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雲龍說道:“在磷礦石石粉中加入硫酸,就生成磷肥過磷酸鈣。”
在水泥工段內,將石灰石粉、黏土按比例3:1混合後,再摻入硫鐵礦渣,經1450℃的高溫熔鍊成了熟料,再把熟料與石膏混合後進行磨細,就是水泥。
大家看到試爐成功後,紛紛向劉雲龍表示祝賀。劉雲龍說道,大家都有功勞。
謝雪梅問劉雲龍:“劉總,這個硫酸有什麼用處。”
劉雲龍說道:“這個硫酸用處大著呢。有了硫酸,我的肥皂鋪就有了穩定、可靠、量大的煉鹼、燒鹼原料,可以擴大到日產1萬塊。將來也可以用於製造紡織業的染料、農業上的化肥。”他指著陸東鳴說道:“他的鐵鋪可以用硫酸來對鋼或鐵表面進行酸洗後防鏽。”
謝雪梅又問道:“磷酸的用處呢?”
劉雲龍說道:“磷酸的用處也多著呢,除了生產磷肥,還可以用來生產農藥。今後我們製造的大型裝置,為了防鏽,就要用到一種叫馬日夫鹽的防鏽劑。”
鄭清俊聽後,問道:“這個馬日夫鹽是怎麼製備的?”
劉雲龍說道:“用硫酸錳與純鹼反應生成碳酸錳,再把碳酸錳放到磷酸溶液中,就能生成磷酸二氫錳,這個磷酸二氫錳就叫馬日夫鹽。把生成的磷酸二氫錳加熱到80℃,再加入碳酸鋇去掉硫酸根離子後,就能得到純度很高的馬日夫鹽。”
王亞琴又問道:“這個水泥有啥用處?”
劉雲龍說道:“這個水泥可以用來造房子、築路。”
謝雪梅問道:“我們造房子不是用石頭、磚頭和木頭的嗎?”
劉雲龍說道:“用水泥和黃沙、碎石攪拌後的混合料叫混凝土,混凝土與鋼筋配合使用,造出來的房子,比用磚頭、木頭造出來的房子牢固。混凝土築的路也比土路、砂石路好。”
王亞琴又問道:“硝酸有啥用處?”
劉雲龍說道:“硝酸和硫酸差不多,可以做化肥,可以對金屬表面進行處理,還可以做農藥,做炸藥。”
他一說炸藥,好多人都圍了過來。
劉雲龍說道:“這個硝酸確實可以做炸藥。以後西山、胥口、光福的幾個礦都可以用炸藥開山取礦。”
陳子雄在旁邊對鄭清俊說道:“我說老鄭,原來炸藥是你這裡做的,你不把炸藥給我,憑啥天天催著我要鐵礦?”
鄭清俊一聽,忙說道:“我沒炸藥,也不懂做炸藥呀。”
劉雲龍說道:“別急,炸藥不是說做就能做的,得慢慢來。”他又對鄭清俊說道:“現在是用水來吸收三氧化硫,有大量酸霧產生。以後,你要改用濃硫酸來吸收三氧化硫,這樣就沒有酸霧了。”
鄭清俊說道:“知道了。”
曹劍說道:“劉總,既然我們很多廠要用到石灰,為啥我們自己不築窯燒石灰?”
劉雲龍說道:“石灰屬於初級產品,僅陳慕就有8家石灰窯,陸慕有2家,松陵有2家,楓橋、橫塘也各有1家。木瀆好像也有人在造石灰窯了。石灰的使用量多了,就會有人投資石灰窯,這叫市場效應。我就這麼多地,目前就不買地造石灰窯了。”
查長根說道:“我的石英砂呢?好像只有我們用。”
潘益飛說道:“誰說只有我們用?這幾天好多鐵鋪來人,買我們的保溫磚、爐襯磚。除了我們蘇州的鐵鋪,還有常熟的、太倉的、吳江的,連松江府、嘉興府、湖州府、常州府都有人來買。你知道我已賣了多少錢嗎?3000多兩,我估計一年賺個10萬兩銀子沒問題。”
劉雲龍說道:“我們的石英砂不夠用了,自然也有掌櫃會來投資石英礦的。”
鄭清俊問道:“那我們的硫酸、硝酸,會不會有人投資的?”
劉雲龍說道:“硫酸麼,沒有我的關鍵技術,即使投資了估計也會打水漂。”
潘益飛問道:“那鍊鋼?”
劉雲龍說道:“鍊鋼會有人盲目投資的,但他們有鍊鋼工藝嗎?不掌握工藝,煉出來的也是廢鋼。”
康福標看到今天劉雲龍心情不錯,就把劉雲龍拉到邊上,說道:“劉總,有件事王亞琴、謝雪梅她們和我說了好久了,我都沒敢和你說。”
劉雲龍看了看不遠處的王亞琴、謝雪梅,說道:“什麼事?”
“她們說,我們織布廠女工多。女人麼,進了工廠做工,對孩子的照顧就少了。她們讓我問問你,能不能把孩子帶到廠裡來?”
劉雲龍一聽就明白了,他把王亞琴、謝雪梅叫過來,說道:“這樣,春節後我準備在織布廠設立一個幼兒園,凡是8歲以下的孩子,都可以帶到廠裡來,這樣你們也方便照顧孩子。我呢,讓康幹事請2個保姆,你們幹活時就讓保姆照顧你們的孩子。”
王亞琴一聽,高興地跳了起來,說道:“我們廠裡的姐妹早就有這個想法了,只是不敢和你提出來。”
劉雲龍說道:“你們是我的得力手下,以後女工們有什麼意見,你們可以馬上向康幹事反應,讓他向我或向我父親彙報。還有,今後凡是本公司的女工要生孩子的話,可以享受40天的產假,產假期間不扣薪資。”
謝雪梅說道:“劉總,你人真好。你要不是大掌櫃的話,我一定替我表妹說媒。”
康福標說道:“哎,我說謝堂長,我們劉總可還沒婚配,你有好的話,儘管來說媒。誰嫁給我們劉總,一定享受榮華富貴。”
於是大家都笑呵呵地和劉雲龍開起了玩笑,他們和劉雲龍的關係就更進了一層。
大家離開後,劉雲龍問貝喜魯說道:“化工研究所的人招了多少?”
貝喜魯說道:“已經招了100多個。”
“都讀過書嗎?”
“都讀過書,都是縣學、府學畢業的,有的還是秀才、舉人。”
“嗯,不錯,繼續招人,至少要招300人。”
“招了那麼多人不幹活,白養活他們?”
“誰說他們不幹活的?他們只是和你一樣不幹體力活,他們付出的是腦力活動。他們一旦研究出新的產品,就可獲得巨大收益。”
貝喜魯說道:“那我繼續去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