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於說,朱存梧為什麼不像秦國那樣,設二十等爵。
實在是朝廷養不起,之前幾十萬宗室,就已經要了朝廷的命了,要是再加上幾百萬勳貴,大明朝還活不活了。
而秦國的二十等爵制實行的是終身爵,即便是最高的徹侯也不能世襲,且秦法嚴峻,又興大肆連坐,說不得什麼時候就因為鄰居犯罪之類的理由,從而被削爵抵罪了。
秦國看上去動輒百萬大軍,又打過多次滅國之戰,理論上論功封爵的人很多。
可實際上真沒多少人,大多數人爵位還沒抱熱乎呢,就被削爵了,甚至自己也成了罪犯,秦末章邯所帶領的二十萬驪山刑徒軍,大部分都是這些人。
秦國的爵位可沒那麼好拿,武安君白起一生百戰百勝,為秦國攻下七十餘城池,到最後才是二十等爵中的第十六等大良造,距離離最高的徹侯還差了足足四級呢!
甚至於自商鞅設立二十等爵制起,一直到秦朝滅亡,總共才有七個人被封徹侯,即商鞅、魏冉、范雎、呂不韋、嫪毐、王翦、王賁七人。
就這,其中還混進去了一個嫪毐,至於嫪毐能封徹侯的原因,只能說懂的都懂。
……
所以說,秦國成也商鞅法,敗也商鞅法。
秦國可以用二十等爵制,但是大明真不行。
大明朝的爵位,不同於其他朝代,雖然地位上更高,但是隻有歲祿,便是國公爵,也沒有封地和食邑,所以朝廷每年都要拿出錢糧來養活這些勳貴。
不過朱存梧打算逐漸改變這一狀況,將國外的一些地方打下來,作為顯爵的封地,一如西周時的分封制。
比如朝鮮、東瀛兩地,加起來有三千萬左右的人口,完全可以分封五六個藩王,或者是數百個萬戶侯。
如此一來,非但朝廷能省點錢糧,還能激勵軍中士氣,可謂一舉兩得。
不過這些都是後話,如今朱存梧還有一堆事情要幹呢,就如眼前,登基後所封賞的宗親勳貴中,有很多人已經開始鬆懈,準備享受了。
聽著耳邊感恩戴德的呼聲,泰武皇帝心中卻很冷靜,將手中的酒杯放在桌子上,不帶感情色彩的話音出口。
“如今遼東建奴覆滅,朕聽說有些人就覺得天下承平,可以放馬南山、卸甲歸田了?甚至還有人說什麼‘打了半輩子仗,該享受享受了’?”
說到此處,皇帝掃視著下方的文武,雙目中怒火噴發。
“簡直是滑天下之大稽!”
隨著皇帝帶著怒火的話音落下,在場文武都摒住了呼吸,生怕引得皇帝注意。
好在皇帝沒有搭理他們,繼續著自己的表演。
“司馬法言,好戰必危,然忘戰必亡。
雖說如今大明天下基本上承平了,但內憂外患仍然不少,蒙古人依舊盤踞在漠南、河套、青海、西域等地,西南土司阻撓朝廷改土歸流,安南丟失已兩百年……”
“如今天下確實要休養生息,但是朝廷和軍隊卻不能懈怠,軍中操練也不能敷衍。”
不點名批評了心生懈怠的文臣武將,泰武皇帝圖窮匕現。
“朕意,自明年起,每三年各鎮軍中組織一次大演武,弓馬騎射、兵法韜略皆要比試,各科前十者授予武舉功名,並允其入武備學校,頭名授予果毅校尉之爵。”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