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宇河一夜輾轉難眠。次日天光甫亮便頂著一雙濃重黑眼圈第一時間飛奔出家門。
“狗剩,你這是要去哪兒?早飯還沒吃呢!”正餵雞的李母端著雞食盆,在後面追趕呼喊。
哦,顧宇河小名為狗剩。
村人皆信賤名好養活,故而村中孩童大多有個長大後難以啟齒的名字。
更有甚者,許多人一生都未曾有個正經名字。
畢竟隨著年歲漸長,名字甚少被提及。眾人皆以某某娘、某某爹相稱,再年長些,便是某某爺爺、某某奶奶。
顧家之人有正式且好聽之名,皆因顧家往昔也曾富貴,聽聞出過一位大官。
這位大官嫌棄家族中孩子的名字難聽,便請人修訂族譜,並定下字輩,後人只需依字輩取名即可。
顧爺爺為玄字輩,顧大伯他們是黃字輩,顧宇河這一輩則是宇字輩。
然此字輩並不涵蓋女兒。女兒不入宗祠、不上族譜,亦不排字輩。
是以顧家姑姑們皆以四季命名,大姑姑生於冬日,便叫顧冬霜;二姑姑生於春天,便叫顧季春。
顧嘉月這一代,則以鳥類命名,顧春燕、顧白鷺、顧知更,皆是頗為悅耳之名。
不過顧望舒之名有所不同,那是因為這名字是一位過路的老和尚所取。
聽聞顧望舒一歲生辰那日,一位鬍鬚花白的老和尚途經桃花村,至顧家門口討水喝,恰見搖搖晃晃學步的顧望舒。
老和尚見狀,稱這孩子看著機靈,詢問可有名字。
顧奶奶答曰尚未取名。農家孩子一般三歲之後才取名,只因怕養不活,若取了名,徒增活人思念,孩子走時亦不安生。
老和尚輕撫顧望舒的頭髮,言其與佛有緣,當日便要為她取名:“此姑娘八字硬,尋常名字難以鎮住,不如就叫‘望舒’。”
“望舒”出自《楚辭・離騷》“前望舒使先驅兮,後飛廉使奔屬”,王逸注:“望舒,月御也。”洪興祖補註:“《淮南子》曰:‘月御曰望舒,亦曰纖阿(ē)。’”
在神話傳說中,望舒為月神駕車,馳騁於天空,使明月得以在夜空執行,後世文人常以“望舒”作為月亮的代稱。
老和尚稱,唯有此名方能鎮住她三弊五缺的命格。
顧奶奶本就信佛,一聽老和尚說自家孫女命數不佳,且這名字叫起來朗朗上口,又代表著神、月亮之類,當即拍板同意。
“我馬上就回來!”顧宇河的聲音隨風飄來。
他得儘早前往狗蛋家尋他,否則去晚了,狗蛋便要隨其爹孃上山幹活。
他還得叮囑狗蛋,千萬不可被那個壞女人迷惑,無論那女人說什麼、做什麼,都要堅定地站在自己這邊。
他們可是好兄弟,好兄弟定不會背叛朋友,對吧?
半個時辰後,顧宇河拉著一個瘦小的男孩出現在顧家院子裡。
“這便是狗蛋,我最好的兄弟!”
此時顧家大人皆已用完早餐出門勞作,家中又只剩下顧知更、顧白鷺兩個孩童,以及無所事事的顧嘉月、花朝四人。
顧嘉月念及家中大人近日忙於翻田插秧,便拿出銀錢,讓顧知更帶著花朝去買些肉回來,中午改善伙食。
是以此刻家中僅有顧嘉月與顧白鷺。
顧嘉月將目光從顧白鷺所繡的野菊花上移開,看向那個侷促地躲在顧宇河身後的小孩。
他便是狗蛋?瞧著如此瘦小,當真有七歲?
顧家已然窮困,可顧宇河身上還有二兩肉的,相比起來這狗蛋瞬身只剩下皮和骨頭了。
哎,這桃花村到底是有多窮?
這個叫狗蛋的小孩腦袋碩大,胳膊細瘦,身材矮小,站在同齡的顧宇河身旁,竟還要矮上十公分。
其身上衣物滿是補丁,褲子短得幾乎到膝蓋,腳上趿拉著一雙草鞋,黑漆漆的腳趾不安地相互絞纏。
手上提著一個籃子,籃中有一塊竹片,看樣子應是要去田邊挖野菜。
顧宇河自以為小聲地與狗蛋說道:“這便是我和你說的那個壞女人,放心,她如今十分虛弱,傷不了你。”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