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晉

第1447章 邀約(二合一)

七月末,豫章。

劉裕在過去半年裡雖沒有出兵進攻荊州,但是他可沒閒著。對於目前的狀況,劉裕認為,他必須要儘快的擴大自己的聲望,增強自己的實力,快速的達到和李徽能夠真正分庭抗禮,實力相抗的地步。

如果要達到這樣的目標,他便必須要做更多的事情。擴大聲望和增強實力有很多種辦法,而最好的辦法莫過於建立功勳。就像當年桓溫等人做的那樣,以用兵討伐他人作為契機,可以藉機獲得巨大的聲望,快速的擴大自己的實力。

桓溫當年崛起的途徑無非是伐成漢以及幾次北伐,那是桓氏快速崛起擁有強勁實力的途徑。雖然即便是幾次北伐都無疾而終,甚至可以說是鎩羽而歸。但藉助用兵的藉口,他網羅了一大堆大族的支援,攫取了高平郗氏的權力,達到了地盤和兵力以及大量押寶的大族的財力支援。所以即便是失敗的北伐,卻令其實力劇增。

對劉裕而言,他倒是沒有北伐的打算,眼前就有軟柿子可捏,那便是敗退的桓玄。桓玄敗走江陵,但他的勢力依舊覆蓋著梁益荊襄大片區域。如果解決了桓玄,不但完成了對於桓玄篡國之賊的徹底清繳,對於自己聲望會有極大的提升。而且,梁益荊襄都將被自己納入囊中,實力將得到巨大的躍升。

所以,這半年來,劉裕便是在為向西用兵做準備。之所以準備三月份的出兵沒有下文,是因為劉裕不希望倉促行事。桓氏雖敗,但畢竟盤踞荊州多年,梁益二州為後盾,地域廣闊人口眾多物資充足。如果倉促用兵,一旦失敗,前番所有的努力和成果便付之東流。

故而,劉裕決定整頓軍備訓練兵馬增強實力。火器火藥的鑄造配備需要時間,收攏的桓玄的降兵需要訓練收服,還需要造大量的船隻,準備更多的糧草物資。

利用王謐在朝廷之中的抓手,在過去幾個月裡,朝廷成功的調撥了不少糧草物資供給劉裕武裝兵馬。雖然戰亂之後,大晉的財政已經捉襟見肘千瘡百孔,但畢竟京畿之地外加三吳之地是出了名的富庶。刮一刮還是能刮出不少油水來。在大晉朝廷重新開張之後,地方上如廣州之地的財稅也開始重新上繳。總之,溼布擰一擰還是能出水的,平胸擠一擠還是有溝的。

除了積極的整軍備戰,確保此戰不出差錯之外,出兵的時機也是極為重要的。

李徽的觸角雖然退回,但誰敢保證他不會再次伸回來。他的兵馬永遠是最大的威脅,劉裕不得不防。一旦自己出兵攻荊州之時,那李徽乘虛而入,率軍進攻自己的腹背,那將是極為危險局面。

雖然劉裕的判斷是,李徽大機率不會那麼做,因為他若想攻自己,根本無需乘虛而入。但是要保證自己的計劃萬無一失,那是一點險也不能冒。

出於這樣的考慮,劉裕不得不等待最好的時機。而功夫不負有心人,機會很快便到來了。

北方局勢陡變,斥候細作將大量的關於燕國和魏國之間的情報送回,以及關東之地慕容德也正集結兵馬準備反攻的情報送到劉裕手中之後,劉裕認為時機到了。

北方兩強即將火拼,局勢大亂。這是藉機調動李徽兵馬,牽制李徽注意力的好機會。

八月初,劉裕上奏朝廷,將他所知的北方大亂的情報上奏稟報。表示,北方大亂,對大晉而言是危險也是機會。危險在於,北方戰亂很可能波及大晉邊鎮,淮南之地北徐州青州之地都可能遭受波及。劉裕上奏朝廷,請求朝廷要防範這樣的危險。

劉裕的聰明之處在於,他只是通報了訊息,指出了危險,而沒有指手畫腳的要求李徽的兵馬如何如何。他知道,那麼做會引來李徽的反感。而將訊息上奏,自然有人會向司馬德宗提出建議。

果然,司馬德宗很快命人向李徽傳旨,請李徽密切注意關中關東的動向,防範北方戰亂可能會波及大晉的危險。請東府軍務必做好軍力分配,做好準備。

劉裕更是高明的做出了安排,讓王謐提出了撥付軍資糧草給東府軍的奏議,在極端困難的情況下,撥付三萬石糧食和一部分作戰物資給東府軍,做出朝廷全力支援的姿態。

這可比勒令敦促更有效。是一種無形的敦促。

然後,劉裕很快得知了東府軍進行積極調動,廣陵兵馬西進淮南,臨海郡兵馬北進彭城,以及淮陰兵馬進入北徐州的訊息。

劉裕知道,計劃奏效了。

隨後,劉裕開始進行計劃的第二步。他再一次上奏朝廷,說他得到密報。逆賊桓玄已經同姚秦結盟欲以荊襄梁益之資助力姚興。待合力擊敗魏國之後,借姚秦之兵進攻大晉。

劉裕奏摺上說,若不盡快剷除桓氏,後患無窮。他向朝廷請求,以江州之兵西進討伐桓氏,徹底剷除後患,收復荊襄梁益之地。此舉也是趁著胡賊自戕,難以分身。若錯過此良機,恐難行事。

司馬德宗得到奏議之後,立刻組織朝臣商議定奪。王謐等人自然是一片贊成之聲。謝琰提出派人去詢問李徽的意思。司馬德宗遂派人去淮陰徵詢李徽的意見,數日後,李徽回奏,表示贊成。

劉裕得到了肯定的答覆後大笑不已,向身邊人道:“如何?我就知道他會答應。”

身邊人問他道:“將軍怎知李徽必會同意?”

