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北波西米亞在胡斯戰爭結束後已經是滿目瘡痍,這正是引入移民同化當地捷克人的大好時機。
至於西里西亞和摩拉維亞,這兩個地區本就深受德意志移民影響,只需要在幕後默默推動,總有一天,波西米亞也會變成日耳曼人“陽光下的土地”。
當摩拉維亞代表們歡呼“皇帝與聖母同在”時,拉斯洛的餘光瞥見幾名波西米亞貴族正在袖中攥緊拳頭。
在場的貴族們最終集體在這份法令上籤下了自己的姓名。
夜幕降臨時,皇帝獨自站在聖維特大教堂的玫瑰花窗前。
月光透過彩色玻璃在聖瓦茨拉夫王冠上投下血紅色的光斑,宛如1419年那個改變命運的夏夜。
“父皇啊父皇,最後還是我們取得了勝利。”拉斯洛輕聲呢喃,手指撫過王冠內壁新雕刻的拉丁文銘文“PerAstraAdHabsburgum”(穿越星辰歸於哈布斯堡)。
其王冠上原本由查理四世命人鐫刻的銘文早已模糊不清,現在又遭到了新國王隱秘的篡改,這讓未來研究這頂王冠的歷史學家們驚奇不已。
當第一縷陽光照亮伏爾塔瓦河時,帝國軍的黑鷹旗已在布拉格城堡所有塔樓升起。
拉斯洛站在查理大橋聖像群中,望著河面上破碎又重聚的布拉格倒影。
波西米亞王國各處的事務都已基本處置妥當。
王國的爵位體系與帝國內的其他地區大相徑庭,貴族們只分為大貴族與小貴族這兩個等級,小貴族又可細分為三類,相互之間並沒有統屬關係。
所有佔有波西米亞土地的大中小貴族都是直接向波西米亞國王效忠的,西里西亞除外。
這為拉斯洛省去了不少麻煩。
各地總理府的組建從本地大批中下層貴族中選拔精英,由於奧地利自身也處於缺乏足夠官僚的狀態,所以並沒有安置太多奧地利官員插手波西米亞政府的建立,這也讓波西米亞貴族的怨氣稍有緩和。
波西米亞軍的組建已經開始,只是戰後想要招募足夠的兵源補充軍隊並不那麼簡單。
現在到了凱旋的時候,拉斯洛帶著得勝的大軍啟程返回維也納,庫騰堡銀礦繼續由薩克森軍駐守,接受審判後的異端先被運往庫騰堡。
他們在這裡被分類,一部分人被送進礦洞,一部分人送去摩拉維亞修繕維也納通往布林諾的道路,還有一部分被送去重建遭受戰爭毀壞的城鎮。
當戰馬跨過摩拉維亞-奧地利邊境時,天空飄起小雪。
拉斯洛攏了攏身上的絲絨斗篷,抬頭看向蒼白的天空,波西米亞已經平定。
接下來,他將要專心對付帝國最大的敵人——法蘭西王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