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天帝王論道群

第19章 遷都之議

南京外城北門,威武雄壯的京營士兵挺直腰板,守衛在城門處,遊擊將軍朱嗣崁右手按在刀柄上,腰間懸掛的橫刀露出寸許透著寒光,緊緊盯著過往的行人,而進出城的人們也規規矩矩排隊,不敢有絲毫造次。

這時,一騎自遠處飛馳而來,揚起一股灰塵。

朱嗣崁皺眉,抽出橫刀正欲上前檢視,來人的聲音已經傳來。

“兵部八百里加急,閒雜人等快快閃開!”

“西寧王大破二十萬建奴!”

“陳王收復北京!”

······

西寧王與建奴戰於天津,李定國生擒奴酋多爾袞,大破建奴二十萬大軍。

陳王收復山西后兵出宣府,搶在西寧王前面攻下北京,活捉小奴順治。

訊息一經傳出,頃刻間在整個南京城掀起一陣颶風。

……

朱存梧收到訊息後大喜,當即下旨晉封西寧王為翼王,加左柱國,命其為北京留守,東北行營司令官,儘快出兵光復遼東。

同時加封偷了水晶的陳王歲祿一萬石,加右柱國。

李定國以生擒多爾袞之功,晉爵綏德侯,加上護軍。

至於其他有功將士,待年末之時,皇帝大宴功勳之臣,屆時一起論功行賞。

最後,皇帝生怕叔侄倆人都待在北京會打起來,下旨命陳王押著順治和一眾俘虜,回南京獻俘。

當然,皇帝沒忘了讓陳王將《永樂大典》和《坤輿萬國全圖》,一併護送回京。

等了這麼久,《永樂大典》和《坤輿萬國全圖》終於到手了。

尤其是《坤輿萬國全圖》,世祖爺和始皇帝都不知道催了多少次了,均被朱存梧以“輿圖宏偉、摹本復刻進度緩慢”為由搪塞了過去。

……

此時武英殿內,朱存梧居於寶座上,下面四個內閣輔臣列座,兵部尚書王行儉則站在一側。

“如今北京已經光復,遼東想來不遠了,不知諸卿何以教朕?”

皇帝此話一出,幾人開始揣摩皇帝的心意。

內閣次輔王應熊到底是久歷宦海,立馬明白了皇帝的意思,悄悄瞥了一眼首輔朱誼源,起身向皇帝一拜。

“啟稟陛下,遼東地域廣闊,有數十城,卻僅設為山東省內一府,且與山東隔海而望,終究是多有不便。臣以為,如今朝廷當在遼東設省立三司,派遣巡撫坐鎮治軍撫民,如此遼東方能安穩。”

“王卿所言甚是!”

朱存梧先肯定了王應熊的意見,接著又問:“不知何人可巡撫遼東?”

朱誼源眼見王應熊先勝了一籌,不甘示弱地站出來,“啟稟陛下,湖廣佈政使堵胤錫為官清廉,勇於任事,或可巡撫遼東。”

王應熊提出異議,“堵胤錫確實合適,只是他也算從龍之臣,讓其巡撫遼東是不是有發配之嫌?”

朱存梧擺擺手,“好了,堵胤錫朕另有任用,說說其他人吧。”

朱誼源又道,“陛下,如今遼東尚未安定,遼東巡撫首在治軍,次在治民,麟遊侯朱存槊素來機警,又驍勇善戰,可為遼東巡撫。”

王應熊一聽,頓時急了,“陛下,我朝自立國以來,巡撫一職從未授予武臣啊,此不合祖制!”

朱誼源絲毫不讓,“祖制?哪來的祖制?我大明如今陛下御極,只有太祖、世祖以及烈祖方可為祖,他們三位祖宗何時說過武將不可為巡撫的話嗎?”

王應熊瞬間敗退,瞪著眼睛給看戲的陳士奇打眼色,想讓他幫幫忙,可惜陳士奇對此愛莫能助。

巡撫制正式出現是在宣德年間,你讓太祖皇帝和世祖皇帝怎麼說武將不能為巡撫的話?

朱存梧看完了戲,出來打圓場,“都是相忍為國,豈能大動肝火,就命朱存槊為遼東巡撫,治軍撫民。”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