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父李世民,請陛下做太上皇

第90章 火併天柱王,房玄齡狀告太子(求月票)

伏允可汗嘆息了一聲:“天柱王一生為吐谷渾獻計獻策,非常忠誠,沒想到會落到這樣的下場啊。

我自從繼位以來,也沒給吐谷渾的百姓帶來過什麼好處,相反給他們帶來了很多的災難,使吐谷渾的百姓陷於水深火熱之中。

我怎麼忍心因為我一個人,再讓吐谷渾的百姓跟著我一起受罪呢?

既然如此,那就按你說的辦吧!”

“父親英明!”

第二天早上。

伏允可汗率領文武百官出城投降。

李承乾率領諸將和唐軍來到了伏俟城外。

只見伏允可汗和慕容順等人跪了一大片。

在伏允可汗的脖子上掛著吐谷渾的印綬。

李承乾緩步來到伏允可汗的近前,用雙手把他攙扶了起來:“老人家,你這麼做就對了。本元帥也是不得已而為之呀。”

伏允可汗仔細地打量著李承乾,發現他長得高大英俊,眉宇之間,英氣逼人!

分明就是一個成年的男子,哪裡還像是一個小孩子?

他又看向李承乾身後的那些唐軍的將領,像侯君集、李道宗、段志玄和薛萬徹等名將,他也是聽說過的。

果然個個威風凜凜,精神抖擻!

放眼望去,唐軍排列整齊、軍容整肅,和之前李泰率軍前來時,大不一樣了。

伏允可汗心裡也不得不佩服李承乾,果然不是一般人吶。

他早就聽說李承乾的一些事情,但是,他心中總是不願意相信。

他總覺得一個和自己孫子的年齡差不多的人,怎麼可能會有那麼大的作為呢?

今日一見,心想李承乾真是英雄出少年啊。

伏允可汗用雙手把吐谷渾的印綬舉過頭頂,李承乾接過之後交給了蘇婉。

李承乾率軍進駐了伏俟城,收編了吐谷渾的軍隊,出榜安民。

那些西域諸國見李承乾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便拿下了吐谷渾,也都撤了回去。

李承乾派遣使者回長安報捷。

紫宸殿。

李世民接到捷報之後,龍顏大悅,對魏徵說:“愛卿,還是你有眼光呀。

承乾已經把吐谷渾給收服了。”

李世民說著又把那份捷報遞給了魏徵。

魏徵看完了之後,道:“陛下,臣為大唐賀!為陛下賀!

太子臨危受命,領著一支潰敗的軍隊出征,陛下並沒有增加他一兵一卒啊。

太子首次領兵出征,便懂得運用謀略,瓦解敵人的聯盟,尋求各方的支援,更加難能可貴的是,吐蕃原是吐谷渾的盟友,他們卻能有辦法讓吐蕃和吐谷渾解除關係,並且,來支援我們唐軍攻打吐谷渾,這一招非常高明啊。

這麼一來,我們不但少了一個敵人,而且多了一個朋友。

然後,太子使用反間計,讓慕容順和天柱王之間互相猜忌,再派遣使者前去,曉之以情,動之以理,利用他們的內部矛盾成功地殺了天柱王。

太子兵不血刃,便征服了吐谷渾,實乃高明,真令人佩服,即便是白起、韓信復生,用兵也不過如此啊!

從此,河西走廊一帶便納入了咱們大唐的版圖。

如此看來,太子有陛下當年的風範呀。”

李世民一聽,心想這牛鼻子老道說話也太誇張了些。

李世民倒揹著雙手,在廳堂內來回走動,顯得有點激動:“一直以來,朕覺得承乾像是一個文弱的書生,因為他小的時候經常患病,很難把他和帶兵的大將聯絡在一起。

可是,自從那一次他大病痊癒了之後,就像是換了一個人似的,變得勇敢、剛強了起來。

朕也聽說他會摔跤、射箭!

而且,箭法非常精準,如果再練練的話,就趕得上朕了。”

聞言,魏徵心想陛下是真有意思,難道是怕自己的兒子超過自己嗎?

不過他心裡這麼想,嘴上不能這麼說:“人們常說,虎父無犬子就是這個道理。

太子文武雙全,智謀過人,看來咱們大唐將來一定會繁榮昌盛,威震四海!”

