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問題的關鍵是,一旦兵力回援,原本在南面區域性戰場,針對那八路軍新一團的包圍就得被迫結束。
好不容易針對八路軍新一團形成的包圍態勢,也就前功盡棄了。
此時,擺在關東軍臨時指揮部面前的選擇就這兩種。
而實際上,這些老鬼子們壓根兒就沒有選擇。
這些在關東地區養尊處優慣了的鬼子關東軍並沒有死戰的決心,尤其是為了這僅有1萬餘人的八路軍新一團。
於是。
四個鬼子中將幾乎是毫不猶豫的便選擇了第二個方案,提前結束針對新一團的包圍,迅速抽調兵力回援側翼。
然而局勢繼續演。
這支關東軍的兵力規模太龐大了,足有10萬餘人,即便是在這片地勢相對開闊的地形上行軍,也一口氣拉出了前鋒,中軍和後衛部隊,數里的路程。
那麼,原本聚集在先鋒部隊圍攻新一團的兵力,即便是要回援側翼,也需要時間。
僅此時間差內。
從關東軍的左右兩翼發動猛攻的獨立團,二團和三團,便以相當彪悍的戰力徹底突破了關東軍兩側翼臨時構築的野戰防線,直接逼近其中軍部。
這三個團呈現出的戰鬥力,進攻的彪悍性,和南面進攻的新一團實在是太像了。
簡直就像是一個模子裡刻出來的。
也是在發動進攻之後,便像是不要命似的向關東軍的中部猛插,完全不怕孤軍深入。
如此打法雖然冒險。
但效果卻是立竿見影的,可以迅速突破日軍倉促構築的防線,徹底打亂整個關東軍的防守陣型。
你想想,三路隊伍從三個方向猛攻,就像是三把利劍同時插在了關東軍的身上。
一時之間,儘管根據日軍的前沿交戰部隊傳遞迴的情報,日軍指揮部方面確認,進攻的八路軍雖然裝備精良,戰力彪悍,但是兵力規模有限,每路進攻方向,大約也就是五六個團的兵力,1萬餘人的規模。
三路方向,四個大團,了不起4萬餘人的兵力。
可這浩浩蕩蕩的10萬餘關東軍,面對八路軍的四個精銳團從東西南三個方向發動的猛攻。
倉促之間,兵力規模明明是八路軍兩倍有餘的關東軍,竟是處於狼狽防守狀態。
至此,這些鬼子關東軍們才終於意識到華北地區的八路軍的可怕。
難怪先是第一軍,接著是華北方面軍,甚至是華北,華中,華南等多個方面軍都拿這些八路沒辦法。
如此強悍的抗日武裝,即便是關東軍也是頭一回遇見。
雙方展開激戰。
在幾名日軍中將的指揮下,關東軍調動四大師團的兵力,從東西南三個方向頂住八路軍四大精銳團的猛攻。
根正信一中將的臉色難看,言語間倒是並沒有放棄:“這八城軍分割槽的八路果然難纏,他們的裝備之精良,戰力之彪悍,遠超出我們的預估。
我們更沒有想到,他們會突然出現在這裡,甚至不惜與我軍爆發遭遇戰,正面展開對決。
從目前的局勢來看,他們的偷襲突然,我軍有些被動,但我軍畢竟佔有絕對的兵力優勢。
只需要鏖戰片刻,就能迅速扎穩腳跟,反過來將這些八路擊敗。”
“諸位,關東軍的尊嚴就在我們的手中,此戰只許勝,不許敗!”
“帝國萬歲!”
幾個老鬼子跟著喊道,像是在為自己打氣。
接著,關東軍基本上是將兵力軍分成三份,分別從東,西,南三個方向構築野戰防線,阻擋八路軍的進攻。
雙方的較量迅速進入白熱化之際。
擅長偷雞的四團團長馮大忠,終於帶著隊伍迂迴,繞到了關東軍的屁股後面,繼而毫不猶豫的向關東軍後衛部隊臨時構築的防線發動衝擊。
此時,關東軍的全部注意力都在東西南三個方向的區域性戰場上上。
馮大忠在發動突襲之前,命令整個部隊都保持隱蔽前進,直到將距離拉到合適的距離,這才猛然發動進攻。
攻勢突如其來。
關東軍被完完全全地打了個措手不及。
日軍沒有料到,除了從東西南三個方向發動猛攻的八路之外,竟然還有一支八路悄無聲息的繞到了他們的後面。
起初還準備包圍覆滅新一團的關東軍。
這下子,從整體局勢上來看,倒像是被東西南北四個方向發動猛攻的八路徹底合圍了。
而四位團長的打法也像是提前商量好了似的。
總結起來四個字:
“幹就完了!”
那真是幹就完了,部隊瘋狂發動猛攻,突破日軍的外部防線之後,甚至連穩固並擴大突破口的時間都沒有留下,便繼續向關東軍的中軍方向衝擊。
四個團從四個方向猛扎猛打,這就造成了怎樣一種局勢?
把關東軍比作一團泥沙的話,八路軍的四個團從四個方向猛攻,儘管從整體上來看,像是從各個方向發動的合圍。
但實際上因為兵力有限。
畢竟五個精銳團的兵力也就5萬餘人。
而關東軍則有10萬餘眾。
以5萬多人的隊伍徹底包圍10萬人,而且還是在野外這樣開闊的並不封閉的環境下,想想也知道絕無可能。
而從東西南北四個方向發動猛攻的五個精銳團,又是將兵力集中起來,以充分發揮戰力。
就像是把全部力量集中成一條線,發動的線性進攻。
關東軍的防守則是整體化的,面面俱到。
這就造成在東西南北四個方向的區域性戰場上,發動猛攻的八路軍的幾個精銳團,甚至佔據了絕對的火力優勢和兵力優勢。
畢竟是以點對線的優勢。
而隨著四個進攻點的壓縮。
整個關東軍也就像是一團面泥似的,從四個方向凹陷下去,導致不少部隊暴露出去,原本的整體性防禦陣型也被徹底破壞掉。
關東軍四師團臨時聯合指揮部內。
四名日軍中將也懵了,他們還從未遇見過如此彪悍的對手,更未遇到過如此瘋狂的打法。
尋常來講,兩支規模化的野戰部隊交鋒。
應該是面對面的,硬碰硬的,展開陣地戰交鋒和較量,然後在逐步碰撞之中分個勝負。
了不起正面牽制,側翼迂迴,發動一些主動性攻勢。
卻從未像眼前這些八路一樣,上來便直接發動猛攻,甚至不惜孤軍深入,就像是發了瘋似的,一昧的往日軍大軍的核心區域猛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