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堂在南山靠近村子的這一邊,距離路邊不遠,只需要往前走上十來米的距離就到了學堂門口。這段路用青石板鋪就而成,又寬又平坦。還很乾淨整潔。
小路兩遍移栽過來不少桂花樹,大多數已經活了,正在抽芽,有些死了,想必過幾天虎子會安排人過來重新栽種。
再往前走,首先映入眼簾的是那兩扇厚重的朱漆大門,大門兩側,立著兩座神態威嚴的石獅子,彷彿在守護著這片知識的殿堂。
穿過大門,便是寬敞的前庭,同樣青磚鋪地,平整而潔淨。
前庭的正中央,一座小巧的八角亭格外引人注目,亭內設有石桌石凳,是學子們課間休憩、交流學問的好去處。
前庭之後,便是學堂的核心——教學樓。
教學樓高大寬敞,飛簷斗拱,盡顯古樸典雅,卻又透露出一絲不屬於這個時代的氣息。
因為顧嘉月融入了一些現代教學樓的建造風格。
教學樓一共有兩層,每層有五個講堂。每個講堂正門上方,都掛著不一樣的匾額。
就說第一個,上面就掛著“啟蒙一班”。簡單明瞭,只要識字的一看就知道這是啟蒙學堂。
而這樣的教學樓一共有四座。一座用於啟蒙和基礎課程教學,所以叫“啟蒙樓”,一座用於教授想要科考的學子,所以叫“登科樓”,一座用於培養不想參加科舉但有其他特長的學子,所以叫技術樓。一座用於培養女學子,所以叫“錦繡樓”。
這四座樓分別位於四個不同的方位,正好圍成一個正方形。
不過他們並沒有連在一起,之間相隔最起碼得有五十米左右,隔開他們的是一個個花園、池塘、亭臺、水榭等等。
這也是考慮到了教學時最好能不互相影響的問題,畢竟古代的建築隔音真的很差。
還考慮到日後招收女同學的話,男女最好分開教學,畢竟規矩在這裡,咱們總不能太離經叛道。
穿過教學樓,往後走便是學堂的辦公樓了。
這棟樓的佈局和教學樓差不多,不過房間略小一些。顧嘉月想著日後儘量讓一個夫子一個房間,這樣即私密也方便。
再往裡走,就是學堂的藏書樓。
藏書閣有三層,第一層只放了少許的兒童啟蒙書籍和一些寓言故事,更多的是各種益智玩具。
這些寓言故事和玩具可是顧嘉月花了不少教育點跟系統購買的。
當然,那些玩具購買的指示圖紙,她將這些圖紙拿給虎子,虎子找了能工巧匠做出來的。
這也是考慮到來這裡看書的孩子年齡偏小,他們不是很能控制自己,若是書放多了反而不是很美好。不如放一些玩具,讓他們能在玩樂中開發大腦。
二樓的格局就與現代的圖書館無異了,一排排的書架林立在正中央,四周都是桌椅板凳。
不過現在許多書架都是閒置的,顧嘉月從侯府帶來的那些書籍只佔了三個書架不到的位置。
但顧嘉月已經讓康子去收集世面上的書籍了,還有她花了一千多教育值跟系統購買了不少現代的書籍,不過那個什麼轉換器太貴了,只能等有空了就自己將那些現代書籍轉換成這個時代的東西后再拿出來吧。
她相信,隨著時間的流逝,她一定會將這層樓填滿的。
三層的格局與第二層完全不同,他是一個個獨立的房間,每間房間不大,逼仄的空間只放得下一張小小的木床和一張書桌。
這層可以叫做模擬考場。是專門給那些日後想要參加科舉考試的學生準備的。
她可是知道,這古代的考場環境有多惡劣,其實很多人落榜並不是學識不夠,而是無法忍受考場的惡劣環境。
所以她打算從一開始就訓練想要參加科舉考試的學生,這樣時間久了,次數多了,他們習慣之後再去參加考試也就不會有落差了。
出了藏書樓,過去一些就是三座小院。
院子不大,一個院子裡有五間房間。一間房間裡可以住兩至三個人左右。
這是給以後家不在桃花村的學子居住的宿舍了。
不過現在說這些還為時尚早,所以這院子只有個框架,裡面的傢俱、裝飾什麼的都還沒弄。
等著日後慢慢來吧,也不急於此時。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