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造漢明

第975章 北美洲(7)

西班牙人對北美洲的入侵,除了從佛羅里達半島、特哈斯地區(今得克薩斯州)、新墨西哥地區外,還有一路是從加尼福尼亞地區入侵。

埃爾南多·科爾特斯(HernandoCortes)征服阿茲特克帝國、宏都拉斯後,不巧的是,國王前後派到墨西哥的2位專員都病死了,於是他受到了謀殺國王專員的指控,被迫於嘉靖五年(1526年)返回西班牙接受審訊。他在國內接受審訊時,聽說麥哲倫在穿越麥哲倫海峽後,發現了菲律賓、摩鹿加群島(即香料群島),而且葡萄牙人已在摩鹿加群島建立了基地。科爾特斯為了不讓葡萄牙獨佔香料群島,就於嘉靖六年(1527年)派嫡系去偵查香料群島。

嘉靖九年(1530年),科爾特斯返回墨西哥。因聽說在他的領地蘇必利爾湖(SuperiorLake)西岸找到了銀礦,於是他就來到蘇必利爾湖,一邊開採銀礦,一邊建造特萬特佩克城。在建造特萬特佩克城時,他想既然現在自己不再是國王的官員了,那就利用自己的資金做個商人,於是他在海邊建了個曬鹽場、港口,鹽場、港口建成後,科爾特斯把鹽場命名為馬爾克斯鹽場(SalinasdelMarques),把港口命名為薩納利斯克魯斯(SalinasCruz)港(簡稱克魯斯港)。

這時,他派往香料群島偵查的嫡系也回到了墨西哥,於是他準備親自遠征香料群島,以壟斷香料的貿易權。為此,他利用自己的資金,招聘了很多造船工匠,在克魯斯港造船。誰知國王派往墨西哥監視他的官員認為他造艦船有謀反嫌疑,就把他招聘來的造船工匠全挖走了。

在科爾特斯心灰意冷之時,他也聽說在遙遠的北方有“黃金之城”,就帶了一些人從克魯斯出發,經墨西哥城一路北上,走了約500公里後,來到了奇瓦瓦沙漠的南塬。

奇瓦瓦沙漠位於東、西馬德雷山脈之間,面積達50萬平方公里,比索諾拉沙漠還要大,是北美洲最大的沙漠。由於東、西馬德雷山脈擋住了來自墨西哥灣、太平洋的潮溼氣流,因此奇瓦瓦沙漠的降水很少,氣候十分乾燥,生長的大多是仙人掌類植物。

科爾特斯率部在沙漠裡走了幾十公里後,又累又渴,心想現在自己是有錢人了,沒必要再深入無邊無際的沙漠去冒險了,於是就率部折返了。這次儘管他沒找到“黃金之城”,但發現了奇瓦瓦沙漠。

他回到克魯斯後,又聽說有一個叫阿尼安(Anian)的海峽可以從大西洋直通太平洋,他想要是能找到從大西洋到太平洋的西北航道,也許比走麥哲倫海峽要節省很多時間,於是準備親自去找這條航道。

嘉靖十一年(1532年),科爾特斯又招聘了一些船匠後造船。這時,有關證據證明科爾特斯並沒有謀殺國王的專員,因此從西班牙來的官員放鬆了對他的監視,也沒有挖走他的工匠。科爾特斯花了幾個月的時間後,終於造了幾艘船舶。

船舶造好後,一些願意追隨他計程車兵也來到了克魯斯港。科爾特斯在做好了準備工作後,就率部離開了克魯斯港,沿著墨西哥西海岸一路北上,來到奇亞梅特拉港(Chiamaitra)補充物資。

奇亞梅特拉原是土著人的一個漁村,古斯曼(Guzman,也叫古茲曼)征服墨西哥西部後,佔領了這個漁村,對它擴建後稱為一個港口,用於從海上補充物資(注:進入19世紀後,港口名字改為“馬薩特蘭(Mazatlan)”,屬今墨西哥錫那羅阿州)。

科爾特斯在奇亞梅特拉港補充好物資後,繼續率部北上。途中,風暴將科爾特斯的艦船吹到了西邊的一個海岸。科爾特斯登陸後,便將登陸點命名為聖克魯斯(SanCruz,今加利福尼亞半島南部的拉巴斯港),並建造了港口。他對登陸地的地形、地貌進行了考察,發現周邊全是山脈,東部高,西部低。整個地貌以荒漠為主,炎熱乾燥,只有在有河流、山溪的兩岸植被才茂盛。

科爾特斯在對聖克魯斯附近的地形地貌考察時,想起了西班牙作家加西亞·羅德里格斯·奧爾多涅斯·德·蒙塔爾沃(GarciaRodriguezOrdonezdeMontalvo)寫於1510年的小說《埃斯普蘭迪安的奇蹟》(LasSergasdeEsplandian),書中描述阿馬迪斯·德·加烏拉(AmadisdeGaula)之子埃斯普蘭迪安歷盡艱險,終於抵達一個靠近天堂的名叫加利福尼亞(California)的島嶼,島上遍地是黃金。科爾特斯心想盡管這裡沒有黃金,但地形地貌倒是與小說中的“加利福尼亞”相似,就把這塊陸地命名為“加利福尼亞”。

考察了幾天後,他率艦船繼續北上,途中發現了很多島嶼,其中有4個島嶼,南邊3個、北邊1個。南邊三個島嶼分別是蒂布龍島(IslaTiburon)、蒂龍島(IalaTiron)、聖洛倫索島(IslaSanLorenzo),北邊那個島是安赫爾·德·拉瓜爾達島(IslaAngeldelaGuardia)。

