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造漢明

第4章 馬來半島的礦產

馬來半島南北長約1,127公里,今屬馬來西亞、泰國、緬甸。馬來半島南部有中部(Titiwangs)山脈、東部(PantaiTimur)山脈(也稱東海岸山脈),北部有丹那沙林山脈(Tenasserim山脈,也稱比老山脈),丹那沙林山脈南部也稱為普吉山脈,這幾條山脈都是成礦帶。

馬來半島在很早以前就盛產黃金,因此被稱為‘黃金半島’。馬來半島的金礦主要集中在中部成礦帶上,這條成礦帶從中部山脈(Titiwangsa山脈)的南段一直向北延伸到冕登山脈(Bintang山脈)、那卡灣山脈(Nakawan山脈),礦帶長500多公里,最大寬度95公里。在這條成礦帶的溝谷和河流裡有密集的砂金礦分佈,比如在彭亨的勞勿(Raub)地區、吉蘭丹的話毛生(GuaMusang)地區和烏魯索谷(UluSokor)地區就有數百個砂金礦。馬來半島東部山脈(PantaiTimur山脈)長250公里,也是一條成礦帶,也有大量的砂金礦,比如丁機宜河(SungaiTerengganu)的中上游兩岸就有很多砂金礦,柔佛北海岸的豐盛河(MersingRiver)河口也有砂金礦(豐盛港砂金礦,2007年發現)。

馬來半島馬來西亞境內有500多公里長的中部成礦帶、250公里長的東部成礦帶,因此有很多巖金礦。如在瓜拉立碑(KualaLipis)—勞勿—文冬(Bentong)一帶有勞勿金礦(Raub金礦,也稱武吉公滿金礦)、濱絨金礦(Penjom金礦)、瑟琳鑫金礦(Selinsing金礦)、孟佳普耳金礦(Mengapur金礦)、達馬金礦(Dama金礦)、特桑金礦(Tersang金礦)、埃馬斯金礦(BumiEmas金礦)、巴法盧利夫金礦(Buffaloreef金礦)。中部礦帶西部位於森美蘭境內的羅伯山(RubberHill)有2個巖金礦,分別是Pahang金礦、BatuBersawah金礦,中部礦帶東部位於吉蘭丹境內的話毛生(GuaMusang)地區有布賴金礦(Pulai金礦)、卡托克巴圖金礦(KatokBatu金礦)、潘公拉拉特金礦(PanggongLalat),在瓜拉巴(KualaBalah)地區有雙溪佩爾高金礦(SungaiPergau),在烏魯索谷(UluSokor)地區有索谷金礦(UluSokor金礦,由中國某公司開採),索谷金礦南部有個鉛鋅多金屬礦(Mason多金屬礦,由中國某公司開採),伴生金、銀、銅。在東岸山脈礦帶的丁機宜(也稱登嘉樓)境內的馬蘭(Marang)附近有盧布克曼迪金礦(LubukMandi金礦),孟佳普耳金礦附近還有銅礦。馬來半島北部泰國境內也有金礦,主要是位於那拉提瓦府西南3公里的託莫金礦以及普吉島的金礦,託莫金礦屬於半島東部成礦帶,普吉島金礦屬於丹那沙林成礦帶。

