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潤土,這是紅土,這是黃土,這是膨土……”
“小的們把所有用來燒陶瓷的黏土都帶了過來。”
“還有這幾種從外地買的黏土。”
營房裡,紅的、紫的、黃的、白的、粉末狀的、塊狀的、片狀的、黯淡的、有光澤的……總計27種“黏土”依次排開,陶瓷匠人正小心翼翼地向李維介紹著它們的不同。
李維望著這些土,一個頭比兩個大。
李維只知道高嶺土是黏土的一種,卻沒想到“黏土家族”有這麼多花裡胡哨的存在。
“高嶺土”這一名詞的缺失對李維來說是極其尷尬的。
倘若李維認識什麼是“高嶺土”,那麼他大可以把高嶺土命名為“高嶺土”。
問題是雖然都是四海為家的專業,但李維畢竟不是地質老哥,不清楚高嶺土的形態外觀和理化特徵。
何況天然存在的礦產必然有雜質的干擾,這增加了鑑定的難度。
尤其是在眼下,李維面前光是看著差不多的白色粗粒就有三種,白色片狀泥塊也有兩種。
「分不清,我真的分不清啊。」
李維指了指三種白色粗粒,向陶瓷匠發問:“這三個有什麼不同?”
陶瓷匠捻起左手邊的白色粗粒說道:“這種叫素土,製坯的時候可以加一點。摸起來又細又潮。”
陶瓷匠又端起裝著另外兩個白色粗粒的碟子:“這兩種做的是不同顏色的陶器的底料,加水之後粘稠的感覺不一樣。”
「好吧,很樸素的分辨方式,但對我完全沒有啟發。」
李維心中暗想,張了張嘴,又把喉嚨裡的“矽酸鹽氧化鋁水合物”嚥了回去。
“這裡面哪些黏土的產地附近有煤礦?”李維來回踱步,又生一計,追問道。
陶瓷匠聞言呆愣當場,支支吾吾卻說不出個所以然來。
看陶瓷匠的表情李維就知道自己白問了。
“你先把白馬山附近的黏土篩選出來。”李維對陶瓷匠吩咐道,陶瓷匠領命而去。
轉念一想李維又覺得這法子不靠譜,煤層往往有高嶺土不代表高嶺土只存在於煤層;李維也不確定煤層的高嶺土純度一定就高。
「只能用笨法子一個個地實驗過去了?」
「萬一耐火磚是不同黏土的組合燒製出來的怎麼辦?」
「那麼問題來了,27種黏土隨意組合,一共有多少種?」
李維望著一屋子的土忍不住皺眉,轉頭對衛兵吩咐道:“去請約瑟夫法師來一趟。”
……
“子爵大人,”法師約瑟夫勾起自己的右手食指比劃了一個“9”,腦門上的青筋一跳一跳,“9個小時,光是和水泥相關的研究工作,每天就要花費我9個小時了。”
“我每天還需要3個小時的冥想時間來恢復。”
約瑟夫語氣悲痛,一幅馬上就要英勇就義的模樣:“即使是白馬山的牛,也不能再增加工作內容了。”
李維訕笑一聲,心虛地躲開了約瑟夫咄咄逼人的目光。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