再造漢明

第8章 東家的房子

卯時剛到,李舟洋一骨碌從床上爬了起來,對他們喊道:“天亮啦,快起床了。”說著,把邊上的劉雲龍推醒:“師兄,你今天怎麼啦,怎麼沒把我們喊醒。”按規矩,應該是大師兄負責把師弟們喊醒,可能昨晚他落水了,也可能是太累了,所以今早反而是李舟洋第一個醒來。

王海清也被叫醒了,他穿好衣服跑到後門去了。

四弟睜開惺忪松的眼睛,伸了個懶腰,說道:“好想再睡一會兒呀”,邊說邊起床穿衣。穿好衣服後也跑後院去了。

劉雲龍起床後,一看窗外,天已矇矇亮。他穿褲子時,覺得褲腰實在太大了,只得把褲腰的布兩邊一折,緊了緊,然後縛上布帶,打了個結,算穿好褲子了。穿衣時,很不習慣佈扣,他費力地把一個個佈扣扣進了衣釦的布環,終於把衣服也穿好了。他聽見後門傳來一陣噓噓聲,也走向後門。後門有一個糞桶,是東家給他們準備的。他習慣性地去找褲子的拉鍊,才想起這條褲子沒留前孔,更沒拉鍊,他不得不鬆開褲帶,掏出那玩意兒,對準糞桶,把憋了一晚上的肥水撒了出來。尿完後,他又習慣性地去找牙刷牙膏,才想起,他現在是在明代,沒有牙刷,沒有牙膏。只得拿了個大碗,舀點水,用水刷口。刷好口後拿起布巾擦了把臉,明代還沒有毛巾,這個布巾是用2層方塊布縫起來的,擦起臉來一點都不舒服。

看來以後不得不習慣這個沒電燈、沒電視、沒手機、沒汽車的時代了。

幾個人洗刷好後,四弟跑到東家客廳去看看了,很快就回來,對大家說道:“師傅們都在吃早飯了,我們可以去了。”

以前,師傅不動筷吃飯,徒弟是不能動筷的。於是四個人走出房門,去東家的客廳。客廳裡,幾個大師傅們早已在吃早飯,東家給匠人師傅們準備的是粥、白饅頭(蘇州人稱沒有菜餡的饅頭為白饅頭),吃粥菜是醬黃瓜、蘿蔔。

吃好早飯後,匠人們稍微休息了一下。休息期間,幾個作頭開始給匠人們安排今天要做的事。

錢師傅先安排幾個木匠師傅和他的徒弟今天要乾的活,然後問了一下劉雲龍有關“拋梁”的準備工作及要說的吉利話。

劉雲龍將準備情況一一告訴了師傅,錢師傅聽後,連連點頭。

劉雲龍見師傅沒再交待什麼,知道準備的“拋梁”順序和準備的吉利話基本符合習俗。

休息了十幾分鍾,匠人們各自拿著工具箱來到隔壁的工地。

這個新建的房子就在黃東家老房子的隔壁。新房子與老房子一樣,都是三開間,每開間尺寸為12.5尺;進深有8架,前後各4架,深度為2.81丈;簷梁高度8.75尺,主樑高度15尺,屋面坡度比為0.44。

古時候的木匠離不開“魯班尺”,是由古代的木匠魯班創制的。

一開始“魯班尺”為直尺,後與曲尺結合後,成了1把既可測長度(寬度、厚度),又可測方正度的尺子。

每把魯班尺分為8等分,每個等分的長度稱為“魯班寸”。每個等分對應有8個大字,分別是:“財”、“病”、“離”、“義”、“官”、“劫”、“害”、“吉”。

把魯班尺分為8等分源於《周易》的八卦。

每個大字又分為4等分,也對應有4個小字,如“財”字代表著財富和才能,“財”字的下面還有“財德”、“寶庫”、“六合”、“迎福”4個小字。“財德”是指在財產、德善、功德方面的表現;“寶庫”是指可得或儲藏的珍貴物品;“六合”是指合和美滿、天地四方;“迎福”是指迎接幸福或有利可圖。

