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天帝王論道群

第89章 黃河

而究其黃河肆虐的根源,卻是從南宋時就已經埋下了。

南宋建炎二年,為了抵禦女真南下,杜充在滑州地區掘開黃河,開啟了黃河第四次大改道的序幕,此後百年間,黃河陸續奪佔徐州以下的泗水河道,經由淮河入海,開始了長達八百年的奪淮入海歷程。

而黃河奪淮入海,不僅在地理上改變了兩淮的地貌,而且對兩淮地區的農業經濟造成了毀滅性的破壞。

此後數百年間,黃河多次決口氾濫,使得兩淮地區數十萬頃的肥沃良田,盡數化作貧瘠的鹽鹼之地,曾經以錢糧富庶而甲稱天下的淮揚之地,而今糧食產量不如以往十分之一,僅能靠著鹽業維持當年的名頭。

一直到嘉靖至萬曆年間,太子太保潘季訓以“束水攻沙”之法,在二十七年間四次總理河道,才算是將黃河徹底固定在泗水、淮水流域,減少了黃河的泛濫肆虐。

後來到了崇禎十五年,李自成決開黃河水淹開封,雖然沒有導致黃河再次改道,但也造成了河南大面積的黃泛區,此後黃河數次在河南決口。

泰武二年,朱存梧為了營建新都洛陽和東京鳳陽,命令工部治理黃河、淮河,以農家六長老之中的禹徒為總管,解決河南兩淮地區的水患。

八年間,工部先後調動了上千工兵團百餘萬人,在黃河中下游加固河堤、疏通河道清理淤沙;又在高郵湖下游拓寬運河、挖掘新河道,多管齊下,引導匯聚在高郵湖的淮水入江。

如今,這個在泰武朝僅次於營建新都洛陽的大工程,終於順利完工了,也不怪呂大器如此激動,因為這都是功績啊。

龍椅上的朱存梧自然明白呂大器的想法,無外乎是,想與吏部尚書王行儉爭奪文淵閣大學士的位子罷了。

“此番治理黃淮,工部功不可沒!農家禹徒八年間奔走於黃河與兩淮之地坐鎮指揮,當居首功,呂卿在後統籌各方也辛苦了,理當重賞。”

不過就算知道呂大器的心思,朱存梧也沒有在意,對他來說,能幹活的就是好官,不僅勉勵了兩句,還賜下重賞。

“擬旨,加封禹徒為工部右侍郎,賜淮安侯之爵,賜呂大器遂寧侯;工部其餘有功之臣,皆呈報上來,朕不吝官爵之賞。”

堪破胎中之謎,覺醒前世記憶的朱存梧,可是清楚知道黃河的破壞性。

根據後世統計,數千年來,黃河決口氾濫多達將近一千六百次,較大的改道也有二十六次之多,而且黃河改道的範圍,北經海河入大沽口,南經淮河入長江,幾乎浪遍了整個華北、華東地區。

由此可見黃河的任性。

不過黃河任性歸任性,但是其重要性卻毋庸置疑。

朱存梧想要建立氣運皇朝,崑崙泰山大江大河,這幾個地方缺一不可。

崑崙乃大地龍脈源頭,泰山乃是封禪之地,黃河長江是生命之源、文明之母,匯聚了濃厚的氣運。

一旦氣運皇朝建成,皇帝封禪,這幾個地方的氣運就會與皇朝的氣運相連,增加國運的同時,還會庇佑四方風調雨順,驅避妖邪。

而且氣運與國運相連之後,除非氣運流失,否則黃河再想決口氾濫,可就沒那麼容易了。

……

下朝之後,朱存梧又在武英殿召見了內閣幾位閣老、兵部尚書、戶部尚書、以及五軍都督府的幾位都督。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