由於馬來半島處於東南亞錫鎢銻成礦帶上,因此馬來半島另一個儲量豐富的礦藏是錫礦、鎢礦、銻礦。馬來半島早在15世紀末就已開採錫礦,在馬來半島第一個發現錫礦的是中國人,1511年葡萄牙人到達馬來半島後,與當時的柔佛、暹羅簽訂的貿易合同中就有向葡萄牙出售錫的合同條款。馬來半島中部成礦帶的東、西兩側是兩條錫礦帶,西部錫礦帶從南部的馬來西亞吉隆坡延伸到泰國的董里府,有數億噸的錫礦石,特別是吉隆坡—宋溪(Sungkai)—美羅(Bidor)—打巴(Tapah)—金寶(Kampar)—怡保(Ipoh)—太平(Taiping)—玻璃斯河(PerlisRiver)一帶有幾百個大中型砂錫礦。今天的吉隆坡,當年是個沿河小村莊,華人發現河道及兩岸有錫礦後,進行大規模開採,福建話將此地稱為雞籠坡,隨著錫礦的持續開採,雞籠坡發展成了大城市,就改稱為吉隆坡。霹靂州距泰國惹拉府20公里的拉曼山(Rahman山)有460個錫礦點,被稱為拉曼山錫礦區。玻璃市州的加基武吉(今KakiBukit)也有大量的砂錫礦,連溶洞裡都有砂錫礦,有些溶洞的錫礦開採完後被開發為旅遊景區。東部錫礦帶從哥打巴魯(KotaBahru)—丹那美拉—瓜拉吉賴—瓜拉伯浪(KualaBerrang)—鐵山(BukitBesi,也稱武吉伯西)—雙溪林明(SungaiLembing)也有很多砂錫礦藏,東部錫礦帶最大的是位於雙溪林明的錫礦(今礦區面積達16平方公里)。泰國惹拉府班南沙達(Bannangsata)地區有10幾個砂錫礦,最大的是Pinyok錫礦,其次是Pinyok錫礦東北4公里的ThamThalu錫礦、北5公里的歐泰錫礦。宋卡府的MuangMark錫鎢礦,還伴生銅、鉛、鋅、銀、鉍。董里府的Huaiyot錫鎢礦,伴生鉭、鈮。馬來半島的黃山(KhaoLuang)山脈是中部成礦帶的延伸,因此在泰國的洛坤府、素叻他尼府(也稱萬倫府)境內也有很多錫礦,如在黃山西麓的班納訕(BanNongSano)地區有十幾個錫礦,稱為素叻他尼錫礦區。班納訕東南24公里的班淵沙(也稱班宋,屬洛坤府)不僅有錫礦,還有銻礦(班宋銻礦),班淵沙南18公里的班丹昌有銻礦(納叻差銻礦),班丹昌東6公里的考松山有鎢礦(考松鎢礦)。

馬來半島北部的丹那沙林山脈是一條富含錫、鎢、銻的成礦帶,因此馬來半島中北部的沙墩、攀牙灣、普吉島、拉廊、丹老、土瓦地區也有大量錫鎢礦、銻礦。如普吉島(Phuket)東西兩側的海濱都有砂錫礦,普吉島最大的砂錫礦是位於北部泰孟(ThaiMuang)的海濱砂錫礦,礦層位於外海灘海平面12米以下,上面覆蓋著4.5米厚的砂層,礦層平均厚度0.8米,礦體長度20公里,錫鎢品位0.3公斤/立方米。普吉半島陸地的錫鎢礦富含鉭、鈮,稱為泰國東南部砂錫礦鈮鉭礦區,其中一個位於班闊揚的鈮鉭礦稱為“素納迪礦”。泰緬邊境東16公里的蘭帕赤河(LamPaChi)河道里都是沖積型砂錫礦。緬甸德林達依省(也稱丹那沙林省)有幾十個錫鎢礦,丹老、土瓦是緬甸南部的兩大錫鎢礦集區,每個礦集區就有十幾個錫鎢礦。如土瓦東北40公里的哈敏技(Hermyingyi)錫鎢礦,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前是世界上最大的錫鎢礦,礦脈長1400米,寬550米,厚度2米左右;丹老東25公里的亨達(Heinda,也稱為海因達)錫鎢礦,自已採挖了900萬立方米的礦砂,保有儲量至少還有900萬立方米;土瓦北25公里的甘包(Kanbauk)有個大型露天錫鎢礦,距海邊12公里;土瓦西北30公里的標因蓋(Mayingyi)有中型露天錫鎢礦,距海邊僅2.6公里。丹老(也稱墨吉)地區最大的錫鎢礦是東南85公里的Thabawleik錫鎢礦,該錫鎢礦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前是最大的錫鎢礦。另外,在丹那沙林市2公里有個達包萊錫鎢礦,規模也比較大。泰國春蓬府西南部的班巴松(Paksong)、班通(Pato)、班農(Bangnow)也有豐富的錫鎢礦,伴生鋰雲母。馬來西亞境內的中部也有單獨的鎢礦,但儲量太小,只能稱為礦點。

馬來半島的鋁土礦也比較豐富,主要集中在馬來半島的南部,在柔佛州的柔佛山(JohorBahru,也叫新山,位於新加坡北)、四灣島(BungaiRengit)(位於新加坡東)、彭亨州的關丹(Kuantan)地區、丁機宜(即登嘉樓)州的甘馬昔(Kemasik)地區有幾千萬噸的鋁土礦。柔佛山鋁土礦附近有中型錳礦。

