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茸菌呈扁半球形,土白色,表面覆蓋著褐色纖毛狀鱗片,菌肉又白又厚實。到了後世,這玩意兒金貴得要命,因為太挑地方,人工壓根種不出來,只能靠山裡野採,價錢被炒上了天。
一般來說,八月到十月是採松菇的好時候。眼下雖說是十月中了,可這邊氣候暖和,還能長。
餘坤安走過去,輕輕扒拉開松針。嚯!不是一兩朵,是一大片!個頭都挺大,有十來公分長,擱後世絕對是一級貨。他小心翼翼地用砍刀尖一點點撬松周圍的土,把松菇整個兒挖了出來,儘量不傷著根。
餘坤清見狀,也趕緊在林子裡踅摸起來。
沒多大會兒功夫,兩人就在這片林子裡找著了上百朵松菇,掂量著得有六七斤重。他倆本是衝著野雞野兔來的,沒帶揹簍。
餘坤安順手砍了些韌藤,飛快地編了個簡易提籃,又在籃底墊上軟和的松針,把松菇小心地碼進去。
餘坤清看得直咂嘴:“行啊安子!深藏不露嘛,啥時候學的這手藝?”
餘坤安嘿嘿一笑:“你不知道的多著呢,哥可是身懷絕技!”
兩人邊找邊走,餘坤安又發現了一叢野生黃精。枝幹上的葉子已經有點蔫黃,掛著一簇簇的黑果子。餘坤安心想,回頭得弄把小鐵鎬,專門挖草藥用。
黃精的最佳採挖時間為春秋季,尤以霜降後為佳。霜降前,尤其是夏天挖的,藥性差得遠,那會兒因其正處於生長期,營養成分大多集中在莖杆和葉片上。等天冷了,養分都往地下的根莖塊裡藏,霜降後黃精根莖進入休眠期,攢足了勁兒,塊頭又大又肥,藥性最足。
眼下這叢黃精莖葉快枯了,差不多能挖了。
餘坤安一邊盤算,一邊扒拉開黃精周圍的藤蔓扒開,跟餘坤清一左一右開挖。
看那鱗莖,最小那株都有十四五年的光景了,塊頭賊大。
全挖出來,好傢伙,得有小十斤!
挖完黃精,餘坤安把莖杆上那些黑果子擼下來,連帶著剩下的小塊黃精芽頭,重新埋回土裡。興許過個十幾年,這兒又是一大叢。
餘坤安隔了幾十年,記不清眼下縣裡藥材收啥價了。
他知道黃精有鮮貨有乾貨,可炮製黃精費工費時,得反覆蒸煮晾曬,他嫌麻煩。
琢磨著等下了山就去縣裡收購站問問鮮貨的價錢。
兩人在林子裡轉悠了大半天,除了藥材,還摘了不少野果子,收穫不小。
捱到下午,啃了餘坤清帶的倆玉米粑粑當晌午飯。
兩人準備打道回府…回去路上,倒是有野兔從樹下躥過,可人哪追得上那玩意兒。
走到早上布套子的地方一看,
嘿!運氣不賴,套住了兩隻野兔,還有三隻野雞!
這會兒快下午了,林子裡悶熱起來。
兩人提著沉甸甸的收穫往山下走……
路過竹林時,見有竹鼠出沒。
“安子,下午咱倆來竹林灌幾隻竹鼠回去燉了,香得很!咋樣?”餘坤清舔舔嘴唇提議。
餘坤安想了想:“下午你跟我去趟縣裡。等晚上回來,咱再收拾竹鼠。”
“去縣裡整哪樣?”餘坤清問。
“收購站瞧瞧行情。”餘坤安答道。
“要得!那先回家吃飯,吃完飯我來喊你。”餘坤清說。
“成!”餘坤安點頭。
兩人在岔路口分了東西。
餘坤清提溜走一隻兔子一隻野雞,又抓了幾朵松菇,說是回去燉野雞湯。
剩下的都塞給餘坤安,說他家人口多,娃娃嘴多。
餘坤安也沒推辭,提上東西就往家走。
他打算把松菇和黃精背到縣裡收購站,摸摸行情。
還沒進院門,就看見一群小泥猴圍在院門外的大樹下瘋玩,個個灰頭土臉。
瞧見餘坤安提著東西回來,頓時歡呼起來。
“老叔!老叔……”
“阿爹!阿爹……”
餘坤安把提籃裡用樹葉包著的一包野果遞給大侄子余文濤:“阿濤,拿去洗乾淨,分給弟弟妹妹們吃。”
說完,他進了院子。把東西往臺階上一放。
老太太正坐在臺階上,腿上放著個小簸箕,在折豆角筋。
看見他,老太太笑眯了眼:“安子兒回來啦!你阿爹他們吃過晌午又下地了。灶上給你溫著飯呢,鍋裡還有熱水,快擦把汗,趕緊去吃飯。”
“好嘞,阿奶。”餘坤安笑著應聲。
他從提籃裡拿出一小包野果遞給老太太,又把野雞野兔從麻袋裡拎出來,撿了些松菇放一邊:“阿奶,您吃點果子,都是軟乎的。晚上燉個松菇雞,兔子您看著弄。”
“好,好!今兒運氣旺,連野雞野兔都撞上了!”老太太樂呵呵的。
餘坤安扒拉完飯,正跟老太太在臺階上閒話,就聽見院門外餘坤清在喊他。
“哎!來了!”餘坤安應了一聲,麻利地把剩下的松菇和黃精分裝進兩個揹簍,自己背上一個,另一個遞給剛進院的餘坤清。
對老太太招呼了聲:“阿奶,我跟阿清去趟縣裡,晚點回來。”
“好,慢著點,路上注意安全!”老太太叮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