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父李世民,請陛下做太上皇

第64章 松贊干布贈刀 李世民發怒(求追讀)

晚上。

大殿內,燈火通明

松贊干布召集了幾位大臣開會。

松贊干布十分感慨:“本王的父親出外打獵,沒想到遇到了刺客,將其殺害。

經過調查,得知兇手就是蘇毗王子。

當天晚上,本王命大相尚囊帶領五百甲士前去捉拿於他,沒想到蘇毗王子和吐谷渾天柱王相互勾結,又殺死了我們三四百名軍士。

此仇不共戴天,本王必報此仇不可!

正當本王一籌莫展之時,本王想起了大唐太子正在我們這裡出使,於是,本王前去拜訪他,請他幫忙。

大唐太子十分爽快地答應了本王的要求。

他們沒有動用我們一兵一卒,就他們那幾個人到藏博轉了一圈,沒想到就真的把蘇毗王子給抓住了,並且帶了回來,幫本王報了父仇。

現在,他們讓本王籤一份互不侵犯協議,你們說一說,是籤還是不籤?”

大相尚囊說:“大王,你是個言而有信的人,當初,你曾經在大唐太子的面前表示,只要他能幫你報了仇,無論是上刀山,下火海,你都在所不辭,現在人家已經幫你抓回了真兇,不要說籤什麼平等協議,就是讓咱們出兵幫助大唐,咱們也不能說別的啊。”

松贊干布的叔父論科耳說:“大相尚囊,我不同意你的觀點。

你說的‘義’是‘小義’,我們不能把個人的感情強加到國家利益上來。

當初,楚漢相爭時,劉邦和項羽爭奪天下。

項羽駐紮在鴻門,擁兵四十萬,劉邦駐紮在霸上,有軍隊十萬;

項羽打算第二天發兵攻打劉邦。

當天夜裡,項伯為了報答當年張良對他的救命之恩,跑到劉邦的軍營對張良講述了這件事。

這就叫糊塗,這就是‘小義’,在項伯的腦子裡,根本就沒有國家利益的概念,最終,使項羽錯過了一次用軍事手段解決劉邦的機會。

後來,在鴻門宴上,項莊舞劍,意在沛公,項伯卻護著劉邦,最終,劉邦也沒有得手。

難道說項羽最後在烏江自殺,項伯沒有責任嗎?

因此,我們不能學項伯。”

“大唐熱愛和平,實力雄厚,天可汗心胸寬廣,視蠻夷之人和中原人沒有區別,我們雙方簽署和平協議,有什麼不好呢?”

“你說錯了,你們聽說過渭水之盟嗎?

大唐和東突厥也簽了和平協議,可是,後來,怎麼樣呢?

就在去年,大唐隨便找個理由,挑起爭端,就把東突厥給滅了。”

大相尚囊搖頭說:“頡利可汗屢次侵犯大唐的邊境,天可汗忍無可忍,才發兵攻打人家的啊。”

論科耳冷笑了一聲:“那些都是唐人的片面之詞,我聽說是頡利可汗的一個部下要作亂,頡利可汗自然要去平亂,可是李世民卻率兵來打頡利可汗,你們說,人家內部的事,關你李唐何事?

這就叫欲加之罪,何患無辭?”

尺尊公主說:“中原人最常用的手段便是和親,在他們力量弱小時就和親,等到力量強大了,就找理由打人家。

在漢朝時,就是這樣,王昭君嫁給了匈奴呼韓邪單于,後來,把匈奴給滅了;

在隋朝時,朝廷又把義成公主嫁給了東突厥啟民可汗,李唐又與吐谷渾和親,可是,他們只要把公主嫁給哪個國家,就會滅了那個國家。

因此,我反對和李唐簽署這份協議。”

尺尊公主說到這裡,一伸手把那份協議給撕了。

其實,尺尊公主之所以這樣做,是因為她心裡還有一個想法,她擔心松贊干布去了長安之後,李唐會送給松贊干布一個公主,要是那樣的話,她的地位就岌岌可危了。

松贊干布吃了一驚:“你這是幹什麼?”

“我認為論科耳說得對,我們堅決不能上李唐的當,如果簽了這份協議,李唐肯定會對吐谷渾用兵,到那時,李唐肯定會讓咱們出兵幫著他們攻打吐谷渾,等到把吐谷渾收拾完之後,就會來收拾咱們吐蕃了。

所以,非但協議不能籤,而且,還得把李承乾他們給抓起來,如果李唐敢對我們用兵,我們就以他為人質。”

“胡說!若是這樣做的話,豈不是陷本王於不義嗎?

