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造漢明

第991章 軋棉機

“武毅號”、“襄愍號”、“忠靖號”的下水儀式順利完成後,劉雲龍帶著大家坐車來到城北的幕府山,參加大華公司南京分公司紡織廠的開業典禮。

途中,朱慈烺問劉雲龍:“為啥鋼鐵廠在正月初五就開業了,紡織廠要拖到今天才開業?”

劉雲龍告訴朱慈烺:“幕府山紡織廠的規模比蘇州紡織廠的規模還要大,可以安排1萬5千人就業。之所以要拖到今天,是在等新裝置。”

“什麼裝置?”

劉雲龍故作神秘的說道:“等你到了紡織廠後就知道了。”

到了廠門口後,只見人山人海,鑼鼓喧天。南京府尹尹民興、上元縣知縣杜石公、大華集團總部的貝喜魯、黃麗菊和南京分公司總幹事謝雪梅、新任南京紡織廠廠長江天表正興高采烈地在大門口迎接著來賓。謝雪梅的丈夫龔人望帶著一批保安在廠內來回巡視著,而負責外圍警衛的是錦衣衛計程車兵。

今天的謝雪梅一身盛裝,還帶上了14歲的女兒龔舒涵。謝雪梅的丈夫龔人望也不識幾個字,女兒出生後,為了養一個兒子,就給女兒起名為龔來娣。龔來娣長到9歲後,由於家裡請不起私塾老師,所以龔來娣沒能讀書。大華公司開辦菱塘浜學校後,才進了菱塘浜學校讀書。校長金聖嘆見龔來娣聰明伶俐,徵得龔人望、謝雪梅的同意後,將“龔來娣”改名為“龔舒涵”。謝雪梅和丈夫龔人望來到南京工作後,龔舒涵就跟著父母來到南京,進了鼓樓附近的官辦學校讀書,成了該校第一個女學生。以前,龔舒涵只聽說過皇帝,可沒見過真正的皇帝,聽說今天皇帝要參加紡織廠開業典禮後,就纏著父母說要見見世面。謝雪梅拗不過女兒,只得讓她向學校請假後,帶著她來到了紡織廠。

南京紡織廠廠長江天表是飛虎軍軍長江天一的弟弟。江天一進入大華集團徽州分公司工作後,劉雲龍也把江天表安排到了柳塘水壩做巡更,成了茅葦山的手下。茅葦山跟著周泉去了雲南後,江天表接任柳塘水壩巡更使。大華集團成立南京分公司後,江天表來到南京,協助謝雪梅開辦紡織廠,順理成章地成了紡織廠的廠長。

朱慈烺、範景文、張國維、朱聿鍵及其他大臣在劉雲龍的引導下,來到了會場。朱慈烺是見過謝雪梅的,可沒見過江天表。劉雲龍將江天表介紹給朱慈烺認識後,朱慈烺才知道他是江天一的弟弟。

朱慈烺與謝雪梅、江天表喧寒幾句後,邊上的劉雲龍問朱慈烺:“皇上,典禮可以開始了嗎?”

朱慈烺說道:“開始吧。”

劉雲龍就朝江天表點了點頭。

江天表就恭請朱慈烺、範景文、張國維、朱聿鍵走上主0席0臺,劉雲龍也跟著上了主0席0臺。臺上有幾個紡織廠的漂亮女工拉著一條綵帶,綵帶的中間有個大綵球。

幾個人上臺後,張國維、朱聿鍵用雙手托住綵球兩側的綵帶,範景文用雙手托住綵球,朱慈烺、劉雲龍站在綵球的後邊。

江天表見臺上的幾個大佬就位後,大聲喊道:“典禮儀式開始。”

一位年輕姑娘託著盤子走上了主席臺,盤子裡是一把鍍金的剪刀。

姑娘走到劉雲龍身邊。劉雲龍從盤子裡拿起剪刀後,雙手託著剪刀遞給朱慈烺。誰知朱慈烺沒有轉身接剪刀,而是雙眼盯著臺下在看著什麼。劉雲龍順著朱慈烺的眼神看去,原來朱慈烺在看著臺下的龔舒涵。

