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抗戰也太真實了

第12章 融入

單臂射擊也就成了趙龍標誌性的絕技。

本人因為過於勇猛,被連長吳大川譽為“三連趙子龍”。

李二丫的經歷則平靜一些,是他爹說這年頭男娃不好養,乾脆給他起個女娃的名字好養活。

當時在農村,這樣的思想可不少。

說來也是怪事,自打起了個“二丫”的名字,從小到大李二丫連病都沒怎麼生過。

王虎和孫大河是農民出身,是來自一個鎮的,關係更親近些,沒事就喜歡互懟幾句。

趙滿倉——正如他的名字,爹孃希望他將來糧食滿倉,吃喝不愁,可後來日本人來了,汙了他娘,殺了他爹,這可憐的娃躲在土灶裡,聽著令人絕望的聲音,流著淚水,指甲都深深地嵌進了手心裡,鮮血直流。

後來他就參加了八路軍,發誓要殺鬼子為爹孃報仇。

為了時刻提醒仇恨,他在大刀的刀柄處繫了兩根白條代替紅纓,在痛哭流涕中發誓:要用鬼子的汙血,將這兩條白纓徹底染成紅色!

陳建聽完老兵們的故事,心底也是震撼良久。

狗孃養的小鬼子在中華大地上犯下的罪行罄竹難書。

這些慘遭迫害的先烈們。

誰又有權利替他們說出原諒和寬容?

老兵們的故事如同曇花一現。

他們雖然飽受苦難,身懷家仇國恨,卻很樂觀,一個個將這些仇恨深埋在心底,為了心中的信仰而勇往直前。

這時期的八路軍才嘗試在敵後開闢一些抗日革命根據地,選擇的地點相對偏僻而隱蔽,與日軍作戰的頻率並不算高。

所以通常是沒有什麼作戰任務的。

那麼每天要做的事情很簡單。

——軍事訓練。

訓練之餘做什麼?

天還亮著就下地務農,種菜,除草,甚至是上山挖一些可食用的野菜,充實後勤物資,有時會幫王莊的百姓們幹一些農活,或是為獨居、生活不便的老人家做些家務之類。

百姓們見了八路軍戰士。

那就像是見了自家孩子一般。

信任而踏實。

天黑之後,班長吳大順有時會給陳建等三位新兵上上思想課。

講一講八路軍發展的由來,當年紅軍時期的一些故事,包括長征時期的艱難——吳大順是在紅軍長征時期加入的,經歷過長征的後半段的——包括一些信仰的問題,保家衛國的思想,總之都是三觀極正,充滿了正能量的一些話語。

儘管老班長的話語聽著有些笨拙。

有時由於文化底子淺的緣故,沒上過什麼學,許多道理哼哼唧唧的也表達不出來。

但那種樸實和真摯,卻令陳建為之動容。

冬瓜和石頭或許沒有聽懂什麼為了民族獨立,救亡圖存之類的話,卻能明白打鬼子保護自己的家鄉故土,保護身後兄弟姐妹的道理。

一個個目光明亮。

堅定的革命信仰已經有了雛形。

有時三連的指導員沈光榮也會把大家集中起來上一些政治課,這位指導員是上過學的,說起話來便有板有眼多了。

常常讓不少戰士潸然淚下,一場政治課下來就像是打了雞血似的,目光越發堅定。

陳建在課上第一次見到班長他們常常提到的,他們的三連連長宋大川——按照班長吳大順的說法,那是一個你看上一眼就忘不掉的男人。

事實還真是這麼回事。

——宋連長不開口還好,一開口,那兩顆標誌性的大牙便暴露出來,就像是個人形的大兔子,成為極具形象的特徵。

難怪會落得個綽號叫“宋大牙”。

但是聽老兵們說,連長打起仗來那可是猛的很,上了戰場,那兩顆大牙一露,小鬼子見了兩隻腿都忍不住打哆嗦。

這其中不免有誇張的陳述。

但足以證明這位三連長在戰場上的彪悍。

另外就是軍事訓練方面。

無論是在八路軍步兵基礎項,投彈,射擊,拼刺,土工作業等專案,還是在基礎的一些班排級戰術配合動作和訓練中,陳建依舊錶現出一學就會,一會就通,一通就精的天賦。

重點訓練則是放在冬瓜和石頭身上。

其中最重要的基礎項自然是射擊訓練。

按照八路軍新兵戰士們通常的射擊訓練方式,除了掌握基礎的射擊方式和原理之外,主要便是基礎瞄準訓練。

——反覆進行臥姿,跪姿,立姿等各種姿勢的瞄準訓練。

但是因為缺乏彈藥的緣故,戰士們根本不具備實彈射擊訓練的條件——條件好一些的部隊,通常半年時間,每名戰士才有兩發實彈射擊訓練的機會。

為了改善彈藥匱乏的條件。

在冬瓜和石頭初步掌握了一些射擊基礎之後。

陳建向班長吳大順提出,或許可以想辦法搞點副業,改善九班的彈藥匱乏情況,改善改善戰士們的伙食……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