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政殿。
李治已經睡了,長孫皇后正坐在文案內讀書。
婢女採湘從外面跑了進來,向她稟報說:“陛下來了。”
“知道了,你下去吧。”長孫皇后說著起身迎接。
“諾!”
時間不長,李世民走了進來。
長孫皇迎上前去,照例把他的外衣脫了,掛了起來,又給他倒了一杯熱茶。
李世民在桌邊坐下了,端起茶杯喝了一口,不知為什麼,他每次看到長孫皇后心情都會很好。
長孫皇后的美貌讓他感到賞心悅目,當然,這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長孫皇后非常賢明,知書達理。
記得當年他們成親之時,李世民十六歲,長孫皇后十三歲。
在長孫氏和長孫無忌很小的時候,他們的父親長孫晟便已經死了,兄妹二人被舅父高士廉接過去撫養。
高士廉和李淵的關係要好,透過接觸,高士廉發現李世民才華出眾,便主張把長孫氏許配給了李世民。
李世民和長孫氏成親之後,兩個人如膠似漆,恩愛有加,相濡以沫,相敬如賓,從此,李世民也多了一位良師益友。
長孫氏和一般的女子不同,她飽讀詩書,聰慧過人,在很多事情的處理上,李世民都要徵詢她的意見,而長孫皇后給出的意見和方案總是能令他滿意。
不過,今天,李世民發現長孫皇后的臉色不太好看。
“皇后,你這是怎麼了?好像氣色有點不太正啊。”李世民語氣關切。
“沒什麼,臣妾問你,數日前,你是不是到終南山去打獵了?”長孫皇后眼神犀利地看向李世民。
“呃,是啊。”李世民心裡“咯噔”了一下,心想這事兒,她是怎麼知道的呢?
“陛下,可不是臣妾說你,你現在貴為皇帝,一國之君,怎麼可以輕易涉險呢?
倘若遇到獅子、老虎之類的野獸,又怎麼辦呢?
誰能保證你的安全?
萬一你有什麼三長兩短,大唐怎麼辦?臣妾和孩子們又該怎麼辦呢?”
李世民一聽,明白長孫皇后表面上是在責備自己,實際上暗含著關心:“朕……朕也只是偶爾去狩獵一次,老是在這宮中待著,忒也煩悶了些。”
“那也不行,從今以後,不許你再去打獵或者幹一些有危險的事情。”
“朕知道了。”
“臣妾再問你,那天晚上你是不是喝醉了酒?”
“這個嘛,因為那天朕獵得了一些獵物,所以,宴請了群臣,大家總是頻頻敬酒,不知不覺就多喝了兩杯。”李世民解釋道。
“你現在可不是十八歲了,酒量已經今非昔比,記得前不久,臣妾還和你說過此事,你是皇上,得時刻保持頭腦清醒和冷靜,你怎麼可以醉酒呢?
這樣對你的身體也不好啊。”
“皇后所言極是。”
“那天晚上你是不是把虎符給弄丟了?”
“呃——,”李世民心想這宮中就沒有皇后不知道的事兒,既然她已經知道了,那也就不必再瞞著了,“是啊。”
“你說你這事兒乾的,可真夠大意的,那虎符是何等重要的東西,怎麼能弄丟呢?
幸虧阿史那社爾只是調走了兩千騎兵,他若調走兩萬軍隊怎麼辦呢?
記得當年項羽率領三萬騎兵便擊敗了劉邦五十六萬的諸侯聯軍。
倘若阿史那社爾調走數萬騎兵,那麼,他便可以縱橫寰宇了,萬一他反對大唐,又該怎麼辦呢?
這是一件多麼危險的事啊!
究其根源還是因為你喝醉了酒,你若不是醉成那個樣子,會發生這種事情嗎?”
李世民想想,也有點後怕:“皇后,你放心,保證不會再有下次了。”
“臣妾還聽說那虎符是被你的妹妹衡陽公主盜去的,如果當初你答應借兩千騎兵給阿史那社爾,不就沒有這事兒了嗎?
衡陽公主畏罪自殺,幸虧承乾及時趕到,把她救下了,倘若因為這事兒,你逼死了自己的妹妹,世人會怎樣看待你呀?”
李世民臉上一陣紅,一陣白,低頭不語。
長孫皇后雙手放在胸前,在房間裡來回走動,語重心長地說道:“陛下,臣妾知道你非常不容易,做皇帝本身就很難,想做一代明君,更是難上加難,每天如履薄冰,時時刻刻都要謹言慎行,稍有疏忽,就有可能釀成大禍啊。”
“皇后,朕向你保證,以後再也不喝那麼多的酒了。”李世民也深刻認識到喝酒誤事的道理。
“希望你能記住你今天所說的話。”
李世民把茶杯放下,沉吟了片刻,道:“皇后,最近,朕在思考一件事。”
“什麼事?”
李世民的表情略顯憂慮:“承乾是太子,房玄齡為魏國公,尚書左僕射,但是,朕總覺得承乾和他不是那麼親近,你看此事該如何處置啊?”
“你不是希望承乾和大臣之間保持距離嗎?這不正合你的心意嗎?”
“話雖如此,房玄齡和其他的臣子不一樣呀,他飽讀經史,腹有良謀,對朕忠心耿耿;
當初,朕遇到他,就好比劉邦遇到了蕭何,他就是朕的大管家,每當朕消滅一個割據勢力時,大家都在忙著搶金銀財寶,他卻總是在整理一些文書、典籍和戶口檔案等等,他管理賦稅、籌集錢糧不次於蕭何呀;
玄武門之變,他是主謀,若不是他獻計獻策的話,後果很難設想啊。
承乾若多和他交往的話,肯定會受益匪淺。”
長孫皇后和房玄齡的關係也非常好,於是,她向李世民建議:“既然如此,你何不任命他為太子太傅?”
李世民一聽,拍手笑道:“你說得對,這是個很好的主意,朕這就下旨,讓房玄齡到東宮做承乾的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