劉裕答道:“李徽希望我和桓玄作戰消耗實力罷了。他如今全部精力都在北邊的亂局之上,怕我給他帶來麻煩,巴不得我出兵去和桓玄火拼呢。他這樣的心思,我早已瞭然於心。呵呵,李徽固然精明,但我劉裕卻也不遜之。”

……

東郡,滑臺。

慕容德退踞滑臺已經已近兩年。事實證明,放棄鄴城的策略是正確的。魏國並未大規模的渡河進攻,在徐州李徽的大力支援之下,小規模的試探性的進攻被燕軍擊敗之後,他們偃旗息鼓,停止了繼續進攻的企圖。

這也給慕容德一方帶來的短暫的和平。甚至可以用一種奇怪的興盛景象來形同。

由於東郡乃黃河以南的產糧區,糧食連續兩年的大豐收讓慕容德和麾下百姓擺脫了糧食危機。

而在慕容寶死在龍城的訊息傳來之後,之前對於慕容德進位燕王的一些爭議也紛紛消失。雖然慕容寶之子慕容盛正在北方廣招兵馬,欲攻龍城蘭汗等人,報殺父之仇,但幾乎沒有人認為他會成功。

在更多人的認知裡,滑臺的慕容德成為了大燕國祚延續的唯一希望。正因如此,原本不願投奔慕容德的燕國遺民和官員人才紛紛投奔而來。

在過去近兩年時間裡,有數萬戶百姓從關東遷徙投奔而來,無數大族官員名士前來投奔慕容德,為他效力。一時間頗有眾正盈朝,欣欣向榮之勢。

去年冬天,慕容德在群臣的不斷的勸說之下,於滑臺登基為帝。他改名為慕容備德,大赦天下,改元建平。任命南安王慕容青為大司馬,任命趙王慕容麟為尚書令。進叢弟北地王慕容鍾為司徒,慕輿拔為司空,封孚為左僕射,慕輿護為右僕射。韓綽為錄尚書事,憤愷為度支尚書,封逞為中書侍郎等等。

除此之外,慕容德還還發布了一系列的政令,設立太學,減免賦稅,鼓勵耕種,寬待百姓。派出官員巡視民風,派兵清繳盜匪等等。一時之間,似有勃然中興之姿。

上上下下所有人都很高興,都有了盼頭。倒是有一個人不太高興。那便是趙王慕容麟了。之前他被任命為司空兼尚書令,算是頗有地位。但此次之後,他只有一個尚書令的職務,而他下邊有韓綽封愷封逞等人。韓綽錄尚書事,便是掌管尚書省日常事務,封愷封逞等人和封孚是青州大族,大燕原來的舊臣。投奔以來獲得重用。

更可氣的是,南安王慕容青被任命為大司馬,這是讓慕容麟最不能接受的。自己和慕容青其實就是將來燕國皇位的競爭對手。慕容青被任命為大司馬,手握大燕兵權,那說明慕容德對他的信任遠勝於自己,在慕容德的心中,自己和慕容青的分量孰高孰低,不言自明。

鑑於此,慕容麟心中惱怒。行事也變得敷衍和散漫,常常喝的酩酊大醉,朝中議事也常常缺席,惹來眾人非議。慕容德念及他是先帝之子,倒也沒有說些什麼。但是慕容麟在滑臺的地位和聲望已經越來越低,這已經是不爭的事實。

大燕的蓬勃之姿,兵馬物資的不斷強大,所轄軍民對於反攻關東收復故土的想法也開始發芽。之前,魏軍鐵蹄南下,燕國覆滅之際,所有人心中都如蒙冰雪。許多人都已經絕望,認為大燕已經無力迴天了。但現在,冰雪開始消融,反攻之心開始萌芽,並且越來越急切。

之前廷議之上根本不會涉及到這樣的議題。上下都儘量避免這種不切實際的虛妄的想法。但自今年以來,已經有人開始提出這樣的想法,並且得到了響應。

但對慕容德而言,他保持了難得的清醒。他知道,眼下雖然站穩了腳跟,但整體實力還很虛弱。此刻談反攻倒算,收復關東之地還為時尚早。兵力的差距不是一點半點,大燕眼下雖然已經有兵馬近八萬,但在戰備物資已經作戰力上,和強大的魏國鐵蹄相比還是巨大的。若主動渡河進攻,恐遭覆滅。到那時,滑臺也不保了。

因此慕容德雖不禁止他們談論這些事,但總是安撫他們稍安勿躁,先努力的發展自己,壯大自己,以待時機。

時機很快便來了。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