蒂布龍島,也稱加利福尼亞灣島(IsladelGolfodeCalifornia),長約53公里,寬約33公里,面積約1200平方公里,島上最高點海拔1450米。

蒂龍島,也稱聖埃斯特萬島(IslaSanEsteban),長約7.4公里,寬約7公里,面積約40平方公里,最高點海拔540米。

聖洛倫索島,長約7公里,寬約3公里,面積約32平方公里。

安赫爾·德·拉瓜爾達島,也稱天使島,長約70公里,寬約21公里,面積約930平方公里,最高點海拔1315米。

這幾個島是無人居住的島嶼,但生活著海鳥、蜥蜴、蛇、老鼠等生物,也長著仙人掌、草、灌木等植物。漲潮或退潮時,由於潮流遭到這幾個島嶼的阻擋,變得波濤洶湧,十分險惡。船員們心想前些日子遇到風暴被吹到了“加利福尼亞”,還能活命,要是冒險透過這個海峽的話,說不定連命都沒了,於是勸科爾特斯放棄前行。科爾特斯已是有身價的冒險家了,想想船員們說的也有理,還是換個季節來探險吧,於是就返航。

嘉靖十三年(1534年),科爾特斯又做了一些準備後,再次率艦船離開了克魯斯。這次他依然準備先到奇亞梅特拉港補充點物資後再北上。誰知他的艦船剛靠港,就被古斯曼的人扣押了。

古斯曼本來是科爾特斯的手下,但由於科爾特斯征服阿茲特克帝國後,沒有合理分配從阿茲特克帝國掠奪來的金銀財寶,自己拿了大頭,剩下的一小部分才分配給了手下,因此得罪了很多手下,也包括古斯曼。科爾特斯得罪手下的惡果之一,就是被控告謀殺國王派到墨西哥的專員。

科爾特斯很氣憤,心想沒有我征服阿茲特克帝國的話,你古斯曼能升任新加利西亞都督嗎?他趕到新加利西亞都督府特帕蒂特蘭與古斯曼交涉,想要回他的艦船,誰知古斯曼根本沒理睬他。

科爾特斯沒辦法,只得向國王派到墨西哥的檢審廳提出申訴。法官也認為古斯曼做的有點過分了,就判古斯曼須將艦船及貨物歸還給科爾特斯。待科爾特斯從特帕蒂特蘭趕回奇亞梅特拉,他只拿回了艦船,而船上的物資全被古斯曼的人拿走了。科爾特斯要回艦船後,只得返回克魯斯。

嘉靖十四年(1535年),科爾特斯又率船隊離開克魯斯港北上,不過這次在透過蒂布龍島、安赫爾·德·拉瓜爾達島之間的海峽時,果真出事了,2艘船隻傾覆,淹死了好多船員,科爾特斯和倖存船員只得返航。

嘉靖十八年(1539年),科爾特斯令手下弗朗西斯科·德·烏略亞(FranciscodeUlloa)再次出航,去尋找這個阿尼安海峽。

烏略亞離開克魯斯港後,沿著墨西哥西海岸北上,途徑一個土著人稱為阿卡普爾(Acapulco)的海灣時,發現這個海灣很適合建港口。他在阿卡普爾灣附近的土著人的漁村裡補充了一些物資後,繼續北上。過了奇亞梅特拉港後,他將這片海命名為“科爾特斯海(MardeCortes)”。他進入科爾特斯海後,航行了約700公里後,又來到了特科馬特島、蒂布龍島、聖洛倫索島、安赫爾·德·拉瓜爾達島之間的海峽,憑著過人的航海技術終於平安地透過了海峽。然後,他一路北上約350公里後,發現海沒了,海的頂端有個大河河口。這時,他意識到“科爾特斯海”可能是個狹長的海灣。於是他沿著加利福尼亞的東海岸南下,來到聖克魯斯後,補充了一些淡水後,繼續沿著加利福尼亞東海岸南下。到了加利福尼亞的南端後,發現海岸向西延伸了,於是他又沿著海岸西行,來到了一個海角,過了這個海角,海岸線折向北延伸了。他把這個海角命名為“聖卡洛斯(SanLucas)”後,繞過海角向北航行。航行了約250公里後,他發現了一個島嶼,並把他命名為“聖馬格麗塔島(IslaSantaMargarita)”。

聖瑪格麗塔島,長約38公里,寬約8公里,面積約230平方公里,島上最高點海拔610米,島上居住著土著人。

烏略亞登陸聖瑪格麗塔島後,征服了島上的土著人,並在島的東岸修建港口。港口建成後,他把港口命名為“科爾特斯港(PuertoCortes)”,然後率部離開聖瑪格麗塔島,沿著加利福尼亞西海岸繼續北上。航行了400多公里後,遇到了大風暴,船體受損,烏略亞只得返航。

烏略亞回到克魯斯後,告訴科爾特斯,“科爾特斯海”其實是個海灣,“加利福尼亞”可能是個半島。

烏略亞的探險失敗後,科爾特斯欠下了一屁股債。他本想靠銀礦、鹽場來慢慢還債,誰知債主追的急,把銀礦、鹽場變賣後還沒還清債務,又不得不典當妻子的首飾、珠寶。他還清債務後,於嘉靖十九年(1540年)告別妻子馬麗娜,帶著長子路易斯、次子馬丁(小妾瑪琳切所生)回國。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科爾特斯病死在西班牙的塞維利亞(Sevilla),結束了他罪惡的一生。隆慶二年(1568年),他的次子馬丁以叛國罪被處死。

科爾特斯回西班牙後,新西班牙總督門多薩得知了烏略亞探險加利福尼亞灣的訊息,就先後派埃爾南多·德·阿拉孔(HernandodeAlarcon)、迪亞茲(Diaz,也稱迪亞士)進入“加利福尼亞灣”去偵查。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