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灰石礦山,是水泥廠的根基。”
“任何水泥廠都要有自己的石灰石礦山,在開採之前一定要進行實地勘探。”
李維行走在選礦車間,指著檯面上不同的石灰石,對身後的四十多名學徒說道。
學徒們運筆如飛,在筆記本上寫下這句話。
經過海因利希等人兩個月的突擊培訓,進度較快的一批人已經掌握了基本的讀寫能力。
李維將他們編入由埃利奧特、亨德森和卡瓦尼領銜的“工程營”。
李維指著磨盤大小的一塊石灰石說道:“大就是美,多就是好。山上的石灰石往往都是層層堆疊的,越厚的石灰石通常品質越高。”
“當然,按照老窯倌的說法,好的石灰石礦看起來像一塊淡青色的布,而壞的石灰石像是千層餅。”
“這些都是我們可以吸取的經驗。”
李維又指了指一旁的老窯倌,對學徒們說道。
學徒們向老窯倌躬身致意,老窯倌連連擺手。
“當然,除了牢記石灰石的形態,我們需要更直接、有效的方法鑑定石灰石。”李維拍拍手,示意法師上前操作。
法師從懷中掏出一個棕色的小玻璃瓶,面色嚴肅,【振動迴盪】隨即發動:“記住,這是稀釋過後的「強水」,非常昂貴,也非常危險,一滴就可以讓你們的面板潰爛。”
說著,法師鑿下一小塊石灰石,用玻璃棒蘸取了少量稀強水滴在石灰石上,大量的氣泡立即出現。
學徒們發出連片的驚歎之聲,同時意識到“面板潰爛”並非誇大其詞。試想連石頭都能腐蝕的液體,腐蝕他們的面板豈不是隨隨便便。
李維將眾人的反應收入眼底,心中好笑,無奈暫時也不好跟他們解釋酸和碳酸鈣的反應原理,讓他們對酸保持敬畏之心利大於弊。
雖然李維暫時對“三酸”的分別製取沒有頭緒,但稀釋強酸用來檢測石灰石的想法還是能想到的。
而且稀釋後的酸儲存期限也得到了延長。
玻璃棒被設計成頭大腳細、把柄處還纏有厚厚的布,為的就是防止有人倒拿。
李維接過玻璃棒,又在另一塊新鑿的石灰石上滴下幾滴:“產生的氣泡的速度越快,石灰石的質量越好。”
“而普通的石頭,卻不會產生氣泡。”
“現在,所有人都上來試一試,並告訴我,檯面上的這些石灰石的品質好壞。”
李維將玻璃棒用清水洗淨、擦乾,示意學徒們上前一試。
埃利奧特左右環視一圈,咬咬牙,第一個上前:“大人,我願意一試!”
……
等到所有人都嘗試完畢,李維也將每個學徒的性格特點、行為模式暗自記在心底。
“基於同樣的原理,我們可以採取一種更簡單的方式初步篩選石灰石礦。”
“要知道,你們剛剛用掉的每一滴稀強水都像是滴在我的心口。”
李維聳聳肩,故作心痛。
學徒們配合地笑了笑。
老窯倌上前,將一塊拳頭大小的石灰石浸入水中,不一會兒,水“沸騰”著冒出了氣泡,水體也變得渾濁。
老窯倌露出自己缺了一顆大門牙的牙花子:“水燒得越快,這石頭就越好。”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