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父李世民,請陛下做太上皇

第44章 蘇婉定計,李泰回京(一萬字,求追讀)

李承乾連忙站起身來問道:“蘇瑰回來了嗎?”

“他已經回來了。”蘇婉回答道。

“他沒受傷吧?”

“那倒沒有。”

“那就好。當時我們被一群黑衣蒙面人衝散了。

後來,孤派人去找,也沒找到他。”

蘇婉一笑:“殿下,請放心,他機靈著呢。

後來,你們去了哪裡?”

李承乾便把在渭水邊上學習游泳和潛水的事講述了一遍。

蘇婉聽了之後,驚駭不已。

她眉頭深鎖:“如此說來,李泰此次回長安是蓄謀已久啊。”

李承乾低頭不語。

“就連司馬蘇勖、韋挺都參與了此次的行動啊。”

“是的。”

“蘇勖可不是一般的人,他是隋朝元老尚書右僕射蘇威之孫,當初李泰並沒有編纂《括地誌》的想法,但是,蘇勖為了提高李泰在朝中的地位,勸李泰奏請編纂《括地誌》,由此可見,此人深謀遠慮。

《括地誌》尚沒有編纂成功,李泰已經網羅了一大批死黨,像著作郎蕭德言、秘書郎顧胤、記室參軍蔣亞卿和功曹參軍謝偃等人,均為其謀劃太子之位。”

“孤知道。”

“韋挺更不簡單,他是隋朝民部尚書韋衝之子,官至御史大夫。”蘇婉說。

“韋挺乃朝中重臣。”李承乾說。

“他和高士廉等人一起編撰《氏族志》,經常和魏徵、房玄齡等人一起討論國家大事,他的意見也經常得到採納。

他是個文武雙全的人。

沒想到他也投靠了李泰。

我覺得問題已經很嚴重了。”

李承乾也感覺到情況很糟糕。

蘇婉的雙手放於胸前,在廳堂內來回走動:“房玄齡是不是已經拒絕了太子太傅一職?”

“是的。”

“他的意思已經很明顯了,連你父皇的聖旨,他都敢拒絕。

他不出面,卻讓兒子房遺愛與李泰交好。

換句話說,他也是支援李泰的。

再加上蘇勖和韋挺等人都支援李泰,難道你還沒有危機感嗎?”

李承乾苦笑了一聲:“孤現在已是進退兩難了。”

蘇婉的一雙美眸看向了他:“你的心太軟了,你企圖用你的仁愛和寬容感化他,恐怕是不太可能。

我和你這麼說吧,就算你把太子之位讓給他,他也不會善罷甘休的。他是非要置你於死地不可啊。”

李承乾眼望著窗外,瞳孔逐漸變小:“孤現在已經退無可退了,看來,我們是該予以還擊了。”

蘇婉見李承乾終於肯表態了,十分興奮:“明天早上,李泰進城,他從大興善寺而來,我料他必走東門,中間的為春明門,我們可以事先讓蘇瑰帶領上百名禁軍軍士埋伏在春明門的左右兩側。

你就裝作什麼事也沒有發生,前去迎接他,只要你一聲令下,便可將他殺死在春明門內。”

“你有把握嗎?”

“世上最好的辦法,往往就是簡單直接的辦法。我認為勝算在九成。”蘇婉信心十足。

李承乾雙手倒背在身後,沉思了片刻,最終,還是搖了搖頭。

“你又怎麼了?”

“雖然此計不錯,可是,

其一、孤現在還是下不了手啊,畢竟青雀是我的親弟弟,我已經答應了母后,只許他不仁,不許孤不義;

其二、此計太過冒險,已經發生了這麼多的事,他怎麼可能一點防備也沒有呢?

一旦事洩,讓父皇和母后知道是孤下的手,那麼,這事可就麻煩了。”

蘇婉一聽,急了:“殿下,說來說去,你還是心存仁慈,但是,你想過沒有,你的仁慈能換來李泰的回心轉意嗎?不可能的!

謀事在人,成事在天,任何一個計劃都不可能十全十美、百分之百成功的,當初,你父皇發動玄武門之變時,他有絕對的把握獲勝嗎?

他只有八百人,而李建成和李元吉卻有數千人馬,力量懸殊巨大啊。

可是,你父皇不也豁出去了嗎?終於,他取得了最後的勝利。

如果他當時猶豫不決,那麼,死的恐怕就不是李建成和李元吉了。”

李承乾依舊不同意:“此計太急,你還有別的計策嗎?”

蘇婉嘆息了一聲:“這是你最好的機會,你若是錯過了,恐怕最終是要後悔的。

如果你覺得這樣做不合適的話,我還有一個主意。”

“說來聽聽。”

“我們可以如此這般。”

李承乾颳了一下蘇婉的鼻子,笑道:“虧你能想得出,那樣能行嗎?”

“我覺得差不多,這事你就交給我了,你就甭管了。”

“好吧,你再詳細地計劃一番,千萬不要露出什麼馬腳來。”

“我知道了。”

大興善寺,西禪房。

李泰拿出一萬兩銀子要送給波頗。

“哎呀,越王,這怎麼好意思呢?

