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批新兵的訓練方式,和當初馮大忠,馮保國他們的訓練模式是差不多的。
依舊是體能訓練加軍事技能訓練,尤其是重點進行的射擊訓練。
雖然因為人數的增加,九班的後勤壓力很大。
但是靠著這段時間繳獲、採買、基地供應等囤積起來的物資,一兩個月之內,還是可以保證進行較高強度訓練的戰士們,日常營養所需的。
至於擴大規模後九班的裝備情況。
實際上並不算太樂觀。
統共80人的隊伍,只有47條槍,差不多得兩個人才能扛上一條槍。
——這些槍支包括了基地配發的15支中正式步槍,外加上陳建,王虎,馮大忠一行在多次作戰中繳獲的漢陽造,三八式步槍,以及部分老式步槍等等。
好在彈藥方面稍微充足一些。
基地配發的15支中正式步槍,每支步槍都有專門標配的120發7.92毫米子彈。
除此之外,每人每月還有標配的近百發子彈作為實彈打靶訓練所用——不過只是在新兵期的三個月提供,三個月之後將不再提供訓練所需的子彈。
另外幾次作戰,消滅一些日偽軍,打掉鬼子的維持協會,也繳獲了一些子彈。
相對來說,九班的條件雖然比不上初期只有16人的時候。
卻比彈藥匱乏,缺乏裝備的大部分八路軍部隊的條件要好得多。
而在中正式步槍使用方面,陳建倒是開發出了另外一個妙用:
中正式步槍作為某委員長的得意之作,甚至不惜以自己的字“中正”而命名,再加上生產工藝複雜,成本花費高,即便是中央軍嫡系能裝備上這種制式步槍的也不多。
八路軍方面基本上是沒有渠道搞到這種槍的。
所以,八路軍部隊使用的槍支更多的是一些漢陽造,三八式步槍,老套筒,各式土槍之類。
基地提供的15支中正式步槍,配發到最初加入的15位老兵手中。
也就成了陳建分辨基地成員的重要標誌。
——因為只有配發了中正式步槍的這15位成員,是得到了基地認可的,可以得到每月的物資供應,他們所擊殺日偽軍獲得的軍功,也可以累積到陳建的身上。
整個九班其實也形成了這樣的風氣:
以擁有中正式步槍為驕傲!
大家都知道中正式步槍的優良性,比鬼子的三八大蓋還好的多呢!
只有最初加入的老兵才擁有。
此外,實彈打靶訓練展開之後,戰士們也重點進行的是中正式步槍的射擊訓練——在進行過充分的基礎的瞄準訓練,核心訓練,上肢力量訓練之後,才會進行每月僅僅20發的實彈打靶訓練。
原因很簡單。
陳建解釋說:“中正式步槍的膛壓高,後坐力大,最考驗戰士們進行射擊時的動作是否標準,上肢力量是否足夠,心理素質是否穩定。
如果咱們戰士連後坐力較強的中正式步槍都可以掌控。
以後其他的什麼三八大蓋,漢陽造之類的,那都是小兒科了。”
當然了,其他各類槍支的實彈打靶訓練也是會進行的。
而在老兵帶新兵的訓練中。
陳建讓冬瓜,石頭,馮大忠這些老兵們充當師父的角色,師父帶徒弟。
帶著新兵訓練,充當師父,解惑授業的同時,也同樣是對於自己所掌握的軍事技能的鞏固,甚至是進一步突破。
忠勇村。
九班班部!
——這個稱呼似乎怪怪的,哪有一個班,還專門整個指揮部的?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