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如今僅存的前朝所封藩王,只剩周、蜀、唐、魯、淮、吉、益、瑞、桂、靖江十王,朱存梧計劃將他們封在南安。
再之後,就是出身秦藩永興一系,血脈與皇帝較近的宗親們,爵位最高的是武威王朱輔炎、邯鄲王朱存榛兩個郡王,還有三個國公,二十幾個侯爵。
這些人不但血脈與皇帝相近,有些甚至還沒出五服,而且都有從龍之功,南征北戰戰功赫赫,皇帝自然不能虧待了他們。
這些人,才是皇帝最為倚重的根基,皇帝打算將他們分封到朝鮮半島和中南半島。
最後就是勳貴們,他們也是皇權重要的支撐者,目前有國公三人,侯爵十餘人,朱存梧打算暫時將他們分封到倭奴國。
至於說為什麼不將宗室分封在倭奴國,好歹倭奴國與瀛洲島有幾分氣運相連,然而皇帝表示,他怕有些人管不住自己,玷汙了宗室血脈。
此外,朱存梧打算在宗室和貴族就封前定下鐵律,各藩若是有蠻夷血脈的私生子降生,直接廢爵除國。
對於海外蠻夷之女,朱存梧的理念是,玩玩可以,但不能留下子嗣。
……
初步商議完了分封的事宜,讓內閣和重臣們提前有個心理準備後,話題又回到了征伐朝鮮、倭奴國,收復安南的問題上了。
“陛下,攻打朝鮮倭奴國等地的軍務,是不是交由後軍都督府負責?”
禮國公朱嗣均第一個站出來請戰,想要拔得頭籌,其他人不甘落後,也紛紛請命。
“陛下,……”
“……”
顯然,諸臣已經被皇帝勾起了心中的饞蟲,恨不得立刻出兵。
畢竟分封的前提,是把這些地方先給打下來,要是打不下來,那還封個毛?
朱存梧也沒由著他們爭搶,直接開始佈置任務。
“後軍都督府和左軍都督府出兵朝鮮,水陸並進一舉覆滅朝鮮,然後再以朝鮮為跳板進軍倭奴國。”
“至於安南的話,就交給前軍都督府,中軍都督府也從貴州湖南等地抽調三萬兵馬從雲南進入緬甸……”
······
隨著朝廷兵馬的調動,皇帝打算攻滅朝鮮、倭奴國等地,用以分封宗室勳貴的訊息不脛而走。
一時間,呆在南京城內的宗室和勳貴們人心湧動。
大宗伯瑞王朱常浩的府邸門檻都被踩爛了,還有一些人將關係找到內閣首輔朱誼源身上。
“永壽郡王?”
聽到朱誼源的稟報,朱存梧這才想起了如今的秦藩還有一位郡王呢。
眾所周知,秦藩作為大明第一親藩,自建藩以來一直傳承艱難,多次出現大宗絕嗣和小宗入繼的情況,僅僅二百八十餘年間,就經歷了十一代二十位秦王。
甚至於,還出現過鎮國中尉繼位秦王的離奇事件,可見秦藩傳承的窘迫。
等朱存梧將自己的次子朱輔琰封為秦王,已經算是大明第二十一代秦王了。
而秦藩的郡王們,同樣傳承艱難,大多因為絕嗣或者入繼大宗而除國,還有個別因各種罪行被廢黜,到如今僅有永壽郡王一爵傳承了下來。
就連朱存梧出身的永興郡王,也在萬曆年間因為冒封事件而除國。
說來也夠離奇的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