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父李世民,請陛下做太上皇

第64章 松贊干布贈刀 李世民發怒(求追讀)

上面大致的意思是說,李泰招降了党項之後,從李承乾的手上接到了一份協議,那協議上的內容是吐谷渾也打算投降大唐,於是李泰親自帶領著兩千五百騎兵前往招降吐谷渾,可是,沒想到的是,那份協議竟然是假的,吐谷渾根本沒有投降大唐的意思,非但如此,天柱王率領了一萬騎兵把他們團團包圍。

如今,他們身陷包圍之中,內無糧草,外無救兵,形勢極其危急,請父皇立即發兵相救,若是來得晚了,父子再也不能相見了。”

李世民急得揹著手在廳堂裡來回直溜,口中說道:“承乾不是在胡鬧嗎?這種事情怎麼能開玩笑呢?”

魏徵看了,心中也著急。

“陛下,微臣覺得此事,也不能全怪太子啊。”

“你此話何意?”

“陛下請想,首先,我們且不說那份協議是真是假,如果越王要去招降吐谷渾的話,就要有防備他人之心,怎麼能輕易中了人家的埋伏呢?

因此,越王作為頭領,要負主要責任;

其次,既然党項已經歸順了我們大唐,那麼,他們就應該負責越王的安全啊。

那麼,拓跋赤辭又在做些什麼呢?

所以,依微臣看,這件事,越王本人和拓跋赤辭都是有責任的。”

聞言,李世民覺得魏徵說的也有幾分道理。

“那伏允可汗著實可恨,他真的以為朕不敢動他的手嗎?”

“陛下,你可能有所不知,在吐谷渾的內部分為兩派:

一派是以天柱王為首的主戰派;

一派是以慕容順為首的主和派,他們針鋒相對啊。”

“天柱王?”

“是啊,那個老小子才不是個東西呢。

就是他在伏允可汗的面前搬弄是非的,所以,吐谷渾的軍隊才會侵犯我們的邊境;

說到底,他就是罪魁禍首啊。”

就在這時,李承乾從殿門外走了進來,跪伏於地,口稱:“父皇。”

李世民一看是他,氣就不打一處來,也沒讓他起來:“你終於知道回來了,你乾的好事!”

李承乾一聽他父皇的口氣不對,心想壞了,不知道哪裡又惹父皇生氣了。

李世民讓魏徵把那份奏章遞給他看。

李承乾看完之後,腦門子上也冒了汗了,心想這事都是蘇婉的鬼主意,沒想到會出這麼大的亂子啊。

李泰那小子果然上了人家的當。

“你說,這事怎麼解決?”李世民問道。

李承乾說:“這件事,兒臣的確有責任。”

“現在不是責任不責任的問題,泰兒和兩千五百名唐軍陷於陣中,難道說我們能袖手不管,眼看著他們丟掉性命嗎?”

“兒臣建議:

一方面,令拓跋赤辭出兵救援;

一方面,我們可以派侯君集率兵出征,兩路夾擊。”

李世民點了點頭。

“因為拓跋赤辭和伏允可汗是翁婿關係,所以,他可能有所顧忌。”

“那你有什麼辦法解決這個問題呢?”

“派人前去督促。”

“你覺得派誰去好呢?”

“兒臣以為,杜正倫已經回來了,可以讓他去。

另外,還有一人,可以同去。”

“你說的這個人是誰?”

“先前,我們已經派人把倭奴國的藥師惠日和藥師惠子兄妹送回長安,父皇已經知道此事了吧?”

“是的。”

“兒臣建議,不妨把藥師惠子留下,然後,把藥師惠日派過去,因為,他們之前有合作關係,而且,藥師惠日和拓跋赤辭關係要好。”

人往往就是這樣,如果一個人相信另外一個人,不管什麼事都會聽他的,當初,李承乾被党項軍隊包圍,也正是藥師惠日勸說拓跋赤辭的。

李世民一聽,認為藥師惠日是倭奴人,有點猶豫:“難道說我們大唐無人了嗎?”

魏徵看了一眼李承乾,邁著方步,搖頭晃腦:“陛下,請你不要對倭奴人有什麼偏見,倭奴人也是人,既然他能代表倭奴國到大唐來出使,就說明他不是一般人。

藥師惠日的能量很大啊。

聽說他和拓跋赤辭的關係不一般,在拓跋赤辭的面前說話很有分量。

只要他能勸說拓跋赤辭出兵,那麼,我們的勝算就會大很多。”

李世民生氣地說:“那個拓跋赤辭也很可恨,朕已經賜他姓李了,這是何等的榮耀?他卻懷有二心。朕當治他的罪。”

“不可。陛下,你千萬不要有這樣的想法。

想當年,劉邦的實力還不是很強大,韓信打下了齊地之後,要求劉邦封他為假齊王,劉邦心想我這裡正缺兵少將,等著你來救援呢,沒想到你卻跑來讓我封你為王了。

因此,劉邦十分生氣,在齊使的面前就要發作。

後來,陳平和張良踢了他一腳。

劉邦反應很快,改口說:‘男子漢大丈夫,做什麼假齊王,要做就做真齊王。’於是,劉邦封韓信為真齊王。

現在的情況和當時有點像。

鞭長莫及,咱們不能得罪拓跋赤辭啊。”

李世民覺得魏徵說得有理。

於是,李世民下旨讓杜正倫再次前往党項,藥師惠日與他同行。

杜正倫心想倒黴了,還沒來得及和春燕親熱呢,又要出使,早知如此,他在党項就不回來了。

藥師惠日雖然也不太樂意,可是,自己的妹妹在李世民的手上,為了小妹的安全,他也只好再跑一趟。

同時,李世民讓侯君集和李大亮率領一萬鐵騎,火速增援。

李承乾把環首刀拿出給李世民和魏徵觀看,同時,又把松贊干布送的那個盒子拿了出來。

魏徵說:“吐蕃之所以會迅速崛起,絕不是偶然,這是必然啊。

你看他們生產、加工兵器的配製之法非常獨特,是我們所想不到的。”

李世民也認為吐蕃的冶鐵技術十分先進:“是啊,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的強項。”

“漢武帝時期不也是這樣嗎?如果沒有張騫出使西域帶回製作兵器之法,能打得過匈奴嗎?這恐怕也不好說啊。”

李世民臉色稍緩,讓李承乾站起身來。

李承乾又把自己設計的弩箭遞給了李世民觀看。

李世民看了之後,也覺得很新奇。

李承乾詳細向他講述了弩箭的使用之法,並且對他說:“在此次出使途中曾經多次使用,實戰效能強,並且殺死了一頭恆河鯊。”

“是嗎?你小子長能耐了,”李世民稱讚道,“想當年,朕征戰沙場之時,用的是兩米長的大弓,如果當時有了這個弩機,那也不用背那麼笨重的玩意兒了。我們唐軍的戰鬥力也會大增強。

朕看了,你的弩比起當期李陵那支軍隊所用的弩要先進,箭的箭鏃比起秦軍的三稜箭鏃穿透力更強。”

“父皇英明,我打算把弩箭改造一番,然後,再用最先進的冶鐵技術和兵器原料生產。”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