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頓好達·芬奇,和伽利略的見面便可以排上日程了。
從尤利婭提供的資料裡,李維知道這位天才從早年的“材料分析”轉行到了如今的“經典力學”。
可謂是精準地抓住了“時代的脈搏”。
按照“知識付費、等價交換”的原則,李維也特意準備了一些有關於運動、慣性的相關實驗設計,打算等到見面時適當地往外丟擲。
就跟釣魚要先“打窩”一個道理。
李維希望給這些站在科學前沿的法師兼科學家們提供一點小小的靈感,幫助他們完成基礎理論的突破。
哈弗茨的訓誡也提醒了李維,法師的活躍能夠為李維這朵“奇葩”吸引大部分火力,給荊棘領的“科技騰飛”提供一個合理的藉口。
至於達·芬奇提出的對於科技擴張的擔憂或者說試探,李維的回答並不是場面話。
何況從間諜這些年傳來的訊息裡,荊棘領的“好鄰居”、“太陽王”擺明了正在攀科技樹。
李維想的是“運營,然後平A”,不想淪落到“落後就要捱打”的境地。
……
見面安排在白馬山外30裡的一座山頭。
萬一真要是一言不合開打,李維也不必擔心戰鬥的餘波會摧毀自己辛辛苦苦建起來的水泥廠。
李維特意帶上了達·芬奇,畢竟高爐和耐火材料是“焦不離孟”的關係,如果一切順利,這倆遲早會打交道,索性提前打個招呼。
何況李維也想看看這兩位“最強大腦”湊在一起能迸發出什麼靈感的火花。
「萬一搞出個核聚變、常溫超導什麼的,自己馬上就能躺平了~」
李維進入“痴心妄想”模式。
……
許是在冰原待久了的緣故,伽利略的外貌看起來與維基亞人無異。
在這個以蓄鬚作為智慧象徵的年代,伽利略同樣有著巨大的鬍子。
而強大的實力使得伽利略在一趟乘坐雙足飛龍的旅行之後仍然保持著旺盛的精力,聲音也是亮如洪鐘。
一番寒暄、互相介紹之後,伽利略握住達·芬奇的手,神情激動:“達·芬奇先生,我曾拜讀過您《關於摩擦和水平慣性的猜想》。”
達·芬奇含蓄地笑了笑,一臉“區區小事不足掛齒”的樣子。
李維嘬了嘬牙花子,心想「你外掛是不是開大了點,怎麼哪哪都有你?」
哈弗茨則默默地記在心裡,打算回頭找瑪麗娜補補課。
這些法師們一套一套的,哈弗茨感覺自己的大腦有些過載了。
伽利略一邊說著一邊從隨身攜帶的金屬箱子裡拿出一疊手稿——李維看不出這箱子是什麼合金的,但看著就很貴,裡面還有不少瓶瓶罐罐和形式各異的工具,想來是伽利略的工具箱。
“這是我發表的《斜坡實驗》論文,裡面有關於慣性和一種關於運動的常數的猜想。”
伽利略將手稿遞給達·芬奇,並示意李維一行一起觀看。
“論文”是雪地巫師議會的“硬通貨”,李維就算靠著專利和論文租借的雙足飛龍;伽利略卻絲毫不顧忌地分享了出來。
除了“不差錢”之外,想來尤利婭對於伽利略“一心追求世間真理”的評價也是頗為貼切。
李維最喜歡跟這種人打交道了!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