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可和我們說好的不一樣,特使先生。”
博萊斯瓦夫眼神不善地看著奧地利外交官,目光中分明透著懷疑。
對此,早有預料的外交官馬上安撫道:“此言差矣,國王陛下。我們偉大的皇帝說要促成波蘭與條頓騎士團的和解,絕非空口白話,誰要是耽誤了和平的程序,皇帝會讓他嚐嚐帝國的利刃是什麼滋味。您應該能夠理解皇帝陛下的一片苦心才對。”
“理解?我實在沒法理解!誰會帶著數萬大軍來調停一場打了許多年的戰爭?我看,皇帝的舉動根本就是為了繼續這場戰爭。”
博萊斯瓦夫有些急躁,其實也不能怪他,現在皇帝要是真帶兵來打他,他想要抵抗將會相當艱難。
至於說尋找盟友?
且不說他本身得位不正,很難在外交中得到信賴,就看周圍的形勢,立陶宛,條頓騎士團,摩爾達維亞,匈牙利,奧地利和波西米亞哪個不是對他磨刀霍霍。
環視一圈,發現根本就沒有能夠短時間內支援波蘭的盟友。
如果找帝國諸侯,恐怕也沒人有膽子與他結盟。
他現在才感到有些後悔,當時被心中的慾望矇蔽了雙眼,居然沒看到這頂王冠下潛藏的危機,現在恐怕想全身而退都很困難了。
“稍安勿躁,國王陛下。皇帝的本意當然是不希望這場戰爭繼續下去,但是這取決於各方勢力的態度,其中您的態度最為重要。”
奧地利使者只能儘量安撫波蘭國王的情緒,畢竟皇帝本來就不懷好意,要讓博萊斯瓦夫相信皇帝是為和平而來實在是有些強人所難。
博萊斯瓦夫輕嘆一聲,擺擺手說道:“好了,你退下吧,希望事實真如你所言。”
等到奧地利外交官離開後,博萊斯瓦夫的神色馬上變得嚴肅冷靜,他立刻宣佈召集議會。
效忠於博萊斯瓦夫的波蘭貴族們齊聚一堂,在一番激烈的討論後,直到博萊斯瓦夫答應加強《涅沙瓦特權法令》並承諾這將是最後一次大徵召,波蘭貴族們才勉強同意重新集結一支軍隊。
包括馬佐夫舍在內的波蘭核心區域進行了新一輪的大徵召,博萊斯瓦夫在克拉科夫集結起一支接近兩萬人的龐大軍隊。
到1458年三月中旬,皇帝將最終的和談地點定在了上一次波蘭與條頓騎士團大規模戰爭結束後簽訂條約的託倫進行。
託倫是條頓騎士團領地的最南端,離波蘭王國非常近,同時這座城市也是普魯士聯盟的幾座領導城市之一,是各方勢力碰撞最激烈的地方。
此時拉斯洛親率一萬七千軍隊抵達奧得河畔的佈雷斯勞,與早已抵達此地的波西米亞軍和薩克森軍各一個軍團會合,兩位皮雅斯特公爵也率領四千兵馬加入皇帝的軍隊。
帝國軍總計有兩萬七千人的軍隊。
拉斯洛倒是不擔心兩位西里西亞的皮雅斯特公爵會與波蘭國王、同屬皮雅斯特家族的博萊斯瓦夫串通,畢竟他們的血緣關係早就已經稀薄到幾乎沒有的地步了。
要是想具體描述一下的話,大概就是“五百年前是一家”的這種感覺。
讓拉斯洛真正感到擔心的是前不久從波蘭傳來的訊息,博萊斯瓦夫率領兩萬左右的波蘭大軍已經抵達波茲南,一面向南遏制帝國軍的進軍路線,一面向北對條頓騎士團與普魯士聯盟形成威懾。
奧得河畔,拉斯洛與一眾將領們騎著馬在此漫遊,跨過這條河,那邊就是波蘭的地界。
“憑本事搶到王冠的人,果然不簡單。”
拉斯洛不由有些感慨,這博萊斯瓦夫也算是個人物,居然在這麼短的時間內就重整波蘭領地,雖然沒有徹底平定波蘭,但還是憑藉強橫的實力壓倒了波蘭境內的大小貴族。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