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親們,日本人把我們當牛馬,偽軍漢奸助紂為虐,刮地三尺。我們的目的,是要把這些壓迫我們的人都趕走!大家團結起來,有錢出錢,有力出力,自己組織起來,才能保護自己!”
在他的主持下,石塘寨初步成立了“農會”,由幾個在村裡有威望、為人公正的老農牽頭,負責協調生產、分配物資。
又挑選了一些精壯的年輕人,組建了“自衛隊”的雛形,由部隊派老兵進行初步的佇列和刺殺訓練,負責村莊的日常警戒。
“鬼手”劉,這個昔日的江湖奇人,如今的軍械修理專家,也沒閒著。
他發現村裡的水車年久失修,磨坊的石磨也磨損嚴重,影響了春耕和糧食加工。
張峰得知後,立刻讓他帶上幾個有鉗工基礎的弟兄,前去幫忙。
“鬼手”劉果然名不虛傳,帶著幾個弟兄叮叮噹噹一通忙活,沒幾天,吱呀作響的水車重新歡快地轉動起來,將河水提上岸,滋潤著乾涸的土地。
磨坊的石磨也被他重新打磨校正,磨出來的麵粉又細又白。
“劉師傅!真是神了!這水車多少年沒這麼利索過了!”村民們圍著“鬼手”劉,七嘴八舌地讚歎著,臉上洋溢著久違的笑容。
一聲聲“劉師傅”,叫得“鬼手”劉心裡也熱乎乎的。他發現,用自己的手藝幫助這些淳樸的百姓,比當初在江湖上闖蕩更多了一份踏實的成就感。
自己的兒子在這裡,也能夠更安穩地過日子。
隨軍的陳醫生,也在村裡一間還算完好的空屋裡,支起了一個簡易醫療站。不僅為受傷的弟兄治療,也免費為生病的村民看病。
一碗草藥,幾句寬慰,雖然條件簡陋,卻實實在在地解決了百姓看病難的問題。
救死扶傷,不分軍民,這份恩情,百姓們也默默記在了心裡。
然而,並非所有人都樂見其成。
村裡的王老財,過去跟偽區長勾勾搭搭,魚肉鄉里。
張峰部隊來了,雖然沒動他的財產,只是警告他不許作惡,但他心裡始終惴惴不安。
看著張峰部隊和村民們的關係越來越好,他更是如坐針氈。
這天,王老財的管家偷偷摸摸地在村裡散佈謠言,“別看他們現在裝好人,等站穩了腳跟,就要共產共妻,把你們的糧食土地全部分掉!”
“聽說他們隊伍裡混進了不少土匪,早晚要露出真面目!”
一些原本就膽小怕事的村民,聽了這些話,心裡又開始打鼓。
李念鄉很快就察覺到了這股暗流。
“連長,看來有些老鼠屎,想壞了咱們這鍋湯啊。”李念鄉向張峰彙報。
張峰冷笑一聲,
“意料之中。這些人,不敲打敲打,是不會安分的。你放手去查,揪出幾個典型,殺雞儆猴!但要注意方式方法,別擴大化,爭取大多數,孤立一小撮。”
同時,日偽軍雖然暫時被擊退,但他們的經濟封鎖卻悄然開始了。
通往縣城的道路被嚴密封鎖,糧食、鹽巴、布匹、藥品等物資都運不進來。
張峰立刻召集李念鄉和各排開會部隊骨幹,
“敵人想困死我們,餓死我們!我們偏不能讓他們得逞!”
“一方面要加強警戒,準備粉碎敵人的軍事反撲;另一方面,要立刻組織百姓進行生產自救!”
“”把所有能開墾的荒地儘量開墾出來,種上紅薯、南瓜、豆子這些好活的作物。
村裡有手藝的,像編筐的、打草鞋的、紡線的,都組織起來,搞點手工業,能換一點是一點!”
於是,在張峰的領導下,一場轟轟烈烈的生產自救運動在新據點初步展開。
弟兄們帶頭開荒,村民們也積極響應。
田間地頭,軍民共同勞作的身影隨處可見。
孩子們不再像以前那樣見到士兵就躲,反而會圍著他們,聽他們講打鬼子的故事。
有些膽大的婦女,還會偷偷給正在幹活的弟兄們塞上幾個煮熟的紅薯,或者幫他們縫補漿洗衣服。
夕陽下,炊煙裊裊,石塘寨彷彿恢復了往昔的寧靜,卻又增添了許多新的活力。
張峰站在村頭,看著眼前這片生機勃勃的景象,看著那些臉上逐漸有了笑容的百姓,心中充滿了前所未有的踏實感。
“這,才是新據點該有的樣子啊……”他喃喃自語。
“連長,王老財那個管家,已經招了,是他受王老財指使散佈的謠言。”李念鄉快步走來,神色嚴肅地彙報。
李念鄉繼續問道,“連長!現在怎麼處理王老財?”
“打土豪,分田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