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官山為黃山餘脈終點,距長江邊12裡。銅官山自南向北呈S形,其主峰高490米,分別由白家山、寶山、老山、老廟基山、招樹山、筆架山等幾座山峰組成,方圓約50平方公里。
胡鯤化帶著大家來到山腳下後,龐烈文已在銅官山等他們了。龐烈文引導著劉雲龍、常金奇、邊曉松參觀了山腳下十幾個廢棄的礦硐。
胡鯤化指著這些礦硐介紹道,2500年前古人就在銅官山開礦鍊銅了,經過這麼多年開採,山裡的銅早被採完了,自嘉靖年間起這裡就不再產銅了。
胡鯤化一邊介紹一邊想,既然是撫臺大人、知府大人介紹過來的,那就隨他們的便了,虧了本也是他們自己的事。
賈文鬱看著滿山的樹木、幽深的礦洞,心想都採了2000多年的銅了,哪裡還會有銅?
等胡鯤化、賈文鬱走後,劉雲龍帶著大家爬上寶山。
劉雲龍隨意指著周圍幾個地方,對邊曉松說道,就從這裡進行探勘。
邊曉松就讓探勘工同時開鑽20個孔。
銅官山的巖體屬於石英閃長巖,表層20-50米下鑽出的巖樣中有明顯的黃色金屬色澤,這是典型的硫鐵礦。
現在勘探隊的裝備已鳥槍換炮了,不再像一開始那樣靠外觀、劃痕來找礦了。
探勘隊的技術人員用一根鉑絲蘸了點硼砂後,放在酒精燈上燃燒,硼砂中的水份蒸發後,硼砂在高溫下氧化成三氧化二硼,成為硼珠粘在鉑絲上。技術人員又用這根鉑絲蘸了點巖樣粉末,放在酒精燈上燃燒,火焰成綠色。
硼砂溶解銅、鐵、鈷的氧化物後,燃燒的火焰呈綠色,這個方法在後世稱為硼珠試驗。
技術人員看到綠色火焰後,高興地說道,巖樣中肯定有好東西。他們然後把巖樣放進硫酸溶液中,溶液一開始出現紅褐色,接著出現淡藍色。
硫鐵礦經燃燒後,鐵、銅、鈷分別被氧化成四氧化三鐵、氧化銅、氧化鈷,這些氧化物與硫酸反應生產硫酸鐵、硫酸銅、硫酸鈷,它們的水溶液分別呈紅褐色、淡藍色、玫瑰紅。
經10多天的勘探、檢測,邊曉松向劉雲龍、常金奇、龐烈文報告道:“我們找到寶貝了。僅這塊區域就有5處礦點,是硫鐵礦伴生黃銅礦、輝鉬礦、方鉛礦、閃鋅礦,平均鐵的品位為30%,銅的品位為1%,硫的品味為12%,鋅品位為3.41%、鉛品位為0.75%、鉬品位為0.12%、鈷品位為0.034%、黃金品位為0.35克/噸、白銀品位為4.66克/噸、鉑的品位為0.04克/噸、鈀的品位為0.03克/噸,在2個礦點中還發現有貴金屬鋨,品位為0.183克/噸。另外還有巖金。”說著,他把有巖金的礦樣拿給劉雲龍看。
巖金是夾在石英礦石縫隙中的獨立金礦物,呈金黃色,巖金中往往有銀、鉑、鋅,可以直接用來鍊金。自然界除了巖金、沙金為自然金外,其它的都是伴生金。
貴金屬鋨一般只存在於輝鉬礦中,既然發現有輝鉬礦,那銅官山銅礦中肯定有鋨。
劉雲龍看了巖金礦樣後,心裡盤算著,勘探區域長500米、寬300米,平均高度為300米,即使表層50米不含礦藏,到地平面餘下的礦巖體量達3750萬立方米,按巖體的比重2.4噸/立方米計,僅這塊區域就有90萬噸銅、2700萬噸鐵、伴生金32噸、419噸銀。32噸黃金合86.5萬兩,419噸白銀合1132.4萬兩,還有鉛、鋅、鉬、鉑、鈀、鋨。
在後世,銅官山銅礦經國家地質部門詳細探勘,銅官山的銅儲量為246萬噸,鐵儲量為7590萬噸,黃金儲量為100噸,白銀儲量為1300噸。
他問道:“資料確實嗎?”
邊曉松點點頭,說道:“這5個礦點的理論計算是這個資料,巖金的品位還有待進一步統計。”
劉雲龍說道:“所有資料都要保密,對外就說我們開採的是鐵礦。”
邊曉松說道:“這個我懂,打死也不能說的。”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