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允許貧僧和他的師父波頗說一說。”
“那就有勞大師了。”
玄奘說完,起身離開了禪堂。
時間不長,波頗跟在玄奘的身後,一起來到了禪堂。
三個人見禮之後,分賓主落座。
“殿下,聽說,你想讓法通與你一起隨行,前往党項?”波頗問道。
“是的,住持。”
波頗面露難色:“你父皇和你們兄弟對我們大興善寺都不錯,按理說,你們遇到了什麼事,我們應當竭盡所能幫你,可是,當初老衲途經吐谷渾時,伏允可汗對老衲也十分禮遇和信任,為此,他把他的孫子交給了老衲。
如今,你讓法通與你們一起出使党項和西域諸國,風險極大啊,你們能保障他的安全嗎?”
“請住持放心,雖然我們大唐和吐谷渾有一點摩擦,但是,孤知道此事與法通無關,既然我們大唐已把法通他爹送還了回去,就絕不會再為難法通的。我們可以確保他的安全。”
“殿下身為東宮太子,殿下所說的話,老衲完全相信。”
玄奘也在旁邊勸說,住持這才點頭同意:“只是不知法通他本人怎麼想,待老衲喚他前來問話。”
不一會兒,法通來了。
眾人見完禮之後,波頗便把李承乾的來意講述了一遍。
法通自從上次和李承乾摔過跤之後,對李承乾也十分佩服,當即表示:“弟子願意前往,弟子回去之後,當勸說我爹和祖父與大唐和平相處,互不侵犯。”
眾人點頭,看來法通在這裡受到教化之後,更加明白事理了。
李承乾帶著法通辭別了玄奘和波頗,回到長安城以後,經過一番精心準備,踏上了前往党項之路。
隨李承乾一起出使西域的有蘇婉、蘇瑰、雪兒、衡陽公主、杜正倫、杜荷、城陽公主、法通、木吉設和水吉設等,以及一些隨從。
杜正倫是真心不想來的。
李承乾問他:“那鹿鞭的效果怎麼樣?”
杜正倫笑著說:“那玩意兒是真不錯,我感覺到自己彷彿年輕了十歲。”
“你的小妾春燕對你還滿意不?”
“以前,每天晚上,都是我主動找她,現在,顛倒過來了,都是她主動找我。”
“你還想再來一盒不?”
“那感情好啊。”
“想要的話,就陪孤出使一趟党項。”
“這……。”
“怎麼,你不樂意?”
“大概多久能回來?時間久了,我擔心春燕一個人在家守不住,萬一紅杏出牆怎麼辦呢?”
“也就十天、半個月吧。”
“那行吧,不過,我此次前去,回來之後,你得給我三盒。”
李承乾一聽,心想這傢伙竟然和自己討價還價了起來:“好吧,三盒就三盒。不過,你得親自為衡陽公主駕車。”
“啊?”
杜正倫一聽,嘴咧得跟瓢似的。
“你要明白,一般人想要給公主駕車,孤還不同意呢。”李承乾有意這麼說。
“那倒也是。”
“如果你表現好的話,說不定孤還能再多賞你一盒。”
“殿下,這話可是你自己說的,到時候,可別和我耍賴。”杜正倫怕他說話不算數,又重複了一遍。
古道上。
兩輛大馬車在徐徐而行,蘇瑰和杜正倫駕車,在馬車的後面,有十多輛輜重車,車上蒙著布,看不清裡面裝的是什麼,由數十匹良馬和十幾頭駱駝拉著向前走。
車內,蘇婉問道:“殿下,你苦瓜著臉,是什麼意思啊?是不是我跟著你一起來了,你不高興啊?”
李承乾勉強一笑:“哪有?你聰明過人,此次隨孤出行,正好做孤的軍師。”
“那麼,你覺得我能擔此重任嗎?”
“你算無遺策,一定行。”
“你少拍我馬屁,我不過是一個弱女子,手無縛雞之力,到時候能不拖累你,就謝天謝地了。”
“你現在怎麼變得如此謙虛起來了?”
“人們常說,鳥隨鸞鳳飛騰遠,人伴賢良品自高,我經常和你在一起,多多少少不也受到你的感染嗎?”
“孤能影響到你嗎?”
“那肯定了,我問你,你打算先去哪裡?”
“你說呢?”李承乾反問。
蘇婉的一雙大眼轉了轉:“我覺得我們要吸取李泰出使党項失敗的教訓,所謂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李泰太過於冒失了些,人家張好了口袋在等著他,他卻硬往裡鑽。”
“你說得對。”
“因此,我建議,咱們先去阿史那社爾的軍中,軍隊可是我們的底牌。”
李承乾聽了,有點發愁:“父皇因為阿史那社爾遲遲沒把兩千禁軍送還回去,十分惱火。”
“這事,你要認真對待,好不容易魏徵在你父皇的面前說好話,免了阿史那社爾的罪,如果因為這事再和你父皇鬧翻了,那可就不好了。”
“你言之有理。”
蘇婉握住了李承乾的手:“你此次出使党項事關重大,你不管做什麼事,一定要三思而後行。”
李承乾點了點頭,面色變得凝重了起來:“高昌位於西域,天山南路的北道沿線,道路崎嶇,我們此去,還要穿過沙漠、沼澤地帶啊。”
“那怕什麼,我正好去看一看沙漠的風景,領略一下異域的風情。”
李承乾聽了一咧嘴,心想那大沙漠除了漫天的黃沙,有啥好看的呢。
他們一行人等曉行夜住,傍晚時分,早早地住下,等到了天明,吃完早餐,再起程。
夜裡三更。
陽關。
賓歸客棧。
李承乾正坐在文案內讀《論語》。
他覺得這本書太好了,每讀一遍都會有新的感悟。
在原主的記憶裡,宋朝有一位很了不起的人,名叫趙普,就是他幫著趙匡胤打下江山的。
他說過一句話,叫做:“半部《論語》治天下。”
由此可見,《論語》不僅僅是一本儒家著作,其中,還有很多治國理念和方法在裡面。
李承乾對於法家的那套思想也很排斥。
他心想有哪些帝王崇尚法家呢?
他心念所動之處,但見模擬器的螢幕上顯示:
【秦始皇喜歡搞法家那一套,施行嚴刑酷法,到最後,搞得民怨沸騰,百姓怨聲載道;】
【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實際上,他是表面一套,背後一套,骨子裡還是崇尚法家;】
【漢宣帝因為太子提倡儒家思想,當場就把太子罵了一頓;】
“為什麼這些帝王都喜歡法家學說呢?”
【因為法家的那一套理論,符合帝王專制、獨裁的想法;】
“法家有哪些代表人物呢?”
【商鞅和韓非子是法家代表人物,同時,他們倆為了自己的理論,也付出了生命的代價。】
“一個人為了自己的理論學說,獻出了最可寶貴的生命,這倒也令人尊敬!”
【商鞅最終被車裂,也有他的取死之道;他不但得罪了太子的老師,而且,得罪了貴族階層和普通的民眾,他這個人好大喜功,喜歡排場;不懂得低調做人;】
【等到秦孝公一死,他就成了孤家寡人了;】
【最可悲的是,他逃亡失敗。】
“為什麼會這樣呢?”
【因為他要住店,卻沒有身份證明,所以,人家不敢讓他住店,這也是他自己當初在秦國下令規定的。這就叫做作繭自縛。】
“是啊,有那麼一句話,懸在別人頭上的利劍,或許有一天就會懸在自己的頭上。人有時,就會犯這麼低階的錯誤。”
【宿主所言極是。】
“韓非又是怎麼死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