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宸殿。
李世民正坐在文案內批閱奏章,魏徵侍立在一旁。
李世民抬眼看了看他:“愛卿!”
“微臣在!”
“你能不能和朕說說,隋朝滅亡的原因是什麼?”
“微臣願聽陛下高論!”
嗯?
李世民心想這牛鼻子老道現在越來越滑頭了,朕把球踢給了他,他卻又把球給朕踢了回來。
李世民把手裡的奏章放下,站起身來,揹著手在廳堂裡來回踱著步子,然後,清了清嗓音:“隋文帝做人有點不太厚道,奪了北周宇文闡的皇位,自己當了皇帝,要知道宇文闡是他的‘外孫’啊。”
魏徵手捻鬚髯:“在歷史上,像這種情況有很多,就拿趙王司馬倫來說,他是司馬懿的第九個兒子,是司馬懿最寵愛的柏夫人所生,司馬師、司馬昭是他的兄長,換句話說,他是司馬衷的叔爺爺。
司馬衷太過於忠厚了,皇后賈南風說了算,但是,皇后無子。
她誣告太子司馬遹謀逆,趁機廢黜了太子,並且殺了司馬遹。
賈南風這樣做,就有點過了。
由於賈南風的狠戾,引起了朝中司馬諸王的不滿。
於是,司馬倫就藉著為太子報仇之機,闖進皇宮之中,毒死賈南風,逼著司馬衷讓位給他。
司馬倫就當了皇帝。”
李世民點了點頭:“隋文帝建立了隋朝之後,也算是個十分勤奮的皇帝了。
他最大的優點是善於理財。
據說,他積累財富的本事,超過歷史上任何一位君主。
在隋文帝的治理下,隋朝很快積累了大量的財富,糧倉都已經堆滿了,糧食都沒有地方堆放。
按理說,隋文帝留給楊廣的是一片大好河山,但是,楊廣繼位以後,巡遊無度,修建洛陽、顯仁宮和長城,修馳道,開鑿大運河,再加上年年征戰,不斷地對周邊用兵,百姓不得安寧,國庫越來越空虛,三徵高句麗都以失敗告終,最後,內憂外患接踵而至,宇文化及謀反,殺死了楊廣,因此,隋朝滅亡。
當初的秦朝也是如此,嬴政死後,胡亥即位,是為秦二世。
但是,胡亥整日沉溺於酒色,不理朝政,把朝中大事都託付給了趙高,而趙高指鹿為馬,禍亂朝綱,把整個天下搞得烏煙瘴氣,不久,爆發了陳勝、吳廣起義。
緊接著,項梁、項羽叔侄舉兵,劉邦也由一名泗水亭長搖身一變,成了沛公,加入了起義的隊伍。
最後,胡亥被趙高所殺,秦也隨之滅亡。”
聞言,魏徵笑道:“在微臣看來,陛下只說對了一半。”
“哦?朕只說對了一半?”
“是的。”
“那麼,另一半呢?”
李世民聽了,心中有點不太服氣,心想朕說的都是事實,沒有什麼差錯啊。
魏徵邁著方步,搖頭晃腦,緩緩道:“在微臣看來,秦朝、隋朝之所以會滅亡,其最根本的原因在於秦始皇和隋文帝不識人啊。”
“愛卿此話怎講?”
“陛下請想,扶蘇仁愛、賢明,嬴政卻自以為身體很好,遲遲不把扶蘇立為太子,仍然四處巡遊。
他覺得李斯和趙高都是忠臣,巡遊時,把他們和胡亥一起帶在自己的身邊。
沒想到他在沙丘病死了,卻讓李斯和趙高鑽了空子,篡改了遺詔,賜死了扶蘇,改立胡亥為秦二世。
難道說秦朝的滅亡,嬴政沒有責任嗎?
如果他早把扶蘇立為太子,或者,不用李斯和趙高,會有後來的那些事嗎?
人們常說,秦朝的滅亡是胡亥的胡作非為造成的,那麼,我們不禁要問,胡亥的性格又是怎麼養成的呢?
胡亥的老師是趙高啊,有那樣的老師,想讓胡亥怎樣優秀,又怎麼可能呢?
這樣的話,問題又來了,胡亥的老師是誰選的呢?”
“那自然是嬴政了。”
“是的,當初,蒙毅要依律治趙高死罪,嬴政卻加以干涉,把趙高赦免了。
如果他不加以阻止的話,趙高早死了;
趙高一死,哪裡還會有後來的那些事呢?
