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對北美洲的殖民活動,並不輸於法國。
萬曆十一年(1583年),英國人宣佈紐芬蘭島為英國殖民地後,於萬曆四十八年(1620年)向紐芬蘭島大規模移民,牢牢控制了該島。
英國人還以紐芬蘭島為基地,不斷向北、向南擴張。
萬曆三十八年(1610年),英國人亨利·哈德遜(HenryHudson)又一次來到了北美洲。
自卡波特發現從英國到俄羅斯的航道後,英國組建了莫斯科公司,專門從事與俄羅斯的貿易。哈德遜於萬曆三十五年(1607年)被莫斯科公司招聘,尋找從大西洋到太平洋的西北航道。那年,哈德遜與10名英國士兵乘坐“霍普維爾(Hopewell)號”艦船出航,先來到了格陵蘭島東岸,他們上岸考察一番後,沿著格陵蘭島東海岸向北航行,看見了斯瓦爾巴(Svalbard)群島的斯匹次卑爾根島(SpitsbergenIsland)。
斯瓦爾巴群島由斯匹次卑爾根島(Spitsbergen)、巴倫支島(Barentsburg)、東北地島(Nordaustlandet)、埃季島(Edgeoya)等組成,總面積約6.2萬平方公里。哈德遜看見的斯匹次卑爾根島長約450公里,寬在40-225公里之間,面積約3.9萬平方公里。整個群島覆蓋著冰川,除了有北極熊、海獅、海豹、海象等極地動物外,是個無人居住的群島。
斯瓦爾巴群島在很早以前就被捕鯨魚的挪威人發現了,但是一直沒出現在歐洲的地圖上。
萬曆二十四年(1596年),荷蘭人威廉·巴倫支(WillemBarents)率3艘船舶在尋找從大西洋到太平洋的東北航道時,發現了這個群島,他以自己的名字命名了其中一個島,並把這個群島命名為“斯瓦爾巴群島”,意為“寒冷的海岸”,同時將斯瓦爾巴群島以南的海域命名為“巴倫支海”。他們離開斯瓦爾巴群島,向東穿越巴倫支海後,來到了新地島(NovayaZemlya)。
新地島長約1000公里,寬在40-110公里之間,面積約8.2萬平方公里,最高點海拔約1590米。島上大部分覆蓋著冰川,未覆蓋冰川的地帶大多是沼澤,植物以苔原為主,生活著北極狐、旅鼠、北極熊、海象、海獅、海豹等極地動物,是個無人居住的島嶼。這個島嶼很早就被維京人發現了,瑞典人、俄羅斯人經常來這裡捕鯨魚。
巴倫支準備向北繞過新地島時遇到了浮冰,船體被撞毀,被迫留在新地島上過冬,不過大部分船員被凍死了,剩下的十幾名船員在次年夏天遇到了來島上捕鯨魚的俄羅斯漁民才獲救。威廉·巴倫支在返回荷蘭途中去世了。此後,在歐洲出版的地圖上就出現了斯瓦爾巴群島。
哈德遜想率部繼續向北航行時,遇到了流冰,不得不返回英國。
萬曆三十六年(1608年),哈德遜再次率部出航,去尋找從大西洋到太平洋的東北航道,這次他航行到新地島後,遇到了厚厚的海冰,只得返航。
萬曆三十七年(1609年)三月,哈德遜受哈蘭東印度公司的委託,去尋找東北航道。他離開阿姆斯特丹(Amsterdam)後,還沒進入巴倫支海就遇到了厚厚的海冰,他只得把船停靠在挪威北部的一個港灣休整。那年的氣候特別冷,到了四月中旬後,海冰還沒融化,於是哈德遜決定向西航行,到了格陵蘭島東海岸後折向南航行,繞過紐芬蘭島南部,在法國的阿卡迪亞(今加拿大新斯科舍省)的拉阿沃河(LahaveRiver)河口附近登陸,與土著人發生了衝突。他們繼續南下,被風吹到了北美洲東部的切薩皮克灣(ChesapeakeBay)。
切薩皮克灣,土著語意為“大貝殼灣”,它長約320公里,寬在5-40公里之間,居住在切薩皮克灣兩岸的土著人阿爾貢金人(Algonquin,也稱阿爾袞琴人),與居住在密歇根地區的阿爾岡昆人有密切的關係,主要以漁獵為生。它最早是嘉靖三年(1524年)由喬瓦尼·達·韋拉扎諾(GiovannidaVerrazzano)航行到佛羅里達地區是發現的。
哈德遜率部登陸後,再次與土著人發生了衝突,雙方各有傷亡。哈德遜不得不放棄進入切薩皮克灣,沿著海岸北上,又看見了一個海灣。這個海灣長約55公里,灣口寬約22公里,中間最寬約42公里,灣底有一條河流注入海灣。哈德遜以英國首任弗吉尼亞總督特拉華(Delaware,也叫德拉瓦)勳爵的名字,將這個海灣命名為“特拉華灣”,將注入特拉華灣的河流命名為“特拉華河”。
哈德遜發現了特拉華灣後,繼續北上,來到了韋拉扎諾於嘉靖三年(1524年)發現的北河。他們登陸後,又與土著人發生了衝突,士兵約翰考曼(JohnColman)中土著人的毒箭而死。哈德遜惱怒之下,殺光了登陸點附近的土著人。
哈德遜佔領了登陸點後,將北河以自己的名字改為“哈德遜河”,率部溯河而上,一邊考察河兩岸的地形地貌,一邊與土著人作戰,直至深入內陸約230公里左右(今紐約州首府奧爾巴尼附近)後,才決定退出哈德遜河,返回荷蘭。歸途中,他準備在英國南部普利茅斯(Plymouth)東50公里的達特茅斯(Dartmouth)補充淡水後再回荷蘭,誰知剛上岸就被英國人扣留。英國方面認為哈德遜是莫斯科公司的員工,怎麼可以為荷蘭人辦事呢?哈德遜自知理虧,只得留在了英國,不過,他還是設法將航行的考察報告寄給了阿姆斯特丹。荷蘭人拿到哈德遜的考察報告後,開始著手在北美洲建立殖民地。
萬曆三十八年(1610年),哈德遜受英國指派,再次探查從大西洋到太平洋的航道。由於前二次在探查東北航道時都遇到了浮冰,這次他決定去西北方向看看運氣。
哈德遜率部先到冰島停留,以補充物資。
冰島位於北大西洋中部,介於英國和格陵蘭島之間,略呈西南—東北走向,長約450公里,寬約270公里,面積約10.3萬平方公里。冰島四周為海岸山脈,其中有100多座火山,山脈最高峰華納達爾斯火山(Hvannadalshnukur)海拔約2120米;冰島的中間為高原,高原海拔大多在400-800米之間,個別地方海拔可達1300-1700米。島上有10%的土地被冰川覆蓋,有7%左右的平原。
冰島原先由挪威人統治。洪武三十年(1397年)年,挪威、丹麥、瑞典組成卡爾瑪聯盟後,又屬聯盟管轄。嘉靖二年(1523年),瑞典脫離卡爾馬聯盟後,冰島歸丹麥管轄。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