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雙臂一軟,那大石獅子便落向了李泰的頭頂。
其實,秦英是無意的,只因那石獅子太沉了。
眼看那石獅子就要砸中李泰的腦袋,李泰也是懵了。
因為他也沒想到會發生這種情況,他身體肥胖,再想挪動步也是不可能了。
閻婉也嚇傻了。
“青雀小心!”
就在這千鈞一髮之際,李承乾一個箭步跳了過去,把李泰向左邊一拉,只聽“轟”的一聲響,那石獅子落了下來,一下子把地上砸了一個大坑,塵土飛揚!
李泰的臉也嚇白了,心頭突突直跳:“皇……皇兄,謝謝你剛才救了我一命!”
“咱們兄弟之間,說這些幹什麼?你沒事就好。”
“越王,我不是故意的!”秦英也嚇得不輕。
李泰怒道:“秦英,你在光天化日之下,竟然敢謀害本王,這事咱倆完不了。”
“我真不是有意的,只是,我的雙臂已經沒了力氣,你和我說了那麼多的話,我哪裡能承受得起呢?”
“你少要囉嗦,跟我去大理寺;把你交給大理寺審理!看看你到底要判什麼樣的罪。”
秦英聽他說這話,也是傻了,心想如果到了大理寺,那還能有個好嗎?就算不死,也只能剩下半條命了。
這時,李承乾過來了,勸說道:“孤看這事兒秦英也不是故意的,既然你沒有受到什麼傷害,孤看這事兒就算了吧。”
現場的文武官員也是嚇得不輕。
閻婉來到李泰的身邊,把他拽到了一邊,道:“你沒事就好了,何必和別人結下樑子?
他是駙馬秦懷玉的兒子,你想把他怎麼樣呢?”
“本王管他是誰的兒子,想謀害本王,這還得了?”
“你省省吧。”
李泰在閻婉的再三勸說下,長嘆了一聲:“好吧,秦英,今天我看在皇兄的面上,就放你一馬,不過,你以後得小心著點兒。”
李泰說完,被閻婉拽進了閻家超市。
李承乾向那些圍觀的人揮了揮手:“都散了吧!”
眾人都漸漸地散去了。
李承乾把秦英請到了蘇家超市,蘇婉搬過兩個凳子來,又給他們倆每人倒了杯綠茶。
秦英不敢坐,道:“原來你是太子,剛才多虧了你。”
“坐下吧,坐下說話方便。”李承乾說。
秦英這才側著身子坐下了。
李承乾一笑:“孤看得出,你不是故意的。”
“殿下英明,”秦英說,“雖然說,我手臂上有點力氣,可是,時間長了,也承受不起啊。”
“孤明白。”
“你和以前大不一樣了,沒想到你現在竟然如此英明神武!真乃大唐之幸啊!”
李承乾一笑道:“你這幾年在少林沒有白學呀。
如果不是親眼所見,孤簡直不敢相信,世上還有像你這麼大力氣的人。
你學成歸來,當為朝廷出力報效。”
“我爹說我是一個沒有讀過書的人,所以,讓我多讀點書。
我覺得你們這裡的書品種豐富,而且這裡環境也好。
所以,閒暇之時,我便到這裡來讀書了。”
“是嗎?那很好啊!你這是文武兼備呀。“
殿下說笑了,我還差得遠呢!”
蘇婉見秦英的功夫不錯,就問:“你回來之後,有沒有合適的差使?”
秦英說:“暫時沒有,只是在家裡練拳,讀書。”
“我看你的身手不錯,不如你到蘇瑰的禁軍中來幹吧。”
“蘇瑰?他不是禁軍中的定遠將軍嗎?”
“是啊,他是我弟弟。”
“哦,原來你們是一家人,可是,我寸功未立,若是到禁軍中去,能做什麼呢?”
“憑你的身手,我覺得你做一個校尉應該是沒什麼問題的。”
“不不不,我空有一身蠻力,也沒有立過什麼功勞,如果做校尉的話,其他人肯定不服我。
若是做一名大頭兵,還差不多少。”
“你這麼好的功夫,讓你當大頭兵,太委屈你了。”
“不委屈,我倒是樂意,不過,這事我得回去和我爹商量一下。”
“說的也是,那你回去和你爹說說吧。
如果你願意的話,回頭我和蘇瑰說一下。”
“那就多謝了。”
秦英又向李承乾施了禮,走了。
等到秦英走了之後,蘇婉就說:“你說青雀到底是什麼意思呢?人家頭頂上舉了一尊石獅子,他卻和人家聊天,而且聊得沒完沒了。
他這不是有意想害死人家嗎?
幸虧人家的力氣大,否則腿一軟,那豈不是成了秦武王第二了嗎?”
想當年,秦武王和手下幾個大力士比賽舉鼎,看誰的力氣大,秦武王把一個大鼎舉了起來,卻砸了自己的腳,竟然被砸死了。
李承乾端起茶杯,一口氣把茶水都喝了:“今日青雀的行為的確有所不妥啊。”
“難道說他和秦家有仇?”
李承乾皺起了眉頭,道:“應該沒有吧。”
“如果說他和人家無怨無仇,怎麼能這樣害人家呢?
他屢次害你,剛才你又何必救他呢?”
李承乾眼看著對面的閻家超市:“母后曾經當面和孤說過,要讓我們兄弟之間相親相愛,和睦相處,孤怎麼能忍心看著他去死呢?”
“要我說,你這個人就是好壞不分,你們是兄弟不假,可是,他又是怎樣對待你的呢?
照你這樣下去,你早晚要吃他的虧啊。
親兄弟又怎麼樣呢?
想當初劉恆和劉長是親兄弟,後來,劉長謀反,劉恆不顧袁盎的勸阻,把他流放,結果劉長死在了流放的路上;
曹丕和曹植是親兄弟,若不是那首《七步詩》,曹植恐怕命也沒了;
楊勇和楊廣是親兄弟,最後,楊廣當了太子,首先,就把楊勇給殺了;
遠的不說,咱們再說近的,李建成和你父皇也是親兄弟,你父皇不也把他給射死了嗎?
皇家無親,你要以史為鑑啊。”
李承乾聽到這裡,伸了個懶腰:“孤有些乏了,先回去休息了。”
“你等會兒,我的話還沒有說完呢,要知道良藥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啊,你不要一意孤行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