李世民點了點頭,嘆息了一聲:“泰兒也太讓朕失望了。

他到西域出征了三次,每次都是失敗而回:

第一次,他出使党項,一個人逃了回來;

第二次,他去招降吐谷渾,卻被人家圍得水洩不通,差點沒回得來;

第三次,朕讓他領兵十萬去攻打吐谷渾,卻被人家打得落花流水,一敗塗地,使我們唐軍威名掃地。

朕聽說還出現了很多逃兵,甚至還有軍士調戲良家婦女的現象,幸虧承乾及時趕到,以雷霆手段加以調整,才拯救了這支軍隊。

如果承乾再遲去幾日的話,這支軍隊就散鏈子了。”

“陛下聖明!每一位皇子都有每位皇子的優點和缺點。

越王文筆、書法堪稱一流,因此讓他去編撰《括地誌》是再合適不過了,但是,一個會做文章的人,不一定懂得治國和行軍打仗呀。

而太子天資聰穎,悟性極高,他讀兵書,往往能舉一反三。

此次,太子在談笑之間,便把吐谷渾給打了下來,使西域諸國無不膽寒,真是青出於藍勝於藍啊。

雖然太子年幼,卻能把慕容順玩弄於股掌之上,使他在不知不覺中便陷入了太子的圈套之中,施展謀略不輸於曹操呀。

不知道陛下要怎樣嘉獎太子呢?”

他們正在談論之時,有一名侍衛進來報告說:“房玄齡求見。”

“哦,首輔大人來了?快請他進來!”李世民說。

“諾!”那名侍衛答應了一聲,轉身出去了。

魏徵說:“既然房大人來了,微臣還是迴避一下吧。”

“怎麼,你們倆同殿稱臣,你還怕見到房玄齡嗎?”李世民問道。

“微臣並非怕他,而是覺得微臣在場,你們說話可能不太方便。”

李世民微微頷首:“好吧。”

於是,魏徵便從角門出去了,時間不長,房玄齡進了廳堂之後,跪伏在地上,口稱:“萬歲!”

李世民從文案的後面轉了出來,走到他的面前,用雙手把他攙扶了起來:“愛卿不必多禮,請坐,賜茶!”

這個待遇比魏徵都要高了,一般來說,魏徵都是侍立在一旁,是沒有座的。

但是,房玄齡例外。

李世民就問:“愛卿到此有什麼事嗎?”

“陛下,聽說太子在前方打了勝仗,已經把吐谷渾收復了回來,微臣特來祝賀!”

李世民一笑:“沒想到你的訊息還挺靈通的。

不錯,承乾已經把吐谷渾給收服了。”

“太子真是年少有為呀,但是,有一件事,微臣不知當講不當講。”

“你有什麼話,但說無妨!”

房玄齡已經接到房遺愛的信,得知李承乾到了軍中之後,不但把李大山給殺了,而且還把房遺愛揍了一頓。

原來那李大山和房玄齡他們家還有一定的親戚關係,因此,房玄齡心中憤恨不平。

房玄齡沉吟了片刻,手捻鬚髯:“微臣聽說太子到了軍中之後,濫殺無辜,李大山的行為可能稍微有一點出格,但是,微臣以為他罪不至死。

一直以來,我們都認為太子宅心仁厚,心地善良,可是,沒想到太子是一個兇狠暴戾的人,他到了軍中,不問青紅皂白,就殺了兩名校尉,三名軍士,使我軍的將士膽寒,離心離德,太子如此狠戾,適合做儲君嗎?”

然後,房玄齡就把李大山之死的經過講述了一遍。

當然,他在講述的過程中難免偏向李大山。

同時,房玄齡又指出:“太子出兵,是不可以私自調動益州兵馬的,像這種情況是違反朝廷制度的。

但是,太子卻從李恪那調動了兵馬,這也是不合時宜的。

除了陛下,任何人沒有權利調動地方的軍隊,此例一開,如果將來各位皇子都從地方上隨意地調動軍隊,那大唐的天下豈不是亂了?

陛下熟讀歷史,想必對於漢朝的七國之亂十分了解,就是因為七國的王手中掌握著軍隊,尾大不掉,危害到了朝廷。

吳王劉濞因為漢景帝曾經誤殺了他的兒子,一直耿耿於懷,懷恨在心。

當然這也只是個藉口,其根本原因,還是因為他們的實力太強。

不但可以賺錢,還可以擁有自己的軍隊。

最終,七個國家聯合起來一起對付朝廷。

打出‘清君側,誅晁錯!’的旗號,漢景帝在慌亂之中,竟然真的把他的老師晁錯給殺了,但是,七國聯軍,絲毫也沒有退軍的意思。

其實,他們的根本目的就是要推翻大漢朝廷,哪裡是要誅殺晁錯呢?那不過是個幌子而已!

