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設立太學、大學的風波漸平,朱存梧也開始繼續整頓內閣九部以及其他中央部門。
首先挨刀子的,則是忙著籌備建立各省大學事宜的禮部,將禮部的職權再次拆分,僅剩下教育文化這一職責,天下各省大學、各級科舉考試,書籍出版稽核,都由禮部負責。
內閣六科直接併入九部之中,只留中書科在內閣充當跑腿的角色。
都察院在大明中後期淪為黨爭的馬前卒,自然也要做出整改,品級提升半級,左右都御史為從一品,可以直接彈劾皇帝,其餘副都御史和僉都御史可以彈劾內閣,其餘御史各行其責。
而凡是與宗室有關的職責,全數歸於宗正府;
與外交以及內地土司相關的職責,盡數歸於鴻臚寺;
與勳貴相關的的職責,也被移交到光祿寺,而光祿寺原本掌管的有關祭祀、朝會以及籌備宴會的職責,都移交到了太常寺,光祿寺往後專職官理勳貴;
太常寺則負責祭祀、朝會、以及酒宴等職責;
大理寺也從刑部咬了一口肉,凡是涉及宗室、勳貴、以及五品以上官員的的案件,都要交於大理寺主審,相關部門和都察院陪審,合稱三司會審;
太僕寺則依舊負責朝廷馬政。
如此一來,五寺卿地位自然水漲船高,級別也從正三品上升到從二品,再也不負往常的清水衙門之稱。
通政司和翰林院暫時沒有動,以後再說。
至於欽天監,沒有過多變動,目前依舊是大明朝的氣象局,至於日後嘛,得等朱存梧斬道之後才能計較。
······
中秋月圓之夜,皇帝在御花園設下家宴,招待宗考高中的宗室子弟,一眾在京的宗親藩王們陪坐。
朱存梧喝了兩杯酒,勉勵了在座的宗親們幾句,也就早早退場回乾清宮了。
至於皇后,葉妙玄那邊也忙著呢,和端木蓉、高月一起在坤寧宮招待各府王妃世子妃。
沒錯,半年時間,端木蓉和高月自然逃不出朱存梧的手掌心,端木蓉封昭儀,姬高月封婕妤。
這本非朱存梧所願,但是滿朝文武勸諫他廣納後宮,朱存梧也只好採言納諫。
為此,朱存梧專門修改了後宮選淑的條例,只從勳貴和舉人之家採選宮人,小門小戶朱存梧實在看不上。
而這邊皇帝一退場,御花園裡頓時熱鬧起來了。
一幫永興一系出身的勳貴聚攏在朱誼源、朱誼淮的左右,推杯過盞。
而其他藩王則聚攏在大宗伯瑞王朱常浩身邊,一個個誇耀著自己一脈有多少人高中。
此次宗考,參加者多達七千人,皇帝大手一揮,直接給了三百六十五個名額,錄取比例超過了二十分之一。
可惜,秦藩歷來子嗣艱難,人數太少,哪怕有皇帝偏袒,也不過十餘個人。
中選者最多的反而是周藩,周藩三萬子弟,此次拿下了七十多個名額。
就連朱存梧也不由得側目。
······
中秋之後,朱存梧終於能騰出時間了,他打算去一趟龍蛇世界,檢查一下張良他們的工作進度。
一千氣運值買了車票,朱存梧瞬間跨越時空降臨在張良的面前。
看著一臉懵逼的張良和朱輔焱,朱存梧不由笑了。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