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連秦王之位,因為朱存極、朱存木釜兄弟二人先後步了他們兩個哥哥的後塵,英年早逝且無有子嗣,所以朱存梧將王位收回,封給了自己的嫡次子朱輔琰。
若是按照現在的爵位來分封,不說這些已經降爵的藩王會不服,此外郡王的數量還是有些太多了,近百號人呢,倭奴國朝鮮幾地還真不夠給他們封的;
可若是統一按照降爵分封,那些還沒降爵的更加不服,當初說好的人死降爵,現在人還沒死呢,就開始降低待遇了,這不是顯得朝廷朝令夕改,說話不算數嗎?
反正怎麼選擇,都會有人不滿意。
還有,《宗藩條例》規定了,親王嫡子封郡王,庶子封鎮國將軍,分封之議一出,那些沒有資格分封的庶子也會鬧起來。
“陛下,不若每藩只分封一人,或為各藩親王,或為嗣藩的郡王?”朱誼源猶豫道。
所謂嗣藩郡王,其實就是親王世子襲爵後按照降等的規矩降為了郡王,雖然等級上是郡王,但是王號沒變。
以唐藩為例,唐王朱聿鍵在泰武七年病逝,其世子朱琳源襲爵為唐郡王,雖然爵位降了,但是朱琳源仍舊是唐藩之主,主持著唐藩宗室的一應事務;
朱琳源之後,其世子襲爵降為唐國公,到朱琳源孫子這一代就是唐侯,往後則是世襲罔替。
“這倒是可以,不過,”
朱存梧皺眉,“那涉及到的親王和郡王的待遇,該如何處置,是該一視同仁?還是按如今的爵位級別來區別對待?”
朱誼源的建議,人數是砍下來了,但是待遇差別的問題還沒解決。
“這……”朱誼源有些啞口無言,他也覺得這事不好辦。
這時,戶部尚書朱存楠出列,想了一個折中的辦法。
“陛下可以下恩旨,此次特許已經降爵的藩王按照親王待遇分封,此後仍然按照宗藩條例降等襲爵,每次襲爵也要削去超出規制的土地和人口。”
朱存梧點點頭,“這倒是個辦法!”
半天之後,朱存梧和這些重臣初步議定了分封涉及的人選。
首先,皇帝的兒子們肯定要封,但不是現在,朱存梧瞄準了西洲和北洲,打算以後封給兒子們。
其次,皇叔翼王、皇弟陳王和衢王,這三王也要分封的,朱存梧打算將他們封到朝鮮。
然後就是前朝的藩王們。
原本在崇禎初年,大明各地藩王有二十九位,崇禎年間有十幾個被李自成和張獻忠給屠戮了全族,唯二死裡逃生的,只有福王之子朱由崧和趙王之子朱由棪,
朱由崧先襲爵福王,後來被馬士英擁立登基改元弘光,南京城破被建奴擄至北京,陳王朱存李光復北京後將其秘密處死了;
至於朱由棪,泰武元年朱存梧允其襲爵趙王,可惜沒過一年就病死了,趙藩就此無嗣除國;
還有潞王德王沈王幾個,因為降清被朱存梧廢為庶人終生圈禁在鳳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