你父皇對於我們大興善寺特別關照,已經撥出了許多銀兩給我們,足夠開銷了。”波頗笑容可掬。

“大師,你原是西域之人,跋山涉水,不遠萬里來到我們大唐,到大興善寺主持譯場,太過辛苦了啊。

我們大唐向來尊奉佛教,我父皇支援你們也是應該的,這只是小王的一點心意,還望大師笑納。”李泰滿面春風。

所謂出家人不愛財,越多越好。

“既然如此,那麼,老衲就替佛祖收下,謝過了。”

李泰聽了,心中好笑,心想你這大和尚真有意思,收下就收下吧,偏要說是替佛祖收下的,佛祖在哪呢?難道他能花到這筆錢嗎?

真是豈有此理。

不過,他心裡這樣想,口中不能這麼說:“大師,你太客氣了,今後,如果錢不夠用,和小王說一聲,小王一定傾囊相助。”

“越王真是功德無量啊。”

李泰心想,哪裡是我有功德呢?分明就是銀子的功德。

“法通,你過來。”

此時,法通走了過來,口稱:“師父!”

“拜見越王!”

“是!”

法通來到李泰的面前,施禮:“小僧拜見越王。”

李泰微微頷首:“不必多禮!”

法通侍立在波頗的身後。

波頗眼望著西方:“當初,老衲到大唐來,途經吐谷渾,伏允可汗親自接待了老衲,禮遇甚厚。後來,他覺得吐谷渾的局勢不太穩定,就提出一個要求,讓老衲收法通為徒,把法通帶到大唐來,讓他習文練武,參悟佛法。

老衲已經有很多年不收弟子了,可是,推脫不過,便收法通為記名弟子,把他領到這裡來。

所謂受人之託,必辦忠心之事,老衲閒睱時,便傳授他一些經文,同時,也讓他對中原的文化有所瞭解。

有幸他被越王看中,這是他前世修來的福分啊。”

聞言,李泰心想,吐谷渾真是一代不如一代了,伏允可汗還算不錯,能屈能伸,雖然當初被大隋滅了國,可是,後來,他趁著隋末大亂,又復了國。

可是,他的兒子慕容順就沒聽說有什麼建樹了。

只是聽說,當初伏允可汗派他出使隋朝,請求和談,可是他態度傲慢,出言不遜,惹惱了隋煬帝,被關押了起來。

輪到法通就更不行了,除了塊頭大,會摔跤之外,好像也沒看出有什麼過人之處,像這樣的人將來若是做了吐谷渾的可汗,那麼,大唐無憂了。

李泰清了清嗓音,笑道:“法通年輕勇武,小王十分喜歡,我們大唐與吐谷渾乃友好的鄰邦,不管將來,他遇到什麼困難,看在大師的面上,小王一定竭力幫助他。”

波頗聽了李泰的話,對法通說:“你還不快謝過越王?”

“多謝越王!”法通感動地要給李泰磕頭。

李泰趕緊用雙手攙扶住了他:“禮太過了,不必如此。”

波頗和李泰寒暄了幾句,讓法通領著幾個小沙彌把銀子全搬走了。

此時,蘇勖和韋挺從外面走了進來。

李泰把臉沉下了,看著他們倆。

兩個人把事情的經過講述了一番。

“什麼?李承乾殺死了我們兩名水手?”李泰感到十分吃驚。

“是的。”

“真沒看出來,他可真夠狠的,竟然動手殺人了!”

蘇勖說:“我弟蘇功被他們抓了去,請越王設法營救。”

“這是自然,你放心,本王一定會想辦法把你弟救出來的。

不過,你們倆也太大意了,有那麼好的機會,竟然沒有殺死李承乾,奇怪的是,李承乾什麼時候又會游泳和潛水了?”

“他不但會潛水,而且在水裡的功夫還很厲害,他潛到我的船隻下面,晃動我的船隻,差點把我的船給掀翻了,幸虧我扯起了帆,才得以逃脫。”

韋挺說:“其實,我們眼看就要得手了,可是,沒想到,李承乾來了幫手。

那些人一個個武藝高強,擅長騎射,而且,看上去像是突厥人。”

“突厥人?”李泰覺得很意外,“難道說李承乾和突厥人有勾結?”

“現在還不能確定,如果真是那樣的話,我們就可以上疏彈劾他了。”

“難道說,他豢養死士,就不能治他的罪了嗎?你是御史大夫,監察朝中所有的大臣,難道你沒有辦法嗎?”

“越王,只是目前,我們還沒有掌握到充分的證據啊,”韋挺緊皺眉頭,“聽說房遺愛突然昏迷不醒,蕭德言也被抓了。”

“房遺愛得的是什麼病?”

眾人都搖頭。

“聽說他那方面的功能不行,所以,經常找醫生調治,胡亂吃藥所致。”韋挺說。

“他定是女人玩多了,所以,才會得病的。

藥能隨便亂吃嗎?即使正常人,藥吃多了,也會變得不正常了。”

“越王說的也是。”

“蕭德言又是怎麼被抓起來的?”