後來,到了漢武帝時期,漢武帝採納了主父偃的建議,頒佈了推恩令,才逐漸削弱地方藩王的實力,加強了中央集權。

因此,地方上的諸王手中不能有太強大的軍隊,這些軍隊必須由朝廷派人前去管理,任何人不得私自調動。”

李世民一聽,覺得房玄齡說的也不是沒有道理啊。

“愛卿,那麼,你覺得該如何處置呢?”

“陛下,微臣可是對事不對人,有那麼一句話,叫做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

既然太子觸犯了朝廷的制度,那麼,他就要承擔相應的懲罰,濫殺無辜,私自調動地方軍隊理當斬首!”

李世民聽房玄齡說出這樣的話,心裡也是“咯噔”了一下,但是,關於調兵一事,朝廷確實是有這樣的規定,必須有皇上的旨意或者虎符,方才可以調動地方上的軍隊,否則,任何人包括太子和諸王在內,都是不可以調動軍隊的。

李世民說:“此事,等承乾回來再說吧。”

晚上。

伏俟城,大殿內。

李承乾在這裡設宴款待眾將。

李承乾居中而坐,眾人分坐在兩旁。

在每個人的面前擺著一張方桌,桌子上擺滿了酒肉。

房遺愛屁股上的傷也好了一半,他端起酒杯,道:“平西大元帥用兵如神,沒用多長時間就把吐谷渾給收復了,這仗打得也太漂亮了,比當年隋煬帝滅吐谷渾那可是強得太多了。

來,我們大家一起舉杯,敬平西大元帥。”

於是,眾人都把酒杯端了起來。

李承乾也端起了酒杯,朗聲道:“眾位辛苦了,本元帥敬各位。”

眾人把酒都喝下了。

李恪把酒杯放在桌上就說:“皇兄,吐谷渾是多麼的強大啊。

可是,我們一走一過,就把他們給拿下了,我們不如趁此機會把什麼高昌、西突厥、龜茲和焉耆都滅了就得了。”

聞言,李承乾搖了搖頭:“那可不行,我們並沒有得到父皇的旨意,怎麼可以私自去消滅人家呢?

我們大唐是熱愛和平的,從來不欺負任何一個國家,只要他們遵守做臣子的禮節,按時朝貢,我們絕不能去做這樣的事情。”

大相尚囊說:“我有幸能夠參加此次的戰鬥,我們的大王松贊干布對於平西大元帥,十分佩服,希望大元帥能夠到吐蕃去轉一轉,逗留一段時間。”

李承乾揮了揮手,一笑道:“此次,我們能夠順利地拿下吐谷渾,你功不可沒呀。

本大元帥代表天可汗向你們的大王松贊干布表示感謝,同時,對於你的英勇表現也要給予重賞。來呀,賞白銀一萬兩!”

這時,有兩名侍衛抬上來一萬兩銀子,放在了大相尚囊的面前。

大相尚囊哈哈一笑:“我能夠參加此次的戰鬥,已經深感榮幸了,哪敢奢望什麼獎賞呢?”

“本元帥也知道這些獎賞並不多,但是呢,也算是本元帥的一點心意,請你務必收下。”

“既然如此,那我就謝過大元帥了,回頭分發給手下的將士。”

李承乾微微頷首:“我早就聽說你是一位品德高尚的人,今日一見果然如此啊。”

此時,侯君集說:“這一次,我和段志玄、李道宗、薛萬徹等人前來助陣,說實話,我們剛到軍營之時,心裡還在擔心,擔心平西大元帥年齡太小,沒有作戰經驗,恐怕不是吐谷渾的對手。

可是,後來,我們發現,我們的擔心是多餘的,平西大元帥考慮問題比我們想象中還要周全。

可能你們也都知道,我的師父乃李靖,他的戰績可以和歷史上任何一個將軍相比。

但是,我認為平西大元帥調兵遣將,運用自如,也不次於我的師父,此乃大唐之幸啊。”

“為大唐賀!”眾人齊聲說道。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