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宋大川戰前的死命令:“咱們的火力稀疏,戰鬥一旦打響,全靠這兩挺機槍頂著,三分鐘之內,機槍火力絕不能停!”
噠噠噠——
機槍組的戰士們發了狠,為了達到火力壓制的效果,射擊的方式幾乎全是長點射。
炸響的機槍火力令日軍膽寒。
即便是日軍,一個滿編小隊通常配備的輕機槍也只有三挺左右,到戰爭中後期是資源匱乏,甚至連一兩挺的標準也達不到。
一支擁有機槍的部隊,火力強度是完全不一樣的。
攜帶有輕機槍的八路軍,一向會被日軍定義為戰鬥力較強的主力軍部隊。
繼而擲彈筒炮彈在日軍陣營炸響。
小鬼子們徹底驚了,這支伏擊的八路軍,火力配置遠比他們想象的更加強悍。
訓練有素的鬼子反應也不可謂不迅速,隊伍第一時間藉助周邊的騾馬車、卡車作為掩體,隱蔽的同時展開反擊。
但是在八路軍猝然爆發的火力伏擊下,依舊被短暫壓制。
鬼子想借助機槍、擲彈筒展開反擊,八路軍經驗豐富的老兵們也不是吃素的,大家深知鬼子火炮機槍的厲害,槍法好一些的,往往會重點壓制日軍的機槍手和炮兵。
陳建更沒有閒著,藉助居高臨下的開闊視野,專挑機槍、擲彈筒周邊的小鬼子開火,出色的射手在此刻展現出高效的殺敵速度。
片刻的功夫便先後打死五六個鬼子。
至此。
戰鬥一切順利,基本上是按照宋大川的預測發展。
察覺到鬼子的火力被暫時壓制,傷亡已經不小,宋大川抓住時機,當即怒吼道:“突擊部隊,進攻——”
早有分工的三個突擊班,三十多號戰士,在後方戰友們的火力掩護下,左右進攻協同,如猛虎下山,從地勢更高的前沿陣地猛衝下去,嘟嘟嘟嘟嘟嘟嘟——,嘹亮激昂的衝鋒號伴隨著衝鋒戰士們的喊殺聲炸響,只要突擊部隊能夠在鬼子組織起有效的火力反擊之前,絞殺上去,這場伏擊戰基本上就塵埃落定了。
宋大川的臉上已經湧現出即將勝利的興奮。
然而。
就在此時。
異變突生,三個突擊班剛剛衝鋒到一半,山道上,四輛在八路軍的火力伏擊下被迫停下的卡車,封閉式的車廂裡後門被突兀開啟。
隨即,全副武裝的鬼子一個接著一個地從車廂後門跳出來,就地藉助卡車作為掩體,展開火力反擊。
他們攜帶的機槍數量不少,轉眼的工夫便架起來四五挺,七八個鬼子重點掩護的區域,甚至抬下來一挺重機槍,迅速架設槍架。
密集的機槍火力下,衝鋒的八路軍戰士們前仆後繼的倒下。
望見這突如其來的一幕,宋大川臉色驟變——中計了,狡猾的鬼子竟然在卡車內暗藏了兵力,難怪那些卡車的車轍痕跡很深,原來拉的不是物資,而是藏在其中的鬼子。
“撤!”
“火力掩護!”
縱然心有不甘,宋大川也只能下達了撤退的命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