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晉

第1449章 蒙坑(二合一)

次日清晨,號角聲中,魏軍的攻城開始了。

遠遠看去,城頭兵馬林立,似乎做好了迎戰的準備。魏軍按照學到的攻城手段,先以投石車進行轟擊。一時間漫天石塊砸向城頭,煙塵滾滾。

城頭敵軍不避不讓,任憑石頭砸的他們東倒西歪。這情形著實令人覺得有些奇怪。直到攻城衝鋒發起之後,戴罪立功的長孫肥帶著一萬前鋒兵馬向著城下衝鋒的時候,才真正的發現不對勁。城頭無一箭一弩射出,城頭的守軍呆立不動,宛如泥塑木雕一般。

不費吹灰之力,魏軍便攻上城頭,然後他們看到了城頭那些身著盔甲東倒西歪的草人。這才明白上了當。

拓跋珪和拓跋順得到訊息,很快策馬上前,從北城門進城。城中空無一人,在南城一座軍營之中,找到了數百名重傷不能移動的姚秦兵馬。詢問得知,昨日守城的兵馬便已經陸續撤離,昨天二更天,最後一批兵馬也撤離了。

拓跋珪大怒不已,自己九萬大軍,居然被一座空城阻擋了一夜。對方在自己眼皮底下居然金蟬脫殼了。

暴怒的拓跋珪下令將數百傷兵全部斬殺,以消心頭之恨。又大罵拓跋順長孫肥等人未能識破對方計謀,讓自己大軍被敵人玩弄於股掌之上。

眾人噤若寒蟬,不敢多言,皆連連告罪。拓跋順待拓跋珪怒氣稍減之時進言道:“陛下,敵軍雖逃走,但他們遠離關中,豈是那麼容易逃脫的。適才那些傷兵說,他們三萬多兵馬,只有不到兩三千騎兵。也就是說,他們即便昨日撤離,馬步兵也不過行出最多百里之地。乾壁往南,三百里平疇河谷,我騎兵追擊,兩日便可追上,屆時他們還能往哪裡逃?”

長孫肥聞言大聲道:“對對對。臣領騎兵去追,兩日內必能追上,將他們務必殲滅。若不能夠,臣願受軍法處置。”

拓跋珪微微點頭。確實,要追敵人,確實可以很快追上。他沉吟思索了一番,沉聲道:“現在的問題不在於能不能追上他們,而是對方是否有後續兵馬前來增援。按常理而言,對方這支兵馬不可能孤軍北上。後續必有援軍。他們之所以偷偷逃跑,顯然是援軍未至,不敢和我交戰。但往南追,則不同了。我們可能要遭遇對方增援的大軍。”

拓跋順點頭道:“陛下此言甚是。這麼看來,倒是要慎重。不可輕易追擊。”

長孫肥大聲道:“陛下,臣認為,就算對方有援軍增援,在我六萬鐵騎之下,也是枉然。野戰我們怕他們什麼?就怕他們龜縮於城池之中,反倒棘手。陛下,臣還在想,倘若他們真有援軍前來,我們當拿逃跑的這支兵馬當誘餌,誘騙他們前來救援,來個圍敵打援,逼著他們來救呢。我大魏調動近十萬大軍前來,不就是為了將姚秦的兵馬盡數擊敗,攻到長安的麼?還有什麼好猶豫的?”

拓跋珪聽了這話,盯著長孫肥看。長孫肥心中發毛,怯怯道:“陛下,難道臣說的不對麼?”

拓跋珪大笑,拍著長孫肥的肩膀道:“說的很對。長孫將軍,你說的一點也沒錯。朕不就是要滅了姚秦麼?怎地還畏手畏腳?你說的沒錯,不怕他們兵馬前來和我野戰,就怕他們龜縮於城池之中,倒是要費一番手腳。好,長孫肥聽令。”

長孫肥大喜躬身道:“臣在。”

“令你領兩萬輕騎,星夜追擊,攔住敵軍,迫其停下。朕率四萬騎兵隨後便至。”拓跋珪喝道。

“臣遵命。”長孫肥暴聲道。

“拓跋順聽令。”拓跋珪轉向拓跋順道:“你分兵一萬,留守乾壁,轉運糧草輜重。務必分出數千兵馬,守住西邊天渡,以防對方兵馬再次偷渡,再攻乾壁,斷我糧道,令我腹背受敵。其餘兵馬,隨後南下跟進。不得有誤。”

拓跋順高聲道:“臣遵命!陛下聖明。”

命令下達之後,當日巳時,長孫肥率兩萬輕騎率先出發,向南追去。

當日初更時分,僅僅不到一天的時間,在距離乾壁百餘里處,長孫肥便追上了唐小方率領的五千兵馬。雙方在河谷之地展開激戰。由於地形平坦開闊,加之長孫肥的騎兵數量眾多,唐小方的五千兵馬完全不是對手,只能藉著夜色依靠汾河一側的河堤進行死戰。