人家剛剛幫本王報了父仇,本王怎麼能做這種不義之事呢?”松贊干布十分氣憤。

“大王,剛才論科耳已經說得很清楚了,你那是‘小義’,你不能以‘小義’來損害國家利益啊。”

“你們所說的都是愚者之見,所有和中原人作對的,最終的下場只有一個,就是亡國。

因此,我們必須和李唐交好,才是正道,否則,最終的下場將會和匈奴、東突厥一樣。”

最終,松贊干布拒絕抓捕李承乾等人,這場會議就這樣不了了之了。

蘇瑰把探聽到的情況報告給了李承乾,並且建議說:“他們可能會對我們下手,我們趕緊撤吧。”

李承乾搖了搖頭:“我們是到此來出使的,孤料松贊干布和吐谷渾的伏允可汗不一樣,他必定不會加害於我們。

我們用不著逃跑。”

蘇婉一笑:“怎麼樣,我說的沒錯吧,那個尺尊公主不是什麼好人吧?

如果我沒猜錯的話,她是心中沒有自信,害怕失去松贊干布,所以,才出此下策的。

女人的心,我最是瞭解。”

“吐谷渾頑固不化,想指望他們改變態度已經是不可能的了,但是,如今党項已經投降了我們,只要吐蕃能保持中立,那麼,我們的目的也就算達到了。”

“殿下說得對。”

果然不出李承乾所料,松贊干布對他們仍舊十分禮遇,只是協議未籤,但是,松贊干布向李承乾保證,絕對不會和吐谷渾同流合汙的,更不會侵犯唐朝的邊境。

李承乾拉著松贊干布的手說:“你放心,等孤回去以後,定會在父皇的面前稟明,只要你們不率先侵犯大唐的邊境,我們大唐永遠會保護和支援你們的。”

松贊干布再三表示感謝,並且說:“等我把內亂平定以後,一定會去長安朝見天可汗!”

“孤隨時歡迎你的到來。”

又過了數日,李承乾和蘇婉一行人等起程返回長安,松贊干布贈送給他們每人一匹良馬,用作腳力。

並且,送給了李承乾一匹吐蕃千里馬,因那馬的額頭上有巴掌大小的一片白色的毛,在那邊白毛中間,還有一小撮紅色的毛,所以,稱為“千里一盞燈”,日行一千,夜行八百,不次於大宛天馬。

另外,松贊干布又贈送了許多的蔬菜瓜果,以及蕎麥、豌豆等種子給李承乾他們帶回長安。

松贊干布從腰上解下一把環首刀送給李承乾:“這把刀,一直是本王隨身攜帶的,是一柄寶刀,本王送給你做個紀念。”

“多謝!”李承乾把那刀拔出,閃閃發光,寒氣逼人。

他知道環首刀曾經是匈奴人最喜歡用的武器,殺傷力極強,不過,這柄刀是經過改進的。

松贊干布又拿出一個盒子對李承乾說:“我們吐蕃的冶鐵技術尚可,這裡面是冶鐵技術指南,還有鐵粉的原料,你拿回去以後,可以按照這個配方加以調製,加工製作環首刀和其他兵器,相信會更加鋒利。”

李承乾大喜,這讓他想起了當年張騫出使西域,到達大月氏時,大月氏的國王送給了張騫的寶刀的製作方法。

後來,漢武帝對兵器進行了改造。

這也是漢軍能打敗匈奴的原因之一。

李承乾得到了先進的冶鐵技術,怎麼能不高興呢?

等回到長安以後,他打算向父皇建議,採用這先進的冶鐵技術,給每位軍士配一把環首刀,自己再把弩箭加以改進一番,那麼,整個唐軍的戰鬥力就今非昔比了。

在返回長安的途中,蘇婉笑著對李承乾說:“雖然我們此次出使,經歷了很多的風險,但是,不管怎麼說,招降了党項,順利地瓦解了吐谷渾和党項之間的聯盟,這也是大功一件,我猜你父皇肯定會大大地獎賞你的。”

李承乾苦笑了一聲:“孤不要任何獎賞,只要大唐能蒸蒸日上,越來越強大,百姓富足就行了。”

長安。

紫宸殿。

李世民手裡拿著一份奏章,正在仔細地看著,面色逐漸變得凝重了起來。

魏徵侍立在一旁,不知發生了什麼事。

“你且看看。”李世民說著把那份奏章遞給了魏徵。

魏徵開啟一看,原來是李泰派敬堯送來的奏章。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