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塘寨。
剛剛經歷過戰火洗禮的村莊。
他現在是張峰部隊新據點的核心村寨。
然而,對於石塘寨的老百姓而言,他們不知道是福還是禍。
一隊隊荷槍實彈計程車兵在村裡巡邏,陌生的軍裝,冷峻的面容,讓躲在門縫後、牆角邊偷窺的百姓們心驚膽戰。
這年頭,兵匪一家,誰知道這些新來的隊伍,是不是比日本人和偽軍更兇殘?
張峰站在村口那棵被炮彈削掉半邊樹冠的老槐樹下,眉頭微蹙。
他深知,打下一塊地盤不難,難的是守住,更難的是讓這塊地盤真正成為自己的根基。
而這根基,便是民心。
“老李,”張峰側頭對身旁的李念鄉說道,
“這第一步棋,得走穩了。咱們不是來搶地盤享福的,是來打鬼子,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的。他們不信,我們就做到讓他們信!”
李念鄉點點頭,鏡片後的目光沉靜而堅定,“連長放心,我已經安排下去了。”
當天下午,一則佈告貼滿了石塘寨及周邊幾個小村落的牆壁。
佈告的內容很簡單:張峰所部乃抗日救國之師,嚴守“三大紀律八項注意”,不拿群眾一針一線,不強買強賣,不騷擾百姓。同時,宣佈開倉放糧!
“開倉放糧?”訊息像長了翅膀一樣飛遍了村子。
“真的假的?別是哄咱們出去,再給一鍋端了吧?”
“聽說是從偽軍倉庫裡繳獲的,堆得跟小山似的!”
將信將疑的百姓們,在幾個膽大村民的帶領下,壯著膽子來到了村中的大曬穀場。
只見場地上,一袋袋糧食碼放得整整齊齊,旁邊還有幾大捆棉布、鹽巴等生活必需品。
張峰親自站在那裡,臉上帶著溫和的笑容。
“鄉親們!”張峰的聲音透過一個鐵皮喇叭傳開,
“我們是抗日的隊伍,是打日本鬼子的隊伍!這些糧食和布匹,都是從小鬼子和漢奸手裡奪回來的,現在,物歸原主,分給大家!”
人群中一陣騷動,但依舊沒人敢上前。他們見過太多“官兵”的虛情假意。
張峰也不著急,他示意李念鄉“老李,你來安排。”
李念鄉上前一步,清了清嗓子,
“鄉親們,我知道大家害怕。但我們張司令說話算話!現在,各家各戶,按人頭上來領糧,先緊著家裡斷炊的、孩子多的、老人病弱的來!”
幾個衣衫襤褸、面黃肌瘦的婦人,在猶豫了半晌後,終於被腹中的飢餓驅使著,顫顫巍巍地走了出來。
士兵們沒有任何刁難,客氣地詢問了家中人口,便將相應的糧食和一小塊布匹交到她們手中。
沉甸甸的糧袋,柔軟的棉布,是如此真實。
婦人們捧著糧食,眼淚唰地就下來了,連聲道謝。
有了第一個,就有第二個,第三個……曬穀場上,漸漸排起了長隊。
士兵們有的幫忙扛糧食,有的攙扶老人,臉上沒有絲毫驕橫之氣,反而帶著樸實的笑容。
“這隊伍……好像跟以前那些不一樣……”有老人小聲嘀咕。
分發完物資,張峰再次高聲宣佈,
“從今天起,我隊伍駐紮在此,就要保境安民!我們不僅不拿群眾一針一線,還要幫助大家恢復生產,重建家園!弟兄們會輪流幫助大家修繕被戰火損壞的房屋,開墾荒地!大家有什麼困難,只管提出來!”
接下來的幾天,石塘寨的百姓們見證了這支隊伍的言出必行。
一隊隊士兵,在警戒哨的保護下,真的放下了槍,拿起了鋤頭、鐵鍬。
他們有的幫著張老漢家修補被炮火震壞的屋頂,瓦片不夠,就去遠處山裡撿拾,有的幫著李寡婦家清理倒塌的院牆,
還從繳獲的物資裡勻出幾根木料做門框,更多計程車兵則是在村外開墾荒地,準備搶種些晚茬的雜糧。
弟兄們幹活賣力,休息時就地而坐,喝自己水壺裡的水,啃自帶的乾糧,絕不向百姓索要。
偶爾有村民過意不去,送碗水過去,他們也只是笑著道謝,婉言謝絕。
李念鄉則帶著政工幹部,挨家挨戶走訪,噓寒問暖,瞭解各家情況。同時,他也開始組織村民會議。
起初,村民們大多低著頭,不敢作聲。
李念鄉也不氣餒,他用最樸素的語言,講述日本人如何侵略中國,殘害同胞,
講述我們的隊伍是窮人的隊伍,是為了讓老百姓不再受欺負而戰鬥,講解張峰部隊的宗旨和政策。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