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劉雲龍先來到閶門酋山堂書坊,與書坊掌櫃商談出版他剛剛編著完的《常識》、《數學》第一卷。
明末有三大書刊出版地,即蘇州、紹興、福州,刻本最精的是蘇州,刻本數量最多的是福州。崇禎年間,蘇州有67家刻坊,主要集中在閶門。
明朝的蘇州之所以會成為中國的出版中心,在於蘇州的造紙業發達,並大量推廣使用活字印刷術。
明代江南地區出產的紙張達100種,且大多以產地命名,如蘇州產的吳紙、宣城產的宣紙、衢州產的常山紙、鉛山產的鉛山紙、安慶產的安慶紙,但這些紙都是軟質紙,並不是我們後世用的那種硬質紙。在後世很多圖書館、古文書店裡看到的線裝書就是用這種軟紙質刊印的。
在這100多種紙張中,蘇州產的吳紙平時就被稱為“天下第一好紙”,自蘇州的造紙坊使用了明膠後,蘇州生產的硬質紙一直供不應求。正是有了好的物質和技術條件為後盾,蘇州成了明朝最精良的書籍出版地,也是明朝最大的書市。
酋山堂刻坊的掌櫃叫陳龍山,他看到劉雲龍編著的《常識》後,大吃一驚,說道,此書一出,必引起震動。
你想呀,劉雲龍的《常識》上說,地球是圓的,月亮上沒有神仙,天上沒有雷公火神雨母,海里沒有龍游蛟騰,能不引起轟動嗎?
劉雲龍說道,你只管出版,如沒人買的話,費用全部由我承擔。
把《常識》、《數學》交付刻坊掌櫃後,劉雲龍將從徽州帶回來的雷公藤拿到鐵鋪裡進行炮製。炮製雷公藤需要用到刀具,而雷公藤有劇毒,不能用家裡的菜刀來切碎雷公藤。用鐵鋪裡打製的刀具來切碎雷公藤後,可以把刀放到爐子裡重新打製。
他一進鐵鋪,師傅、師弟、貝喜魯、薄鈺幾個都圍了過來。鐵鋪裡還有幾個不認識的鐵匠,顯然是新招的。
師傅把劉雲龍的身子扳過來扳過去看了個究竟,發現他身上沒傷痕後,問道:“老虎沒傷到你吧?”
看來李必恭把他們在徽州打死了老虎的事告訴了師傅幾個。
劉雲龍就得意地說道:“我這麼強壯的身子,老虎能傷了我嗎?”
貝喜魯問道:“你真一斧子劈開了老虎的頭?”
劉雲龍說道:“是真的呀。”
貝喜魯就伸出大拇指說道:“你牛。”
王海青、李舟洋也伸出大拇指說道:“大師兄還真是牛。”
現在劉雲龍在他們眼裡成了武松式的打虎英雄,大家都嚷著要讓他講打虎的故事。
大家聊了一會兒,開始談正事。
師傅告訴劉雲龍,這二個月組裝了800臺拉細機。
劉雲龍一聽,賣出800臺細線機,師傅和幾個師弟們就有了4000兩銀子,自己也淨賺了8000兩銀子。
師傅說,現在手裡有了點錢,已在隔壁不遠處租了幾間店鋪,過幾天就搬過去。我和你兩個師弟裝配那麼多機器,裝配速度跟不上了,還累得要死,準備招幾個木工後一起來裝配機器。
劉雲龍問道:“你招木工後,他們的人工費怎麼辦?”
師傅說道:“你放心,我不會動你一分錢利潤的。新招木工的人工費自然是由我和你的師弟們來承擔。”
裝一臺機器,錢瑞林和幾個徒弟可以拿5兩銀子,他自己都不好意思了,還能讓大徒弟來承擔人工費嗎?
劉雲龍說道:“你招了木工後,給我做幾種木器。工錢由我承擔。”
師傅說道:“我好意思拿你的工錢嗎?做哪幾種木器,到時你和我說一聲就行了。”
“行。”然後問貝喜魯:“你這邊的進展呢?”
貝喜魯向劉雲龍彙報道,各礦場、鎂砂場、玻璃廠、七子山冶煉廠已招了3600多個工人。現在曹劍在負責西山的石灰石礦,查長根在負責清明山的石英礦,陳子雄在負責光福的鐵礦,唐蘇殿在負責陽山的白泥礦。這幾個礦的道路、碼頭已在建造。鄭清俊在負責鎂砂的製取,他在橫塘運河邊買了4畝地,在那邊燒焙鎂砂。陸東鳴負責鐵鋪,鐵鋪的熔鐵窯、玻璃廠的玻璃窯磚砌體結構也已砌好了,自己兼管著七子山的冶煉廠、玻璃廠,冶煉廠那邊的幾個磚窯爐主體結構即將完成。石英石、白泥都採了不少,鎂砂也製取了不少,可以製作爐襯材料了,待冶煉廠那邊的幾個窯爐主體結構完成,砌上爐襯材料後,就可以試爐。
劉雲龍問道,薄珏、顧明榮在負責什麼?
貝喜魯說道,薄珏買了好多石膏,在製作你要的機器模子,顧明榮在研究你要的打刀工藝。
劉雲龍心想,邊曉松、常金奇在徽州做事,龐烈文在銅陵做事,這下自己鐵鋪的老底子都被安排出去了,將來去長興採礦沒人了。於是,他問貝喜魯,新招的鐵匠中,還有誰能做點大事?
貝喜魯說道,新招的鐵匠中,沈阿毛、李進、錢貴霜這3個人不錯,沈阿毛還是薄珏的徒弟,他們都讀過書,識字,手藝不錯,還識大體,與其他鐵匠比較融洽。
劉雲龍說道:“以前怎麼沒聽薄珏說有過徒弟?”
貝喜魯說道:“這也不奇怪,他手藝這麼好,帶幾個徒弟也正常。我們在外面還都自稱是你的徒弟呢。”
劉雲龍說道:“哎,你可別瞎說,我拜你們為師還差不多。”
貝喜魯說道:“得了吧,你的腦子裡裝了那麼多東西,你不做我們的師傅,還有誰可以做?”
劉雲龍說道:“我只是理論上比你們懂得多一點,其它的真的不如你們。你剛剛說的3個人,要好好考察,將來要重用。”說著,他把活塞式提水泵的圖紙交給貝喜魯,說道:“等鐵鋪可以熔化鐵水後,就製作這種提水泵。”
貝喜魯問道:“這種水泵用在哪裡?”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