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造漢明

第62章 暗開海禁

路上,黃希憲問劉雲龍:“你是知道蘇州今年有旱災、蝗災,所以早做了準備?”

劉雲龍說道:“大人,我哪有這能耐?我只是和佩雷斯先生做了一些買賣而已。我向他買米,他向我買肥皂、綢緞、棉布。”

陳洪謐說道:“預計這一段時間米商陸陸續續會有2萬石大米運來蘇州,加上你的大米,蘇州的米價應該能控制住了。”

劉雲龍說道:“如今後還有災害的話,希望官府能繼續實施類似的舉措。”

劉雲龍說的“舉措”,用後世的話來說,叫政府幹預。

陳洪謐說道:“那官府也得有錢才行。”

劉雲龍說道:“陳大人,這次政府出錢了嗎?”

陳洪謐說道:“這次是你主動把米交給官府,所以沒出錢。”

劉雲龍說道:“官府沒錢也能辦到,那就是靠官府的權威和信用。”

黃希憲說道:“有道理。官府要是沒了權威和信用,那這個官府也接近崩潰了。”

劉雲龍說道:“黃大人,有句話不知該不該說?”

黃希憲說道:“你說吧。”

劉雲龍說道:“我們南直隸人口占到全國人口的十分之一,今年去湖廣、川蜀那邊買米的會很多,因此那邊的米價也會上漲。”

陳洪謐問道:“據那邊來的訊息稱,江夏的米價已漲到每石2.5兩,可不去湖廣、川蜀買米,哪還有什麼地方可以買米?”

劉雲龍說道:“我們應該鼓勵米商去安南、佔婆、暹羅、呂宋買米。那邊稻米一年三熟,人口又不多,米價比國內便宜多了。”

黃希憲說道:“你不知道朝廷實施海禁嗎?”

“海洋貿易是禁不住的,我們不出去,可倭國、朝xian、琉球、葡萄牙、西班牙、荷蘭的商人不照樣來我國做生意嗎?他們能來,我們為啥不能出去?”

“他們來買走我們的東西,我們不是賺錢了嗎?”

“我們賺的是什麼?”

“銀子呀。”

“國外的銀子不好賺的。”

“為啥?”

“大人,假如我國有100人,每人有1兩銀子,市場上有100斤米,每人買1斤米,價格是不是每斤1兩?”

“對。”

“現在我們向外國人出售其它商品,賺了100兩,這樣我國平均每人有2兩銀子,似乎每個人都發財了。可我國的大米產量沒有增長,還是100斤,100個人用200兩銀子去買100斤米,你說米價是上漲,還是維持原價?”

黃希憲、陳洪謐聽後,愣住了。

劉雲龍繼續說道:“如果我們把賺來的100兩銀子,去向外國買100斤米,這樣我們有了200斤米,100個人人均可以買2斤米,你說米價是跌,還是維持原價?”

他見黃希憲、陳洪謐愣在原地,在思考著,於是繼續說道:“如果我們把從外國人那裡賺來的100兩銀子,用來賣我們缺少的商品,比如說戰馬、戰刀、佛郎機炮,我們的大米還是100斤,每人還是1兩銀子,你說米價是漲?是跌?還是維持原價?”

黃希憲說道:“你這個理論是哪來的?聽著似乎很簡單,其實蠻深奧的。”

劉雲龍說道:“這是經濟學原理。現在國內到處是災情,糧食緊缺,物價飛漲,才導致流民四起。我們應該去國外買米,去購我們需要的商品,這樣才能壓抑物價,解決民生。”

黃希憲說道:“可海禁是朝廷的法令,我蘇州巡撫敢違抗嗎?”

劉雲龍說道:“廣東、福建的商人不是在出海做生意嗎?我們南直隸的人為啥不能出去?官府不是還能收到關稅嗎?”

黃希憲說道:“朝廷不是已取消了海關稅了嗎?”

崇禎年間因朝廷只向外國開放了福建泉州港口,因此只在泉州收取海關稅。但是,浙江、福建、廣東的商人大肆走私,泉州港也沒收到多少關稅。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