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5月1日,宜出行,忌安葬。
張澈打著哈欠從牆上扯下黃曆最上面的一頁,這是農村慣用的日曆,五塊錢厚厚一本,多數時候是三百六十五頁,從年頭到年尾,越撕越少。
他盯著撕下的那一頁,定定看了會,啞然失笑。
五一黃金週,當然要出行,這黃曆也得老老實實的遵守基本法。
簡單洗漱了下,最關鍵是用冰冷的井水搓了把臉,昨天熬夜到一點多的張澈立馬清醒過來,再無一絲睏意。
到底是十六七歲的身體,睡上五六個小時沒有任何的不適,只覺得精力滿滿,不似後世,稍微熬點夜,就恍若去了半條命,面黃就不說了,還油膩,半天都緩不過來。
這會兒才是六點半,老太太上了年紀,早早醒了,在廚房熬煮些稀飯。
張澈打了個招呼,拿上水桶,沿著屋後溪流邊的小道,往山上走去。
張家吃用的水,是山上的井水,乾淨方便,裝上水管利用勢能,直接引進家裡。
挖井並不便宜,關鍵是要找位置,非得請能人,花費不菲。
僅僅如此,在這年頭,也極受到旁人的羨慕,記得這自來水,還得過上好幾年才能通。
一般人家吃水,都是去山邊的水潭挑來吃,看著清澈見底,就是路途有些遠,費勁不說,還彆扭,誰也不能保證,這水裡沒點屎尿屁之類......
當然,起個大早,張澈可不是探究水草豐茂與否,而是另有目標。
這口井在水田邊,水汽豐潤,周邊茂密的青草上,積了不少晨露,踏過輕觸,頓溼小腿。
井口用大木蓋子擋住,是預防有異物進入。
井邊,積聚著淺淺的水坑,張澈的眼睛很尖,一下就發現了這滿水坑亂爬的生物,村裡人都叫它哈巴狗,約莫手指長,背部全黑,只有腹部有著橙黃色的花紋。
這長著四肢能遊能爬的小東西,學名是東方蠑螈,也就多在大別山這片,其他地方少見。
時間一長,就有不明真相的人,叫這玩意是娃娃魚。
真實的情況是,蠑螈和娃娃魚沒得比,尤其是野生的。
坊間傳聞,那一頭頂萬金......
蠑螈呆萌的特性充足,行動緩慢,又沒有絲毫的攻擊力,很容易抓,張澈只用了十幾分鍾,便是清掃一空,約莫三十隻。
而他清楚的是,這點數量,算不得什麼,等到快天黑的時候來,這水草裡面密密麻麻,直接要往岸上爬,一腳下去,可能都要踩死幾隻。
桶裡面裝點淺水,將抓來的小傢伙們放入,張澈並沒有直接打道回府,而是沿著溪流往下,在岸邊拽了把水草。
這水草叫什麼名,即便是多出來三十年的記憶,還是搞不清,即便是村裡人都沒有給其取別稱。
因為,牛不吃,豬不愛,任由著四季流轉,默默的生長枯萎。
只是根莖修長,枝枝蔓蔓,尤為翠綠,卻又不易折斷,很有韌勁,置於水中,幾日不見枯黃,甚至仔細觀察其脈絡,別有一番意趣。
早飯很簡單,無非就是昨晚的剩菜,加上咯嘣脆的鹹菜,以及粘稠的粥水,就能差不多對付。
老太太顯然是有些著急,匆匆關上門後,決定走小路過去。
小路並不難行,也不危險,只是踏過田埂,前面的松林間有著幾座孤墳罷了,早晚行之,樹木鬱鬱蔥蔥遮天蔽日,加之呼嘯山風,讓人容易心裡瘮得慌。
張澈本不信神鬼之事,只是,這般歸來,總會多些敬畏,但說要有多害怕,也沒有。
因為,煌煌凜然的半山寺,就在松林之後。
五一黃金週的作用,不可小覷,才早上八點多鐘,數量遠超尋常時候的遊客摩肩擦踵,依次排隊進入廟裡。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