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十三年(16si0年),英國第一批移民來到蘭格·埃蘭特島後,威廉·凱福特為了與英國人爭奪長島,趕緊像米紐伊特一樣將塞塞斯請到了“新阿姆斯特丹”城。
土著人稱蘭格·埃蘭特島為“巴門諾克(Paumanok)”,意為“魚形島”。荷蘭人在建造“新阿姆斯特丹城”時,塞塞斯曾多次來過這裡。他聽說威廉·凱福特有請後,就帶著幾個人再次進了城,來到了威廉·凱福特的官邸,看到桌子上堆了一堆彩色玻璃珠子。
威廉·凱福特像米紐伊特一樣,順利地從塞塞斯手裡也買了一塊地,然後將建造新阿姆斯特丹城的工匠轉移到蘭格·埃蘭特島,在購買的那塊地上建布魯克林城(荷文:Breukelen,英文:Brooklyn)(注:布魯克林城)。
崇禎十六年(1643年),居住在哈德遜河上游的莫西幹人(Mohican)對特拉華(Delaware)聯盟發起了進攻。特拉華聯盟由埃索普人(Esopus)、薩斯奎漢納人(Susquehanna)、特拉華人組成。特拉華人竟然落敗了,大批埃索普人從北部逃往南方,來到了曼哈頓半島、蘭格·埃蘭特島,尋求荷蘭人、英國人的庇護。
而曼哈頓半島上的荷蘭人以為埃索普人要鬧事,決定先下手為強,鎮0壓土著人。威廉·凱福特下令對進入曼哈頓島的土著人開槍,一些逃到島上的土著人在睡夢中被殺死。天亮後,島上的蒙西人見荷蘭人屠殺了自己的兄弟,當即對荷蘭人發起了反擊。衝突迅速從曼哈頓蔓延到了蘭格·埃蘭特島(即長島),於是荷蘭人、英國人聯手對土著人進行了屠殺。儘管蒙西人手中有火槍、小型火炮,但數量太少,在武裝到牙齒的荷蘭人、英國人面前簡直不堪一擊,大批土著人被殺,居住在蘭格·埃蘭特島的安妮·哈欽森也成了這次戰爭的受害者。荷蘭人、英國人與蒙西人之間的戰爭至今還沒結束(注:歷史上,這次大屠殺到了1645年夏季才結束,曼哈頓地區、蘭格·埃蘭特島的蒙西人幾乎被滅族,史稱“曼哈頓大屠殺”。威廉·凱福特殺光了蒙西人後,繼續建造布魯克林城,於1645年年底建成)。
崇禎九年(1636年),彼得·米紐伊特在特拉華河建立了幾個殖民地後,他的任期即將結束,這時瑞典人找上了門,邀請他擔任新瑞典殖民地總督。
嘉靖二年(1523年),瑞典脫離卡爾馬聯盟後,建立了瓦薩王朝,多次打敗丹麥、波蘭的軍隊,成了北歐的軍事霸權。
天氣四年(1624年),瑞典國王古斯塔夫二世·阿道夫(GustavIIAdolf)見英國人、荷蘭人、法國人、西班牙人、葡萄牙人在世界各地建立了很多殖民地後,也想在海外建立殖民地。他的想法獲得了瑞典首相阿克塞爾·烏克森謝納(AxelOxenstierna)、海軍司令克拉斯·弗萊明(KlasFleming)的支援,於是委託冒險家威廉姆·烏塞爾辛克斯(WilliamUsselsinks)成立一家貿易公司。
天啟五年(1625年),瑞典控制了波羅的海沿岸的立沃尼亞地區(注:今愛沙尼亞及拉脫維亞的大部分地區),國力空前強大。就在這一年,威廉姆·烏塞爾辛克斯正式成立了新瑞典公司,擁有在亞洲、非洲、美洲的貿易特權。不過,瑞典加入了歐洲的三十年戰爭,公司業務暫停。
崇禎五年(1632年),古斯塔夫二世·阿道夫戰死了,由他6歲的女兒克里斯蒂娜·奧古斯塔(KristinaAugusta)繼位,阿克塞爾·烏克森謝納擔任攝政。
崇禎九年(1636年),新瑞典公司恢復業務。他們得知新尼德蘭總督彼得·米紐伊特將在年底卸任後,當即派人與他接洽。彼得·米紐伊特愉快地接受了邀請。
年底,彼得·米紐伊特卸任新尼德蘭總督後,就來到了瑞典,正式被任命為新瑞典總督。他接受任命後,開始了籌備工作。
崇禎十一年(1638年),彼得·米紐伊特率一支遠征隊來到了特拉華河。彼得·米紐伊特與當地土著酋長是老熟人,他從酋長那裡購買了位於荷蘭“阿琳娜”貿易站附近的一塊地,然後建城堡。為了表示對女王的敬意,將城堡取名為“克里斯蒂娜(Kristina)”(即今威爾明頓)。
荷蘭人早就宣佈特拉華地區屬於新尼德蘭,現在見彼得·米紐伊特轉身投靠了瑞典人,幫他們來與荷蘭爭奪殖民地,當即向瑞典表示抗議。
英國人也曾宣佈特拉華地區為英國殖民地,也向瑞典表示了嚴重不滿,要求瑞典人退出特拉華地區。
彼得·米紐伊特可以不理睬英國人,但不敢不理荷蘭人,他向新尼德蘭的新任總督威廉·凱福特保證,絕不侵害荷蘭人在特拉華河的貿易利益,又給了威廉·凱福特一些好處後,才被允許繼續待在克里斯蒂娜。
彼得·米紐伊特建立了新瑞典殖民地後,由於瑞典地廣人稀,幾乎沒有瑞典人願移居到新瑞典,真正離開故土來到新瑞典的大多是芬蘭人,因此到崇禎十七年(16si4年),在新瑞典殖民地定居的瑞典人、芬蘭人只有幾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