龔舒涵今天穿著一身紅衣,即使躲在臺下的人群中,也是十分醒目。龔舒涵見皇帝在盯著自己看,臉上也是泛起一陣紅暈,難為情地別過了頭。

劉雲龍忙輕聲提醒朱慈烺:“皇上,該剪綵了。”

朱慈烺這才轉過身來,從劉雲龍手裡接過剪刀,剪斷了綵球。

臺下的鼓手們見皇帝剪斷綵球後,立即敲起了鑼鼓。在鑼鼓聲中,範景文把綵球扔向了空中。綵球快落地時,6頭“獅子”從旁邊躍出,其中一頭獅子用嘴巴叼住了綵球,又把它高高拋起。6頭獅子在玩搶“綵球”時,臺下的人群向後退去,只見6條彩龍從四周向獅群游去,會場上頓時掀起了高潮。

朱慈烺兩眼在人群中搜尋著龔舒涵,而臺下的龔舒涵一邊向後退著,一邊望著臺上的朱慈烺。

劉雲龍朝範景文、張國維、朱聿鍵努努嘴。其實,他們三個也看出了朱慈烺的反常,見劉雲龍朝他們努嘴,就微微點點頭,表示看到了。

龍獅舞結束後,朱慈烺心不在焉地問劉雲龍:“你不是說紡織廠有新裝置嗎?”

劉雲龍說道:“皇上,別急呀。到時我會讓你見識新裝置的。”

大家跟著劉雲龍參觀了紡線車間、織布車間、染槳車間、印染車間後,來到了“軋棉”車間。

大家進入車間後,只見車間裡有200臺從沒見過的機器在轟隆轟隆得響著。工人們正不斷地把連殼帶籽的毛棉(即籽棉)塞進機器口,機器吞進毛棉後,將棉殼、棉籽分別分離了出來,機器最後吐出的是雪白雪白的棉花(即皮棉)。幾個工人把皮棉運到彈花車間,就得到了蓬鬆的棉花。

範景文、張國維等大臣都出身於農家,都見過老家的人以前是怎麼軋棉的。

明代棉農軋棉所用的機器還是元代黃道婆發明的,稱為“皮輥軋棉機”,其原理在元代出版的《農書》上有詳記錄。使用“皮輥軋棉機”時,先把粘在棉花上的棉殼用手去掉,然後利用兩根旋轉方向相反的轉軸,把棉花相互輾軋,棉花透過輥面時,棉纖維被輥面上的毛刺吸附,而棉籽因直徑較大,無法透過兩個輥面之間的間隙,就被強制分離出來。得到皮棉後,再用線弦彈棉花,將棉花彈松。通常一個人一天能軋棉450克左右,手腳快的也只能軋棉500克左右。因此棉農採摘棉花後,大部分時間是在家裡軋棉,工作量很大,有的棉農來不及軋棉,就把毛棉賣給軋棉作坊。

大家以前在蘇州參觀大華公司的紡織廠時,見過彈花機,但還沒見過這種軋棉機。大華公司生產的這種軋棉機稱為“鋸齒軋棉機”,原理來自於後世1793年發明的“惠特尼軋棉機”。

朱慈烺問劉雲龍:“這就是你說的新裝置?”

“對。這是蘇州機械裝置廠最新生產的軋棉機。”

“他們是根據你提供的理論生產的吧?”

“皇上,我只是把大致原理說了一下,具體的機械裝置還是他們研製的。”

“這種機器一天能軋多少棉?”

“這種機器一天可以軋棉25公斤。”

朱慈烺一聽,這軋棉機的效率是人工軋棉的50倍,今後社會上還有哪個人工軋棉作坊可以和大華公司競爭?他們要生存,就不得不採購大華公司生產的軋棉機,大量使用軋棉機後,棉花產業將迎來新的發展期。朱慈烺又問道:“你這些毛棉是哪來的?”

劉雲龍說道:“這些棉花大部分是從孟加拉、印度大陸運過來的。”

“為啥不大量收購國內的毛棉?”

“現在國內除了嘉定縣種植的全是棉花外,其他地區的農戶種植的棉花最多隻有農田面積的三分之一,他們種植了棉花後,還靠軋棉來賺錢。我要在國內大量收購毛棉的話,還不一定能買到這麼多的毛棉。”

“那你可以推廣這種軋棉機呀!”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