馬來半島的鐵礦是僅次於錫鎢礦的礦產,很多資料中說馬來西亞的鐵礦資源在1億噸左右,那是錯誤的。二戰前,僅西馬來西亞就有26座鐵礦,其中霹靂州就有12座鐵礦,如甲板、布先、埔地、端洛、怡寶等地都有鐵礦,那時26座鐵礦中有12座鐵礦是由日本人經營的,有些是由華人、英國人經營的,如怡寶東南部的崑崙喇叭(GunungRapat)鐵礦就是由華商鍾森經營的。怡寶除了東南部的崑崙喇叭鐵礦外,南部的佩坎帕潘鎮(pekanpapan,今已被遺棄)、石窟寺(CaveTemple,位於怡寶市南五公里)都有鐵礦。日本發動侵華戰爭後,馬來西亞鐵礦的華人礦工燒燬了鐵礦裝置、炸燬了礦山,參加了抗日戰爭,迫使很多鐵礦關閉。戰後,這些被炸燬的鐵礦大多沒有恢復開採。目前馬來西亞的鐵礦主要分佈在丁機宜龍運縣鐵山(BukitBesi),該鐵礦於1916年發現,曾是東南亞最大的鐵礦,1971年因官僚主義、工會問題關閉,2014年由中國某公司恢復開採,同時開採鐵山礦區的硫鐵礦。彭亨州的瓏賓(BukitIbam)地區、柔佛州哥打丁宜(KotaTinggi)的東西部地區都有大型鐵礦,分別稱為瓏賓鐵礦、佩萊卡南鐵礦,以磁鐵礦為主,儲量在1億噸左右。馬來半島西部丹老群島(MerguiArchipelago,也稱為墨吉群島)中的科均島(Kala島)有小型鐵礦。泰國南部位於馬來半島中部黃山山脈的萊克山及萬倫東北70公里的閣沙梅島也有鐵礦。

馬來半島中部的黃山山脈還是一條重晶石成礦帶,有著豐富的重晶石資源,如位於萬倫府、洛坤府境內的泰內山重晶石礦、普勞山重晶石礦、會凱奧重晶石礦、考奇山重晶石礦、馬帕山重晶石礦、克昂山重晶石礦、頌山重晶石礦、奈龐山重晶石礦都位於黃山山脈。沙敦府的考鑾山有2個重晶石礦,分別為寬丁頓重晶石礦、寬會亞伊重晶石礦。

馬來半島東海岸的關丹(Kuantan,屬馬來西亞)地區有稀土礦,馬來半島北部泰國沙沒頌堪府(SamutSongkhram)沿海有獨居石礦,稱為泰國半島海灘區獨居石礦。

馬來半島的煤炭資源並不多,儲量只有幾千萬噸,主要分佈馬來西亞的霹靂州、雪蘭莪州和玻璃市州,泰國的甲米府、董里府及緬甸的丹老、土瓦,如馬來西亞雪蘭莪州的轟埠(Kuang,也稱轟發)就有可露天開採的煤礦,該煤礦位於轟埠西北13公里的巴圖阿朗鎮(BatuArang,也稱煤炭山鎮),在20世紀初是馬來西亞最大的煤礦,高峰時有6000名礦工,該煤礦閉礦後,當地華人、馬來人、印度人合作將礦址申請為礦山遺址,成了旅遊景區。泰國甲米府的倫南半島就有煤礦(靠近克拉比拗喃海灘度假村);緬甸丹老市西邊的巴當島(Pataw島)有儲量為360萬噸的煤礦,土瓦板橋地區也有煤礦。

馬來半島有豐富的石灰石礦、石英石礦、白雲石礦、高嶺土礦、黏土礦等非金屬礦,比如馬來西亞吉打州境內的加基武吉(KakiBukit)地區就有大量的石灰石礦;在馬來西亞霹靂州的怡保地區、美羅地區及泰國拉廊府(也稱拉農府)地區有幾億噸的高嶺土礦,比如拉農府城西郊的孟縣有高嶺土礦,拉農府城東6.6公里的班哈頌本(WatHatSompaen)有近億噸的高嶺土礦,泰國人將該礦稱為“中國瓷土礦”(ChinaClayMine)。馬來半島的高嶺土礦大多以灰色、綠色為主,白度不夠,可以燒製瓷器,但不能用來做造紙時的填料。馬來西亞的吉隆坡地區、泰國的春蓬府有儲量豐富的石英石礦,在美羅地區還有云母礦。泰國甲米東南30公里的紅統(KhlongThom)有螢石礦。在泰國的萬倫東郊有石膏礦。普吉島東部的考朗丘山有小型鑽石礦。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