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造漢明

第102章 銅陵的銅礦 金礦

劉雲龍說道:“保密主要是怕被官府收歸官辦,稅還是要正常繳納的。”然後對龐烈文說道:“你立即招工,修築一條從銅官山到長江邊的公路,待路通後開採銅官山銅礦。”

龐烈文忙說道:“好的。”

常金奇問劉雲龍:“這座山早就閉礦了,你怎麼知道還有銅?”

劉雲龍說道:“古人只能憑露頭的礦石成分來找礦,開礦時沿著礦脈鑽洞來採礦,但限於通風、排水、照明等技術沒法解決,礦洞深度大多在50米以內,他們開採的都是地表的礦石。當地表面的礦石被採完後,都以為沒礦石了,所以閉礦了,其實在地表深處還有大量的有價值礦石。”

常金奇說道:“按你這麼說,古人採過的很多礦山,我們都還能繼續利用?”

劉雲龍說道:“是的。比如湖廣的大冶,今後我們就能繼續利用。”

湖廣的大冶銅礦,自殷商時期就採銅,在宋代達到高峰時期,年產銅10萬噸,後逐漸凋零。後世僅在大冶銅綠山14萬平方米的範圍內就發現有古人採銅的巷道360多個,春秋時期的鍊銅爐就有8座。

常金奇問道:“今後我們還要去湖廣採銅?”

劉雲龍說道:“這有什麼奇怪的。今後只要是國內的礦山,我們都可以去採礦。從湖廣的大冶到江西的九江,從饒州府的景德鎮到池州府的銅陵,這二條礦脈有幾千萬噸的銅。我們在蘇州、徽州找到的幾個礦中銅的儲量,與這二條礦脈上的任何一個銅礦相比,都不能算銅礦。”

“這一帶還有其它銅礦嗎?”

“有,不僅有銅礦,還有金礦”,說完,劉雲龍就蹲在地上,用樹枝畫了一張銅陵地區的地圖,他指著地圖說道:“銅陵的銅礦、金礦主要有5大礦集區。這裡是銅官山礦集區,銅官山附近的筆架山、招樹山、老廟基山,這三座山還有銅金礦。銅官山東南背斜面的天馬山、東北背斜面的黃獅澇山,都有金礦。”

在後世,安徽有大大小小的金礦150多個,其中黃金儲量的80%集中在銅陵。劉雲龍說的天馬山金礦是安徽省2010年前發現的唯一獨立露天巖金礦,位於銅官山銅礦東南面的天山、馬山,黃金儲量29.56噸、黃金品位3.24克/噸,銀儲量202.1噸、銀品位15.59克/噸,硫儲量389.27萬噸、硫品位29.98%,銅儲量1.5萬噸、銅品位0.12%,還有砷儲量15.39萬噸。黃獅澇金礦有十多個礦體,除3號礦為露天開採外,其餘都是地下開採,金礦的黃金儲量20.86噸、黃金品位9.55克/噸,銀儲量57.54噸、品位22.33克/噸,硫儲量20.19萬噸、硫品位19.35%,還有砷儲量12.46萬噸。

邊曉松聽後,驚詫地問道:“是金礦?”

劉雲龍說道:“對,是金礦”,然後告訴邊曉松:“礦石中黃金的含量達到0.3克/噸,就能稱為金礦,如富含銅可稱為銅金礦,如富含鋅可稱為鋅金礦,如富含鐵可稱為鐵金礦等。黃金儲量小於5噸的,稱為小型金礦,黃金儲量介於5—20噸的,稱為中型金礦,黃金儲量大於20噸的,稱為大型金礦,如黃金儲量超過50噸的,就稱為特大型金礦。”

邊曉松問道:“按你的意思,銅官山銅礦的黃金品位達到了0.35克/噸,也能稱為金礦了?”

劉雲龍說道:“是的,準確地說應該是銅金礦。”

邊曉松問道:“那第二個礦集區呢?”

劉雲龍說道:“第二個礦集區是銅官山東面的獅子山。獅子山附近的好幾座山都有銅礦、金礦,這個礦集區的礦石中還富含銀、鉍、碲。獅子山南面5裡遠的雞冠山有鐵礦,不過這個鐵礦還富含金、銀、銅、鉛、鋅。”

在後世,劉雲龍說的獅子山金礦與銅官山一樣,是個銅金礦,它分東獅子山、西獅子山、冬瓜山、老鴉嶺、大團山、花樹坡、雞冠山、長龍山、新華山、荷花山、曹山、刺山、朝山、包村、胡村等礦段,銅儲量超過200萬噸,黃金儲量超過50噸。獅子山礦集區的地面礦石開採完畢後,轉入冬瓜山的地下開採,獅子山銅金礦改名為“冬瓜山銅金礦”。雞冠山礦最早是1949年發現的,當初在上部礦石中發現富含銅、鎢,後來發現下部富含鐵礦,其鐵的含量達46.63%,1971年當做鐵礦開採,地上鐵礦採完後轉入地下開採,在地下100米深處發現鐵礦中還富含黃金,金儲量1.508噸,黃金品位為9.38克/噸。

邊曉松問道:“還有其它三個礦集區呢?”

劉雲龍說道:“其它三個是鳳凰山礦集區、新橋礦集區、沙腳灘礦集區。《新唐書·地理志》中記載“利國山有銅、有鐵,鳳凰山有銀”。這個‘利國山’指的就是這裡的銅官山,鳳凰山在銅陵東南70裡。與銅官山一樣,鳳凰山也有很多礦硐遺址,宋代就閉礦了。實際上在鳳凰山一帶的藥園山、萬迎山、虎形山、鐵山頭、清水塘、杉木嶺、寶山陶、仙人衝等地還能找到好幾個銅金礦。在順安鎮與鳳凰山中間的磯頭山是新橋礦集區,在該礦區的黃龍山、磯頭山、黃木嶺、峨山、楊衝裡、牛欄衝也能找到十幾個銅礦、金礦、鉛鋅礦。沙腳灘礦集區位於鳳凰山、南陵縣城中間的大工山一帶。司馬遷《史記》中記載的‘丹陽銅’就出自鳳凰山和大工山。你現在去大工山的‘破頭山’,那裡長滿著一種叫‘銅草’的植物,撥開‘銅草’就能看到很多冶銅、冶鐵的遺址。儘管大工山銅礦在宋代閉礦了,但是在大工山一帶的姚家嶺、沙灘腳、朱家衝、戴腰山、鳳形山、小工山還能找到十幾個銅礦、鉛鋅礦,這些礦中都富含金銀。除了這五個銅金礦礦集區外,在銅官山西面4裡遠的金口嶺和南陵縣城南偏西40裡的呂山、桂花衝也有金礦。在我們楊桃山錳礦附近的董家衝、五峰山、龍山、燕子洞、勅山、銀口嶺、團山、木排衝、分水嶺、烏龜背等地能找到十幾個鐵礦、銅礦、金礦、錳礦、煤礦、石灰石礦。”

在後世,劉雲龍說的金口嶺金礦也是銅金礦,1970年開採,當時探明的金屬銅儲量為6.53萬噸、銅品位為1.18%,黃金儲量為14.26噸、黃金品位3.88克/噸,白銀儲量76噸、銀的品位為14.86克/噸。2003年曾打算閉礦,後經對地下礦藏進行補充探勘,又發現了銅金屬量8614噸、銅平均品位1.02%,金金屬儲量量4.064噸、平均品位4.83g/t。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