嵇工將圖紙攤在會議桌上,指著其中一處細節:“這個介面的設計非常巧妙,如果按照這個思路,確實能大幅提升整體效能。”
陳守信微微頷首,走到圖紙前,他拿起筆,在圖紙上快速勾畫:“這裡還可以做進一步最佳化,看,如果把這個模組改成這樣...”
嵇工的眼睛越瞪越大:“這...這簡直是革命性的突破!”
“別激動,這只是開始。能源系統才是最關鍵的部分。”
提到能源,嵇工的表情變得凝重起來。這確實是目前最棘手的問題,困擾著整個專案組。
陳守信不緊不慢地說:“我建議可以考慮外包,由108倉庫負責。”
嵇工一愣:“108倉庫?”
“沒錯,他們在能源領域有獨到之處。”
這背後其實就是青靈基地。在青靈的支援下,陳守信掌握的能源技術已經遠超這個時代。即便是五十年後,世界各國都還在為核聚變技術苦苦掙扎,而量子核聚變更是遙不可及的夢想。
嵇工若有所思地揉了揉太陽穴:“這個提議很有意思,我得回去跟領導好好商量一下。”
回到京城後,陳守信的生活逐漸平靜下來。他每天在辦公室處理檔案,偶爾去趟實驗室,日子過得波瀾不驚。
直到八月,一個重要的會議打破了這份平靜。
會議室裡匯聚了教育系統和科學院的眾多代表。空調的冷風吹散了室外的暑氣,但卻驅不走與會者心中的熱情。大家都知道,這次會議將討論一個重大議題恢復高考。
趁著會議間隙,陳守信決定去看看周子軒。
周子軒眼睛一亮,連忙起身:“姐夫!你怎麼有空來了?”
陳守信在他對面坐下:“聽說最近有人經常來找你?”
周子軒撓撓頭:“是蘇長風,就是之前在李家峪一起當知青的那個胖子。”
周子軒忽然正色道:“姐夫,我想考考古專業。”
“怎麼突然對這個感興趣了?”
“最近認識了個懂古玩的朋友,聽他講了些,覺得挺有意思的,而且我覺得,透過考古能瞭解歷史,挺有意義的。”
陳守信看著眼前這個年輕人,不禁想起當初在李家峪的日子。那時的周子軒還是個懵懂少年,如今已經有了自己的追求。
他拍了拍周子軒的肩膀:“隨你,只要是你真心喜歡的。華清大學歷史系的考古專業是最好的,我這次開會正好可以打聽一下相關資訊。”
接下來的會議持續了整整四十四天。每天從早到晚,與會者們都在激烈討論。陳守信多次發言,為恢復高考獻計獻策。他深知這將是多少寒門子弟改變命運的機會。
九月,當高考延期的訊息傳出,整個京城都沸騰了。
圖書館裡座無虛席,自習室裡的燈光徹夜不熄。街上的年輕人少了許多,都躲在某個角落刻苦讀書。書店裡的參考書被搶購一空,補習班如雨後春筍般湧現。
考試這天,周語忙得團團轉,又是給周子軒準備文具,又是檢查准考證。
周子軒無奈地說:“姐,你就別瞎操心了,我已經整裝待發了。”
因為周語要執勤,只能拜託陳守信送周子軒去考場。
在考場門口,陳守信意外遇到了葉雪。她站在那裡,不時張望,神色焦急。
“葉國華還沒來?”陳守信問。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