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十四年,湖州府轄安吉州(領孝豐縣)、烏程、歸安、長興、德清、武康縣(今屬德清),地域面積約5820平方公里,人口90萬,人口密度154人/平方公里。
湖州府雖然也處在江南,但一直不是人口密集地區。唐代湖州府的人口約為47.8萬人,宋代湖州府的人口約為36.2萬,明代嘉靖初年湖州府的人口是81萬,到了崇禎十四年,湖州府的人口只增長了9萬。
歷史上,湖州府於康熙年間開始推廣種植紅薯、土豆、玉米,人口才開始猛增,到了太平天國興起時人口曾達到298萬。清軍在鎮壓太平天國時,幾乎殺光了湖州人,待平定太平天國後,湖州府的人口只剩下了9萬人。後來從外地大量移民,所以在後世湖州有好多地區的語言不屬於吳語區。
湖州府有水田240萬畝,旱地10萬畝,山坡地100萬畝,境內種植的農作物主要是麥子、水稻、桑、麻、棉花,但長興、安吉及德清的西部位於山區,水稻田不多,以旱地、山地為多。農民在不多的水稻田裡種植雙季稻、棉花、冬小麥,旱地還沒大面積種植紅薯、土豆、玉米、花生,而是種植高粱、小米、棉花,山地主要種植茶葉、毛竹。農民手中的餘糧不多,因此只要遭災,就會有大批災民餓死。
有些讀者認為作者花了很多章節來描寫明末的農業,顯得是多餘的。我得提醒這些讀者,在這個小冰河年代,如果你不瞭解明末的農業,不去改變農業生產、增加農作物產量,即使你以特種兵的身份,穿越到明末做了皇帝,甚至還帶了幾車皮的重機槍、導彈過去,但是幾年後你還得與朱由檢一樣吊死在歪脖子樹上。
進入湖州府後,陳洪謐發現湖州的饑荒程度比蘇州府嚴重多了,路上甚至不斷看見餓死的人。曠野裡的野菜都被挖光了,好多飢餓的人在割樹皮。進入府治吳興(也稱烏程)後,吳興城內的米價達到每石4.0兩。
陳洪謐暗暗想道,幸虧手中有米,不然蘇州的米價也會那麼高,也會餓死很多人。也怪不得湖州府內有這麼多人冒充蘇州災民來河道上幹活。
到湖州府衙門後,陳洪謐把劉雲龍引薦給了湖州知府王士譽。
王士譽一聽劉雲龍是準備到長興開礦的,就把長興縣知縣吳仲巒介紹給了劉雲龍。
兩個知府就漁民越界捕魚的事開始談判,可關於太湖裡漁民越境捕魚的事,簡直是一筆糊塗賬,根本算不清的。
太湖的大部分水域屬於蘇州府管轄,水面上又沒有分界線,漁民捕魚時哪裡分得清水域的屬地呢?其實蘇州府漁民越境進入湖州府境內捕魚的次數遠遠少於湖州府漁民進入蘇州府境內捕魚的次數。
王士譽認為蘇州府境內太湖水域漁業資源比湖州府的多,不該進入少的可憐的湖州府境內捕魚。
陳洪謐說道:“究竟是蘇州府境內的漁民越境進入湖州府境內捕魚的次數多,還是湖州府境內的漁民進入蘇州府境內捕魚的次數多,誰也說不清。”他反問王士譽:“這次旱災、蝗災後,有5萬多湖州饑民冒充蘇州府籍的人到吳江挖河,這又該怎麼處理?”
王士譽一聽,要是和蘇州府弄僵了,蘇州府把這5萬人趕回來,這些饑民說不定就會餓死,於是就不談漁民越境捕魚的事了,謙虛地向陳洪謐討教,大家都一樣受災,為啥蘇州府不缺米?
陳洪謐指著邊上的劉雲龍說道,是他從國外運了幾萬石大米過來,所以我們蘇州府不怎麼缺米。
王士譽問,能不能給湖州府支援些米?
陳洪謐說,我們蘇州府也沒有多餘的米,你問問劉木匠有沒有辦法?