所以說,秦之滅亡的根本原因,是嬴政不識人,他沒有看出趙高並非忠臣,也不是一位好老師。”
李世民默然。
“再說隋文帝,原來的太子楊勇,雖然能力並不出眾,但是,卻是一位很好的守成之君。
試想,如果楊勇繼位的話,他能像隋煬帝那樣折騰嗎?
在微臣看來,這不太可能。
只要不折騰,隋朝就不會那麼快滅亡。
可是,遺憾的是,隋文帝竟然聽楊素等人在旁邊胡言亂語,改立楊廣為太子。
如果是楊勇做了皇帝,那麼,陛下今天能站在這裡和微臣說話嗎?
依微臣看,未必。
隋文帝作為開國之君,也沒有看清楚自己的兒子。
楊廣陽奉陰違,私下裡,賄賂楊素、楊約兄弟,封官許願,拉攏張衡和宇文述等大臣。
可是,這些隋文帝並未察覺。
楊廣是一個非常善於偽裝自己的人,他的內心慾望極多,可是,為了迎合他母后不喜歡皇子納妾的脾氣,他把宮中的妃嬪都打發了出去,製造出一種專寵蕭皇后一人的假象。
為此,獨孤皇后對他的表現很滿意,卻認為楊勇作風不檢點。
其實,這種事情應當從兩個方面來看,皇子的妃嬪多,子孫就多,妃嬪少,子孫就少。
楊廣只有楊昭、楊暕和楊杲三個兒子,而楊昭死得早,楊廣後繼無人,這也是隋朝滅亡的原因之一。”
聞言,李世民微微頷首。
只聽魏徵繼續說道:“因此,作為一名君王,最重要是要有一雙銳利的眼睛,要能看清楚身邊的那些臣子,誰忠誰奸,知道每位皇子的優點和缺點,誰堪大任。
劉邦算是善於識人的人了,他重用張良、蕭何和韓信,此三人乃‘漢初三傑’,而項羽有一范增,卻不能用,所以,劉邦能得天下;
劉邦在臨死之時,呂后問他,蕭相國死後,當用誰?
他說,用曹參;
呂后又問他,曹參死後,又當用誰呢?
他說,周勃、陳平,並且說,安劉氏天下者,必勃也。
後來的事實證明,劉邦的預言是完全正確的;
劉邦算是非常瞭解自己臣子的人了,不過,他並沒有看清自己的兒子和呂后。
他做了漢王,就把劉盈立為太子,這事做得有點為時過早了,後來,他覺得劉盈太過軟弱,不像自己,又想改立太子。
他覺得戚夫人所生的劉如意和自己很像,他喜歡戚夫人,愛屋及屋,也喜歡劉如意,經常把劉如意抱在自己的懷裡;
於是,他就想著把劉如意改立為太子。
可是,他這個人耳軟心活,沒有漢景帝和漢武帝那樣的魄力,並沒有做成這件事,最終,也害死了戚夫人和劉如意。
其實,在劉邦的八個兒子之中,最有能力的當屬四皇子劉恆,不過,劉邦當時,並沒有看出來;
他以為呂后忠心耿耿,可是,萬萬沒想到,在他死後十五年,呂后掌權,差點奪了劉氏江山,這一點,他也沒有看清楚,難道不可悲嗎?”
李世民聽了,也很感慨:“劉邦是一個對外人能下得了手,對自己的皇后和皇子卻下不了手的人。”
“陛下所言極是!
漢武帝任用衛青,把他從平陽公主的騎奴逐漸提拔為建章宮監,後來,又嘗試著,讓他去帶兵征伐匈奴。
衛青七戰七捷,終於,成了大將軍。
霍去病年輕勇武,最後,飲馬瀚海,封狼居胥,為天下為將者,立下了一個標杆,幾乎前無古人,後無來者,沒有人能超越他的功績;
漢武帝任用霍光、金日磾、公孫弘、汲黯等為大臣,在漢武帝時期,名將輩出,人才濟濟,所以,漢武帝才能北擊匈奴,將漢朝的疆域進一步擴大。
後來,他寵幸李夫人,重用李夫人的兄長李廣利,希望他能像衛青那樣建立戰功,得以封侯。
可是,李廣利能比得了衛青嗎?
漢武帝因為私愛而廢國家大事,把數萬軍隊交給了李廣利,讓他去征伐匈奴,致使漢軍損失慘重;
到了漢武帝晚年,又寵幸江充,那江充是什麼人?
江充純屬一個小人,竟然設計陷害劉據,說劉據在東宮埋有桐木人,詛咒皇帝,漢武帝不辨真偽,信以為真。
這樣一來,逼反了劉據。
劉據兵敗自殺。
漢武帝看不清江充,也看不清自己的兒子,難道不令人深省嗎?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