顧胤說:“他在長安城外養了一個女人,名叫賽西施。

有一天晚上,賽西施來找他,說她娘病重,要見他最後一面,他就跟著一起去了。然後,就沒回來了。”

“知道他被誰抓去了嗎?”

“不清楚。不知他在長安得罪了誰,人家給他下了套。”

李泰冷笑了一聲:“這麼一說,他是被賽西施給坑了唄。

本王早就和你們說過,女人不可信。尤其是外面的女人,更不可信,你一不小心,她就會在背後捅你一刀。”

“越王英明。”眾人說道。

李泰沉思了片刻:“明天早上返回長安城。”

顧胤的眼睛轉了轉:“如果大王要返回長安的話,卑職建議不要走東邊的春明門入城,改走玄武門入城,以防萬一。”

李泰明白他的意思,知道他也是一片好心,於是,點了點頭:“好吧,就按你說的辦。”

第二天上午。

李世民下了早朝之後,來到了立政殿,在桌子邊坐下了。

長孫皇后為他倒了一杯熱茶。

長孫皇后察言觀色,發現李世民今天的氣色還不錯:“看你紅光滿面的,你們今天在朝堂之上都聊了些什麼?”

李世民端起茶杯,呷了一口,笑道:“今日房玄齡在朝堂之上,稱讚《括地誌》編纂得好,已經初具規模,是一部難得的百科全書,文武大臣也讚口不絕。”

長孫皇后聽了之後,一皺眉:“承乾去上朝了嗎?”

“去了啊。”

“《括地誌》是泰兒主持編纂的,房玄齡卻在眾文武大臣的面前稱讚《括地誌》是一部好書,那麼,承乾聽了,會作何感想呢?”

“這——,”李世民把茶杯放下了,“不過,這部書的前幾卷,朕已經看了,的確不錯。”

長孫皇后雙手放於腹前,緩緩道:“你有沒有聽到一種不協調的聲音?”

“你指的是什麼?”

“朝中多有傳聞,說承乾和泰兒關係不和,而且,為此,已經死了幾個人,如果照這樣下去,臣妾擔心玄武門的悲劇會重演啊。”

聞言,李世民的面色也變得凝重了起來:“死了幾個人?有這種事?”

“臣妾也是聽說,是真是假,現在還不得而知。

別的不說,那個曾經報告東宮埋有桐木人的人不是已經死了嗎?那麼,他到底得了暴病,還是自殺,或者是他殺?”

這件事李世民原本並未放在心上,現在聽長孫皇后這麼一說,也覺得有點蹊蹺。

他站起身來,揹著手在廳堂裡來回直溜:“你的意思是那個人可能是泰兒指使人去殺的?殺人滅口?”

“這只是臣妾的猜測,目前,並沒有證據。”

“可是,泰兒尚且年幼,他能做出這樣的事情來嗎?”

“當初,你讓泰兒成立文學館,允許他憑著自己的喜好招攬士人,臣妾就曾勸誡過你,可是,你不聽。

泰兒自身的德行還算不錯,可是,他架不住手底下那幫人,天天給他出餿主意啊。”

“應該不至於到這種地步吧?”

“有沒有到這種地步,你讓人打聽一下就知道了。”

就在這時,李泰從門外走了進來,趴在地上磕頭:“兒臣給父皇、母后請安。”

真是說曹操,曹操就到了。

李世民見兒子回來了,也很高興:“免禮平身!”

“謝父皇!”

由於李泰太胖,他哼哧了半天,終於,從地上爬了起來,然後,侍立在一旁。

李世民看了看兒子,微微頷首:“從揚州到長安,路途遙遠,你一路辛苦了。”

“兒臣不辛苦,倒是父皇為國事操勞,母后既要照顧為善,又要操心後宮諸事,那才叫辛苦。為此,兒臣從揚州帶來兩車綢緞,還有一些揚州燙乾絲、千層油糕等土特產孝敬父皇和母后。”

李泰說著把手一揮,有僕從把那些東西從外面搬了進來。

李世民心想,這小子有段時間沒見了,越發會說話了,而且,越來越長心了。

李世民看了看那些東西,果然都是上等的佳品。

可是,長孫皇后好像對那些並不感興趣,她的臉上也沒有笑容:“泰兒!朝廷有朝廷的規矩,你身為王,就應該呆在屬地,沒有你父皇的旨意,怎麼可以隨意回到京城來呢?

你此次到揚州去,才幾天,怎麼又回來了呢?”

不知為什麼,李泰每次見到他母后,小腿肚都控制不住地發抖。

“回母后的話,只因父皇把編纂《括地誌》的重任交給了兒臣,兒臣不敢不盡心竭力把這本鉅著編纂好。

兒臣在臨去揚州之前,把這件事交給了文學館的那些人,但是,兒臣擔心他們敷衍了事,不能深刻領悟父皇的旨意,壞了大事,所以,趕回來看看,好在兒臣去文學館看過,他們每個人都認真負責,不敢懈怠。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