劉雲龍說,即使現在去南邊買米,一個來回就要3個月。不過,希望湖州府今後還是鼓勵山區百姓多種植紅薯、土豆、玉米、花生,這些農作物不僅耐旱,產量也比麥子、水稻要高。然後把蘇州種植土豆、玉米、紅薯的情況說了一下。
王士譽聽後,先是對陳洪謐說道,今後我也得在府境內推廣種植土豆、玉米、紅薯了,然後對劉雲龍說道,長興那邊石灰石礦很多,本府也歡迎你來長興開採其它礦石,希望今後能給湖州運點米過來。
劉雲龍說,有機會的話,肯定給湖州府送點米過來。
接著陳洪謐和王士譽商量拓寬古嘍河的事。
古嘍河是太湖水南下進入錢塘江的主要河道之一,起點在吳江七都,太湖水經湖州的南潯、烏鎮、桐鄉、海寧入錢塘江。拓寬了望虞河、婁江、吳淞江、古嘍河,今後遇到洪水,太湖裡的水可經這4條河流迅速排入長江、黃浦江、錢塘江。
王士譽滿口答應,說馬上安排拓寬位於湖州境內的古嘍河。
待陳洪謐回蘇州時,李進、錢貴霜就跟著邊曉松去了長興,他們將在長興的四畝墩(今煤山鎮)、嘉會(今和平鎮)開採煤礦、硼礦、鐵礦。邊曉松領著李進、錢貴霜到達煤礦、硼礦、鐵礦礦點後,還將帶人去衢州府江山縣的茅坂鄉找鋁土礦。
蘇州和長興很近。在後世,高速公路一個多小時就到了,劉雲龍經常在週末去長興、安吉旅遊,自然對長興比較熟悉,知道長興煤山鎮有煤礦,和平鎮有硼礦、鐵礦,鐵公山有黃鐵礦、金礦,因此當初就讓邊曉松他們去四畝墩、嘉會、鐵公山找礦。
劉雲龍考慮到目前有蘇州潭山硫鐵礦,因此鐵公山黑龍洞、土黃洞的硫鐵礦暫時不開採。地洞寺的金礦黃金儲量只有2噸,暫時也不開採。
劉雲龍沒有跟著陳洪謐回蘇州,而是拉著趙永忠一起去了紹興府。趙永忠號稱“紹興師爺”,對紹興的人情世故自然是熟悉的。
到紹興府後,劉雲龍找到陳子龍。
陳子龍見到劉雲龍後,馬上認出是在蘇州虎丘山上遇到的劉公子。
劉雲龍向陳子龍說明來意後,陳子龍就把劉雲龍引薦給了知府於穎。
於穎是南直隸金壇人,見劉雲龍來自蘇州,把劉雲龍看作老家的人,很熱情地接待了劉雲龍,與他套著家常。聽說劉雲龍準備去嵊縣開礦,就讓陳子龍陪著劉雲龍去了一趟嵊縣。
到了嵊縣,劉雲龍帶著喬榛、餘國禎、黃斌來到崇仁鎮蒸籠山,都不用下鑽,滿山坡都是帶著貝殼的土,當地人都不種莊稼的。
嵊縣崇仁鎮周邊近80平方公里的範圍內蘊藏有豐富的矽藻土,是我國南方唯一的大型矽藻土產地。
劉雲龍當即在蒸籠山買了500畝荒地,地價是每畝1兩。買了地後,黃斌就留在嵊縣開挖矽藻土。
蒸籠山邊上就是長樂江,將來開採矽藻土後,船可以沿著長樂江進入剡溪,再進入曹娥江,到達錢塘江,運輸十分方便。
劉雲龍離開紹興時,邀請於穎回南直隸省親時順便到蘇州看看,也邀請陳子龍有機會再來蘇州敘敘。
於穎、陳子龍愉快地答應了。
劉雲龍從紹興回來,就忙著硫酸窯、鹽酸窯、硝酸窯、磷酸窯、水泥窯的試爐了。
硫酸工段內,硫鐵礦粉在沸騰爐內生成二氧化硫氣體,經淨化後,二氧化硫在催化劑作用下變換成三氧化硫,三氧化硫溶於水,就成了硫酸。隨著三氧化硫不斷溶於水,硫酸的濃度慢慢提高。硫酸濃度在75%以上就是濃硫酸。如用濃硫酸吸收三氧化硫,就能得到濃度更高的發煙硫酸。
鹽酸工段內,將濃硫酸與食鹽加熱到600℃後反應,生成芒硝和氯化氫氣體,氯化氫氣體溶於水就是鹽酸。
純鹼工段內,芒硝與焦炭、石灰石在1000℃溫度下反應生成黑色的碳酸鈉、硫化鈣和一氧化碳氣體。提純後就能得到純鹼。硫化鈣和一氧化碳又回到反應爐內提取硫磺。有了純鹼,與石灰ru在100℃下進行苛化反應,就能得到燒鹼。
硝酸工段內,濃硫酸和濃硝酸鉀溶液隔絕空氣,高溫加熱後反應生成硫酸鉀和硝酸蒸汽,將硝酸蒸汽溶於水就得到硝酸。
磷酸工段內,將休寧藍田運來的氟磷灰石礦粉與石英砂、焦炭粉放在一起焙燒到1500℃就得到白磷和矽酸鈣,同時逸出四氟化矽氣體和一氧化碳氣體。將焙燒爐中流出的白磷液體溶於水冷卻就得到白磷固體。將白磷在空氣中燃燒後生成的五氧化二磷溶於水,就得到磷酸。將逸出的四氟化矽、一氧化碳混合氣體用碳酸鈉溶液吸收,四氟化矽與碳酸鈉反應生成矽酸、氟矽酸鈉,一氧化碳與碳酸鈉並不發生反應,繼續逸出,被送到硫化鈣工段,用於提取硫磺。
這一頓操作把大家都看呆了,特別是製取硫酸、提取硫磺,簡直沒有浪費的,基本都被利用起來的。
劉雲龍告訴鄭清俊:“生產硝酸時的副產品硫酸鉀可用作化肥。生產的白磷也稱黃磷,有劇毒,你們生產時必須要小心。如將白磷加溫到420℃,就得到粗紅磷,用稀燒鹼溶液煮沸處理後就可濾去殘留的白磷,真空乾燥後得到紅磷固體。現在我們還沒有辦法收集一氧化碳,如生產純鹼、磷酸或用硫化鈣製取硫磺時的一氧化碳過剩了,只能點火讓它燒掉。”
鄭清俊問道:“能用燒鹼吸收四氟化矽氣體嗎?”
劉雲龍說道:“用燒鹼吸收四氟化矽氣體的話,就生成矽酸鈉、氟化鈉。”
鄭清俊又問道:“你說的磷肥怎麼生產?”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