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奧地利到日不落帝國

第96章 絕罰

羅馬,卡利克斯特三世接見了奧地利宮廷總理,在教會中頗負盛名的艾伊尼阿斯,他作為拉斯洛的使者前來拜會教宗。

“我聽說,你曾參與過巴塞爾分裂議會?”

老教宗好奇地打量著艾伊尼阿斯,他還是第一次見到這位聲名遠揚的大詩人和大學者。

在從前,人們對他知之甚少,但是當他在皇帝的宮廷中出任要職時,許多他年輕時的故事都被人從不知名的角落裡扒了出來。

關於他年輕時在錫耶納大學求學的經歷,包括他作為一個神學生,卻談了十幾個女朋友的糗事。

關於他去蘇格蘭傳教,卻險些命喪大西洋的傳奇經歷。

最精彩的莫過於他作為樞機主教秘書參與巴塞爾議會的往事和隨後遊歷歐洲時的趣事。

他的作品只要一經發布,馬上便會受到眾人追捧,有人喜歡他的詩歌,有人喜歡他的散文,更多人沉迷於他的庸俗長篇愛情小說無法自拔。

他像一隻自由的飛鳥,隨性地度過了自己放蕩不羈的前半生,而後半生,他被皇帝鎖進了鳥籠裡,這個鳥籠便是帝國宮廷。

成熟後的艾伊尼阿斯接受阿爾布雷希特的邀請擔任拉斯洛的老師,他順理成章地成為了皇帝身邊的重要人物。

他親眼見證,親筆記錄了拉斯洛登基以來的每一件大事,作為資料留給以後編撰皇帝傳記的作家。

現在,他又一次聽到有人提起那個只存在於回憶中的名字——巴塞爾分裂議會。

每個關心這件事的人都要問問他對此的態度,就連眼前的教宗也不例外。

這其實是件很簡單的事,教廷內部出現無法彌合的重大分歧,一部分主教同意《布拉格協定》(或稱《巴塞爾協定》),波西米亞聖盃派也同意這份協定。

然而,時任教宗尤金四世並不想與胡斯派異端妥協,波西米亞塔博爾派也希望徹底清除波西米亞的天主教勢力。

於是,在1438年,一部分主教聽從教宗的指示離開,前往別處召開宗教大會。

而持不同意見的主教們留在巴塞爾,選出了他們支援的敵對教宗,開啟了一段長達十二年的教廷大分裂。

巴塞爾議會從1431年一直持續到1449年,直到尼古拉五世上臺,議會才自行解散。

誰能想到為了胡斯派異端的處理問題居然引起了一場教廷內部的分裂?

要問他對此有何看法?

他那時還年輕,只覺得分裂教廷這種事非常有趣,而且巴塞爾議會的主張正是他所支援的——他曾創作詩歌隱晦地表達對胡斯的同情。

那時有人跟他說,參加這樣的非法組織將成為他一生的汙點,從此以後受盡教會打壓,再無翻身之日。

他只是一笑置之,真正有才能的人,其實很難被埋沒。

沒想到現在胡斯派異端都已經成為歷史的塵埃了,還有人在意巴塞爾議會的事情。

一想到拉斯洛交給他的任務,艾伊尼阿斯只能偽裝出懺悔的神情,憂鬱地回答道:“那時我年少無知,魯莽之下做出了錯誤的選擇。從現實情況來看,異端果然是不容寬恕的,我為我的愚行感到悔恨,而尊貴的皇帝陛下已經為您掃清了波西米亞的異端。”

卡利克斯特三世滿意地點頭說道:“我代表主寬恕你的罪過,艾伊尼阿斯。你到這裡來,應該不單單是為了向我誇耀皇帝的赫赫武功吧?”

“是的,教宗大人。皇帝陛下派我前來,主要為了兩件事,第一件是關於您打破約定與入侵者單獨停戰的事情。身為教宗您應該更加清楚,只要法國人獲得那不勒斯,義大利就失去了自由,捍衛費迪南多,就是捍衛義大利自身!我也是個義大利人,我想所有人都不希望看到法國人在這片土地上肆虐。”

卡利克斯特三世面露無奈,他試圖為自己辯解:“羅馬被法國人圍困時,皇帝承諾過的援軍仍未到來......並非我有意違約,實在是形勢所迫。”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