明代的營造尺1尺等於後世的32厘米(比後世的1市尺少1.33厘米),1寸等於3.2厘米,1分等於0.32厘米。

明朝《魯班經》規定,1“魯班尺”等於1尺4寸4分,1“魯班寸”等於1寸8分,即1“魯班尺”等於46.08厘米,1“魯班寸”等於5.76厘米。

後世北京故宮博物院收藏的一把魯班尺,其長度為46厘米,或許是因為時間久了後,磨損了0.8厘米。

古代木工在營造時,必須要把尺寸換算到“魯班尺”來判別兇吉。

給官員家造房子時要儘量對應“財”、“官”、“吉”字。

給醫家、武林人士造房子時要儘量對應“義”、“吉”字。

給普通人家造房子時要儘量對應“財”、“吉”字,避開“官”字。當然這戶人家以後有人做官了,翻造房子時就沒有這個限制了。即使不翻造房子,可以透過改造門窗來對應“官”字。

除了做棺材、造墳墓外,造房子、造船、做傢俱必須要規避“離”、“害”、“戒”字。

比如黃掌櫃家的房子開間尺寸為12.5尺,摺合成魯班尺就等於69.44“魯班寸”。69.44除以8等於8.68,這個商8.68稱為“餘尾數”,因“8.68”大於8,需再除以約8,等於1.08,約等於1,對應的就是“財”字。

明初朱元璋限定除了官員外,普通人家的房屋只能三開間,進深五架,簷口高度不得大於2.5米,因此後世很多古鎮中的明代建築大多是三開間、五架,在進深方向不對稱,簷口較矮。到了明末普通人家已允許造五架以上的房子,簷口高度也可大於2.5米,但開間仍沒有鬆動,只允許三開間。

黃東家新屋的簷梁高度為8.75尺,相當於2.8米,已算蠻高的,普通人家的簷高一般在2.5米,有些窮人家的房屋簷高只有2.2米。

簷的高度往往能體現主人家的地位,有錢人家的簷口高度大多在2.8米,有品級的官員家的簷高甚至有3米以上的。

屋面坡度不能太大,坡度大了,瓦易滑落傷人,且屋面不易維修;坡度小了,雨天排水不暢,易致屋面滲水。

東家黃凌波是橫金的地主,在橫金除了有80畝地外,還開辦著一個酒坊,在木瀆也有一個碾米坊。因木瀆離蘇州城更近,比橫金也繁華,所以黃凌波就住在了木瀆。他有大小老婆各一個,大老婆在橫金,小老婆在木瀆。二個老婆給他生了二個兒子,二個女兒。這次,他買下了隔壁破產戶的房子,拆除舊房後重新建造,造好後準備給他第二個兒子住的。

工地兩側堆滿了青磚、青瓦、望磚、石灰、黃泥、桁條、椽子、門窗料,已有幾個幫工在用石灰和黃泥拌制灰漿。

此時還沒有水泥,蘇州人就用石灰和取之於山坡邊的黃泥拌制砌築灰漿。

房屋的立柱都已立好,每間有二根主立柱,立柱外面是次立柱。主立柱之間從下往上分別用六架樑、四架樑、二架樑(二架樑也稱平梁)連線著。六架樑、四架樑、二架樑都是縱向梁。各架之間有橫樑,也稱桁條,桁條與架樑交接的,就直接用榫連線,上下架樑之間都透過一根短柱連線,將屋面的重量傳遞到下面的架樑上。為了方便主人家以後在柱上掛東西,柱上還伸出一段短梁,這個短梁稱為“梁山”,梁山下面做個拱鬥,即美觀又起支託作用。開間中間的位於最高位置的縱向梁稱為主樑,主樑完成後,房屋就算結頂了。即使在後世,建房結頂時也是要慶賀的,以示封頂大吉。

