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天帝王論道群

第19章 遷都之議

······

北京既然已經收復,新的問題也呈現在面前,那便是國都否遷回北京。

對此,朝野上下議論紛紛,就連南京的平頭百姓,也要議論幾句。

有遠見的大臣自然知道北京的重要性。

北京是制衡關外的後方大本營,若是不放在朝廷眼皮子底下,就會導致邊鎮做大;

此外南直隸是東林黨的大本營,朝廷在南京,多受江南士紳的牽絆,自然還是遷都的好。

江南等地的官吏,自然更想繼續留在南京。

更何況人家也有理由,北京地處邊陲,太過危險,北京兩百年間歷經土木堡之變和甲申之亂,實在不適合作為都城;

況且南京是開國時太祖皇帝定的都城,意義非同不一般。

兩派吵得紛紛攘攘,好不熱鬧?

……

對朱存梧來說,如果是普通曆史副本,那他肯定會遷都北京的。

北方代表了陸權,南方代表了海權,陸軍是根本,而海軍則是未來。

北京地處邊關又臨近沿海,定都北京則能海陸並重,如此大明不失根本,又掌握未來。

可謂魚與熊掌,兼而得之。

可惜這是玄幻副本,朱存梧想要打造氣運皇朝,國都的加成不可謂不重要,所謂海權也不重要了,那麼國都首選則在長安和洛陽。

遮天世界的地球,因為帝尊和冥尊聯手佈下的大陣隱藏,如今顯露在世人眼前的,只是冰山一角,其餘的地界都在隱匿在大陣之中。

而在其中,最重要的地界,便是崑崙和泰山五嶽。至於蓬萊三仙山,遠在海外,不及五嶽之萬一。

長安和洛陽地處中央,歷史悠久,皆是良選。長安近崑崙,又是他的兩世故鄉;洛陽則近泰山,且居五嶽正中,兩者各有優劣。

最終,朱存梧經過一番取捨,選擇了洛陽。

崑崙山終究還是太過偏遠,距離長安和洛陽都遠,飯要一口口吃,路要一步步走,崑崙仙山不是一個苦海境的修士能覬覦的,遠不及五嶽靠得住。

而且洛陽的歷史更加悠久,夏商之時,古人能定都洛陽,肯定是有不為人知的原因。

……

翌日,皇帝連下數道旨意。

改中都鳳陽為東京;改西安府為長安府,置西京,陝西的省會移治咸陽府;改河南府為玄天府,置中都洛陽,為朝廷新都。

北直隸一分為二,順天府為北京,其餘為河北省,省會治保定府,湖廣佈政使堵胤錫升遷河北巡撫;

南直隸一分為五,應天府為南京;鳳陽府拆除一半為東京;應天府以東為江東省,省會治揚州府;應天府以西為安徽省,省會治安慶府;應天府以北為徐淮省,省會治徐州府。

湖廣省一分為二,洞庭以北為湖北省,省會治漢陽府;洞庭以南為湖南省,省會治長沙府。

四川也被分出了一片,川東地區設重慶省,省會治重慶府。

改陝西行都司為涼州省,省會治武威府。

又增設遼東省,省會治瀋陽府,麟遊侯朱存槊為遼東巡撫。

另外,皇帝還下旨,自此後除五京和二十一省省會可以稱府,其餘府縣改為郡縣,一郡長官稱作“知守”。

……

百姓本來還在感慨大明兩京十三省又回來了,結果轉眼間皇帝旨意下達,大明瞬間變成了五京二十一省。

一時間朝野上下爭議不休。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