戰鬥進行了不到一個時辰,秦軍潰敗。三千兵馬死於魏軍鐵蹄之下,尚有千餘跳水逃跑。然汾河河水湍急,河道頗深,溺死者上千,大量屍體順河漂流。幸而之前姚平留下五百戰馬給唐小方,唐小方得以率五百騎往南敗走。

長孫肥豈肯罷休。他知道,攻下乾壁的大隊兵馬就在前方,於是率軍繼續猛追。追至次日午時,他看到了前方河谷荒野之上大量兵馬和旌旗的影子,頓時大喜過望。他知道,那定是姚平的兵馬。

姚平率軍已經走了三天,他們本以為已經擺脫了敵人,所以並沒有抓緊趕路,而是緩慢行軍。直到唐小方率五百騎兵敗回,姚平才知道對方已經追下來了。雖然全力催促行軍,但豈能跑得過騎兵。

午後時分,長孫肥率軍追上姚平的大軍。但姚平兵馬急行,派出弓箭手拖後襲擾。長途奔襲的長孫肥兵馬疲憊之極,加之對方兵馬人數龐大,沒有把握取勝。故而長孫肥決定等待拓跋珪的騎兵抵達之後再發起進攻。

正因如此,姚平兵馬得以繼續前進二十餘里,於未時末抵達柴壁縣城。柴壁是屬於姚秦的邊鎮小城,和乾壁遙遙相望。雖是邊鎮城池,但城廓巨大,佔據河岸之地,背靠汾河,頗有地利。姚平的兵馬迅速進入城中,方才鬆了口氣。總算是有了可據守的城池。對方騎兵一時之間是沒有辦法了。

長孫肥的騎兵也在城東紮營,虎視眈眈的看著姚平的兵馬。天黑之後,拓跋珪率領四萬騎兵趕到,頓時將柴壁團團包圍。

姚平在城頭再一次看到了密密麻麻的騎兵兵臨城下的恐怖景象。當晚他便派一小隊騎兵從南城衝出,向姚興大軍求援。而魏國騎兵似乎並不在乎這一小隊的騎兵的衝出,甚至沒有派兵馬去追殺,任其離去。

對姚平而言,能夠進入柴壁城池之中是幸運的。但是,這種幸運也只是暫時的。對方騎兵起碼五六萬人,柴壁小城如何能守得住?城池雖背靠汾河,坐落高地之上,地勢頗優。但這同時也是一個牢籠。兵馬所攜糧草本就不多,已然所剩無幾。柴壁城其實已經是一處死地,必須要讓大軍前來接應,否則恐怕插翅難飛。

拓跋珪的騎兵大軍於城外紮下營盤。攻城是不可能的,且不說攻城器械還在後方,起碼要六七日才能抵達。更何況從作戰戰術的角度而言,這正是拓跋珪等人之前所制定的圍城打援的最好時機。

正因為如此,拓跋珪才任由那十幾騎突圍而去,因為他知道,那是搬救兵去的兵馬。

當晚,拓跋珪做出決定,明日親自率三萬騎兵前往南邊的蒙坑,等待對方的增援兵馬的抵達。那蒙坑在河谷平疇之地的南邊,距離南側入口只有四十里。對方援軍只會從蒙坑北上,因為那是必經之路。就在他們必經之路上等著對方。一旦露頭,便發起攻擊。

拓跋珪也不怕被城中所困的兵馬看見自己領軍南下。因為他們就算知曉計劃,也無法通知援軍。再想派人突圍出去,那是絕無可能的。拓跋珪更不怕因為自己率軍南下,對方便會孤注一擲的出城進攻。留下的三萬騎兵足可讓有這種想法的敵軍粉身碎骨。三萬騎兵,理論上可當十數萬步兵。城中之敵最好不要有這種不切實際的想法為好。

一夜過去,次日上午,號角聲嗚嗚作響。柴壁城中的守軍還以為對方要攻城。姚平飛馳來到城下,奔上城頭觀瞧。卻見對方大隊騎兵正在號角聲中一隊隊的往南進發,而並非要發起攻城,頓時緊皺眉頭。

“他們這是要幹什麼?誘騙我們出城作戰麼?”狄伯支道。

“你想的簡單了,我怕他們是要南下,迎戰陛下所率的援軍。”姚平沉聲道。

狄伯支倒吸一口涼氣,忙道:“啊?那要趕緊稟報陛下,讓陛下做好準備啊。”

姚平皺眉道:“做什麼準備?陛下所率兵馬強悍,兵力近七萬,難道怕他們麼?我倒是認為,這是件好事。他們要阻擋陛下兵馬前來救援,雙方必有一戰。只有陛下戰勝了他們,我們才能脫險。”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