劉雲龍他們跟著師傅到了隔壁。除了中間一間的主樑還沒安裝外,其餘四間的主樑都已安裝好。中間那間直徑近一尺的杉木主樑放在地上。

蘇州人建房所用的柱、梁大多用杉木,杉木質密,強度高,紋理順直,價格適中,最大的優點是不易被白蟻蛀食。

松木強度雖高,但易變形,建房時一般用作跳板。

柳桉木強度較高,但紋理交錯,易產生輕微開裂,因此大多用於店鋪的門板。

當然,有些官宦人家、有錢人家為了顯示身份,會使用檀木、楠木來建房,用紅木做傢俱。

主樑早已塗過了桐油、開好了榫口,漆匠也已漆了一遍暗紅色的荸薺漆,就等下午申時上主樑。

官宦人家的房屋大多用硃紅漆。普通人家一般不能用大紅色的油漆,通常用荸薺漆。窮人家造得起房時,一般還不刷漆,就刷一點桐油防腐。

泥水匠開始砌牆,油漆匠在對已製作好的門窗刷漆,雕花匠在鬥、拱、窗扇上雕刻著一些動物、人物、花草,木工開始製作餘下的門窗框、門窗扇。待制作完門窗後,還要給東家制作傢俱。

劉雲龍在一根木料上用推刨推著,刨花從推刨中間的孔口一片片的飛了出來,這根料是大門框的一根立挺。

李舟洋用鏟子在一根木料上開著榫眼,王海清和錢師傅拿著墨斗在放線。

小師弟李必恭一邊看著外面玩耍的小孩子,一邊看著師傅和三師兄彈線。要不是有師傅管著,不然他早跑到外面去和其他孩子們玩了。現在他看著師傅怎麼彈線,要慢慢記住幾種材料的放線規格、尺寸,將來正式學藝時要用的。

錢師傅請來的其他木工也在幹著活。

吃過午飯後,東家拿來了一個紅繡球、一幅對聯、一大一小2個紅包裹、一個托盤。包裹內是一些花生、棗子、核桃、糖果,托盤裡放著升糕、粽子、肉饅頭。小包裹裡的物品不是用來拋撒的,是代表著幸福、安樂、家庭團結,托盤和大包裹裡的物品才是用來拋撒的。

錢師傅把紅繡球和小包裹縛在了待吊上去的主樑上,李舟洋、王海清也把那幅對聯貼在了那根梁山,對聯上寫著“鴻禧百代家聲振,鼎立千秋日月新”。

一些來祝賀的親朋好友也陸陸續續來了,黃凌波在家門口一邊接受著賀禮,一邊恭謝著來賓的道喜。

申時很快就到了。黃東家和他的兩個老婆、二個兒子、二個女兒也來了,他們都穿著綢緞服裝。

朱元璋在位時,曾禁止商人穿絲綢服裝,現在已大有鬆動,已允許普通人穿絲綢服裝,前提是你要穿得起。

明代女孩子一般是怎麼不出門的,今天房子上主樑,如沒有外出的話,主人家所有成員都要到位。黃東家的二個女兒今天打扮得花花綠綠,分別穿著綠、藍絲綢裙子,頭上插著紅花朵,煞是好看。黃東家的大女兒今年已是17歲了,扎著兩條大辮子,胸脯已是挺出,瓜子形臉蛋上塗了胭脂,腰間束了一根裙帶,顯出一個細腰來。女孩子一般16歲後都要找婆家了,但黃東家的大女兒眼界蠻高,據說好幾個媒婆來說媒,都因她瞧不上男方被回絕了。

劉雲龍一邊望著黃東家的大女兒俊俏的臉,一邊在猜測她隱藏在裙子下面的兩隻腳是不是也和她的母親一樣裹著小腳。

黃東家的大女兒發現劉雲龍在看著她,心裡想道,看什麼看?要不是今天家裡要上樑,不然我懶得出來呢。你這個小木匠儘管很俊,但你只是個窮木匠,本小姐對你沒心思。

她朝劉雲龍瞪了一眼,就把目光轉到別處去了。

劉雲龍看到黃東家的大女兒朝他瞪了一眼,心想,你傲什麼傲?等我將來有了錢,說不定連正眼都不會看你一眼。

錢師傅一看東家的人都到齊了,朝黃東家看了看。

黃東家向錢師傅點了點頭,意思是儀式可以開始了。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