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奧地利到日不落帝國

第27章 初次帝國軍改

在等待同行者抵達維也納的時間裡,拉斯洛抽空與阿道夫元帥見了一面,詳細詢問關於軍隊改革的事宜。

他了解這個時代,自然知道時代的侷限性決定了他只能進行有限度的軍事改革,想打造一支“岳家軍”“戚家軍”那樣的軍隊,他沒這個本事,也沒這個想法。

想打造那樣的軍隊得從零開始選拔優質的兵員,還得挑老實人,然後日復一日灌輸使命感與信念,嚴格訓練,賞罰分明,練成這種軍隊的週期不會短,而拉斯洛最缺的恰巧是時間。

必須以現有的部隊為基礎進行強化戰鬥力的還和,也就是說,進行揚·傑士卡式的改革是一個行之有效的手段。

而阿道夫也無愧為胡斯軍的將領,他對於軍隊體制的理解顯然不是拉斯洛這種門外漢能夠碰瓷的。

首先,他覺得拉斯洛對軍隊進行編隊的想法是合理的,但是中隊的規模為300人,他認為這個編制過小,在戰場上不利於指揮排程,不如以500人為一箇中隊,六個中隊組成一個軍團,每個中隊都是強而有力的戰術單位,可以執行強度更高的戰場任務,更加適應大戰場模式。

軍隊以每個中隊為單位配備軍醫,樂手和伙伕等非戰鬥人員,保障軍隊計程車氣和戰鬥力。

火炮則以軍團為單位進行配備。

拉斯洛的兩個軍完全不同於以往的貴族徵召軍,而是以傭兵和常備的衛隊組成,因此編制可以按需求做出調整。

五百名戰鬥人員組成一箇中隊(營級單位),由上尉指揮;六個中隊組成一個軍團(團級單位),由上校指揮;兩個軍團組成一個軍(師級單位),由帝國將軍指揮,奧地利現有的帝國獨立軍與奧匈軍接受帝國元帥及參謀部的統一指揮,實質上已經形成了非常原始的四級指揮體系。

基層將領多半都來自軍事貴族家庭,擁有不錯的軍事素養,關鍵是經歷過匈牙利前線的洗禮。

對於領地徵召的貴族軍隊,拉斯洛除了沿用古制之外沒有任何其他想法。

所謂古制,即一名騎士帶四位扈從(一騎三步)組成一個小單位,法國人稱其為lance,100個這樣的單位組成一個連,在帝國則稱中隊,10-15個連/中隊組成一個軍團。

這是為了符合現實,一個擁有村莊封地的騎士被要求提供五位全副武裝計程車兵,一年為君主服役40日。

這種落後的制度拉斯洛看都不想看一眼,他現在只想打造出一支隨時能打仗的常備部隊。

編制方面的問題,拉斯洛同意了阿道夫的意見。

接下來是關於頒佈軍隊條令的問題,阿道夫在揚·傑士卡條令的基礎上做了一些的修改,但大體上仍然是維持軍隊的戰場與駐紮秩序,主要包括向皇帝宣誓效忠;在戰場上禁止哄搶戰利品;戰後打掃戰場,戰利品全部上交,平均分配;禁止隨意劫掠村莊城鎮;對於違反軍紀,臨陣脫逃者要施行嚴厲的懲罰等等。

拉斯洛對這些條例基本滿意,就是有幾項條令可能會引起傭兵的不滿,他需要找個機會安撫一下,在頒佈條令時,將部隊的軍餉提升10%到20%是個不錯的辦法。

下一項舉措是戰術方面的改革,拉斯洛對胡斯軍的車堡戰術表現出極大的興趣,而阿道夫正好深諳此道。

他作為胡斯軍的炮兵大師,對於車堡的佈陣和戰鬥方法瞭然於胸,如何阻擋敵人的衝擊,如何用火炮對敵人造成大量的殺傷,這都是他擅長的領域。

在野外,數百輛大車整齊排列,頃刻之間就能形成堅固的陣地,只要挑好地形,減弱側翼受到的威脅,那車堡戰術幾乎是無解的。

拉斯洛聽了他的描述不禁露出嚮往的神情,但是馬上他就想到了一個更現實的問題。

“戰術是好的,可是戰車和火炮從哪裡來?”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