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棗市街鐵鋪十分忙碌,有了錳鋼後,鐵匠們開始製作切削刀具,並趕製閥門、鐵管、倒鏈、銅棒、銅片。
薄鈺和顧明榮終於把閥門的鑄模研究出來了。這些閥門,他們以前從沒見過,聽劉總說,要是沒有這些閥門,將來的硫酸就沒法生產。鐵管及法蘭的鑄模比較有規則,鑄模製造就簡單多了。
在另一個小爐前,幾個鐵匠正在熔鍊黃銅,澆築溫度表、壓力錶用的銅棒、銅片。劉雲龍給鐵鋪設計了一種由主尺、副尺組成的遊標卡尺來控制尺寸精度。
有了鋼錠後,可以製作倒鏈了。倒鏈裡的棘輪、防松彈簧、摩擦片、齒輪、主軸、銷軸、開口銷等都已在製作。工人們按照劉雲龍的要求,將吊鉤反覆進行鍛打,吊鉤上裝上滑輪、麻繩,就可以吊裝重物了。
有了錳鋼,鐵鋪按照劉總的圖紙製作了滾牙車床、攻絲機、絲錐、板牙。滾牙時,工件做直線運動,滾牙刀具做圓周運動。一會兒,一個螺栓的螺紋刻制好了。陸東鳴拿起一個回火後冷卻的螺栓,捻上一個螺母,螺母很輕鬆地捻上了螺栓。
在另一個車間,這裡的工人正在製作釘子。用拉絲機把鋼棒拉細後,截成一段段的,再在一段段的鋼條上刻上花痕,然後把一端敲成尖頭,另一端敲扁,一根鋼釘就成了。現在還沒有自動化裝置,鐵釘的製作還只能是手工的。
隔壁的幾個工人正在加工鋼鋸條。鋼鋸條裝上鋸弓後,就可以鋸割鋼板、鋼管、鋼條。
在玻璃坊裡,劉雲龍在指導著工人熔鍊玻璃。
昨天,工人們把已碾成粉狀的石英砂、煉鹼、石灰、硼砂放入窯爐內煅燒,今天的爐溫已升到1200攝氏度,再過1個時辰,溫度就能達到1600℃。
劉雲龍問道:“石英砂除鐵了嗎?”
周泉說道:“都用吸鐵石吸過了,鐵質基本除盡了。”
“硼砂你放了多少?”
“是按你的重量比放的。”
“知道為啥要放硼砂嗎?”
“煉出來的玻璃不容易碎。”
“今天要的1600℃溫度是根據理論計算算出來的,現在窯爐裡的溫度具體有多少度還無法確定。我們有了玻璃就能製作溫度表,有了溫度表,我們就可以直接知道窯內溫度了。”
劉雲龍看了看玻璃坊裡準備的各種模具,有茶杯模子、水缸模子、魚缸模子,還有輥壓機。他特意看了看鏡片模子,心裡想道,等有了鏡片,該製作望遠鏡、顯微鏡了。
時辰已到,一個工人從窯池裡舀出一勺玻璃液,澆築進茶杯模子,通紅的玻璃液慢慢沉入模子,待冷卻後,再把玻璃杯放入回火窯中回火。等把玻璃杯從回火窯裡拿出來,冷卻到室溫後,變成了一隻只透明的玻璃杯。
劉雲龍讓周泉把茶葉放入茶杯內,劉雲龍把開水倒入茶杯中,一杯杯清純碧綠、誘人的茶水呈現在大家眼前。大家爭先恐後地端起茶杯喝了起來。
劉雲龍往幾隻沒回過火的杯子裡倒了開水,有幾隻杯子竟然碎掉了。
他告訴大家,這就是玻璃回火和不回火的區別。
一個叫程青的工人問道,那玻璃淬火後,會怎麼樣?
劉雲龍讓他自己試試。
程青把一隻剛剛澆築成型的玻璃杯放進水中,玻璃杯“啪”的一聲碎掉了。
劉雲龍一邊把碎玻璃扔進玻璃窯,一邊說,玻璃淬火不能用水,要用風吹。
程青就把一隻玻璃杯放到視窗去冷卻。待玻璃杯冷卻後,劉雲龍讓他用榔頭分別輕輕敲擊淬過火和沒淬過火的玻璃杯,沒淬過火的玻璃杯很容易被敲碎,淬過火的玻璃杯得用力敲才能敲碎。
劉雲龍說道,你把玻璃杯放在視窗淬火,淬火速度太慢,以後用風車吹,吹過後,一塊玻璃板上可以站2個人。
說起玻璃板,劉雲龍說道:“我們該製作玻璃板了。”
幾個個工人舀起幾勺玻璃液倒入輥軸機上口的容器內,玻璃液在自重作用下沿著斜面下沉,進入輥軸機的輥軸,隨著輥軸的滾動,一塊玻璃板製成了。工人們又把玻璃板放入回火窯內回火後,取出來再把它冷卻,一塊綠色透明的玻璃板製成了。
劉雲龍讓2個工人把玻璃板豎起來,讓周泉把準備的軟布拿過來,說道:“現在你們看玻璃板對過的東西,有些地方看上去有點變形,說明這塊板的平整度還差一點。這是我以前讓你們準備的玻璃打磨布,上面塗著鐵紅粉,就是寺廟裡牆上塗得那種。現在你們可以用布打磨玻璃了。”
待工人們用布打磨後,再把玻璃板豎起來看對過的東西,基本沒變形了。
一個工人問道:“劉總,這種玻璃板有什麼用處?”
劉雲龍問道:“你看我們的窗戶用的是什麼?”
那個工人回到道:“用的是窗戶紙。”
劉雲龍說道:“以後,窗戶紙就淘汰了,可以用這種玻璃板來代替窗戶紙。”
那個工人問道:“可這塊玻璃不方正呀,怎麼用於窗戶?”
劉雲龍說道:“我們來把它加工成方正的。”
說著,從口袋裡掏出幾把玻璃劃刀。劃刀的柄是用木頭做的,頭部有一塊尖尖的石頭。
後世玻璃劃刀的刀頭用的是人造金剛石,可這個時代沒有人造金剛石,天然金剛石也沒地方找,即使找到也很貴。
這些劃刀的刀頭是劉雲龍用沙堆裡的鵝卵石(即燧石)製作的。劉雲龍對外宣稱是用金剛石製作劃刀的,今後即使有人把玻璃煉製技術偷去了,沒有人造或天然金剛石,等想到可以用燧石製作劃刀時,那至少也得耗上大半年時間。
劉雲龍拿起一把尺子,用棉布在玻璃上塗上讓周泉準備的棉籽油,用刀用力一劃,再用鉗子把玻璃邊夾下來,然後用砂皮把玻璃邊緣擦了幾遍,剛剛還邊緣不齊的玻璃片就成了一塊方方正正的玻璃片。
劉雲龍把一扇窗的窗戶紙撕掉後,把這塊玻璃放上窗框,再用陸東鳴廠裡生產的小鐵釘固定住玻璃,最後用油灰將玻璃的四周密封。
劉雲龍指著玻璃窗問大家:“這種玻璃窗比窗戶紙透光吧?今後屋裡即使不開窗,也不會灰暗了。”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