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他還是故意問道:“何為內閣制?”
顏曜冰看了眼蘇然,畢竟這些東西都是她從蘇然口中磨出來的。
“陛下,讓蘇然來說吧,這些都是她提出來的!”
蘇然愣了愣,先是白了眼顏曜冰,隨即朝著劉弘昌行禮,道:“陛下,我記得您之前說過,會送我離開的,希望陛下能兌現承諾!”
此言一出,輪到劉弘昌傻發愣了!
不是,你就這麼著急走人?
劉弘昌看了看顏曜冰,又看了看林雨薇。
他知道,顏曜冰之所以把蘇然推出來,肯定是想透過他的手來留住蘇然,她們之間肯定為此事爭論了不少次。
劉弘昌看向林雨薇:“雨薇,你想走嗎?”
“朕之前說過,需要你留下來幫朕管理大漢的農業……”
林雨薇似乎有些猶豫,看了看蘇然,又看了看顏曜冰:“陛下,我、我不想走,可、可我也不想和然然姐分開……”
劉弘昌笑了笑,這才看向蘇然:“蘇仙姑,你非要走嗎?”
蘇然堅定地點點頭:“我心意已決,君子一言駟馬難追,何況陛下如今乃大漢天子,請陛下兌現承諾!”
劉弘昌嘆了口氣,道:“好吧,朕既然答應了送你去找那什麼趙匡胤,朕就一定會辦到!”
“不過,也不急於這一時吧?”
蘇然皺了皺眉,心下暗道:你是想和我玩拖延吧?
於是正色道:“陛下,人各有志,既然總是要走的,那晚走不如早走!”
這段時間,蘇然早就想好了,早點去投靠柴榮,取得柴榮的信任,站穩腳跟!
劉弘昌再次嘆了口氣,道:“好吧,朕如今還沒有正式登基!”
“等朕登基後,便派人護送你離去。”
“不過,朕希望你能在這段時間多幫幫朕,至少幫朕完善一下朝制改革,可以嗎?”
蘇然猶豫了片刻,看了眼林雨薇與顏曜冰,心中多少有些不忍,這才嘆息道:“好吧,那就這麼說定了,等陛下正式登基後我再離開!”
說罷,他不等劉弘昌開口,直接進入正題:“所謂內閣制度,就是在延續六部的制度上,廢除門下省、中書省、尚書省三個部門,不再任命丞相。”
“由皇帝直接管理六部,然後從大臣中選拔有才之人,組成內閣,輔助陛下參議軍政大事。”
“簡而言之,就是內閣票列出所有政務的解決辦法,最後由皇帝來批紅決定是否實施!”
劉弘昌皺了皺眉,道:“如果這樣的話,皇帝事必躬親,真的能處理得過來嗎?”
蘇然皺了皺眉,心下暗道:這劉弘昌果然聰明,一眼就看到了其中的一個缺點。
不過這也說明劉弘昌這傢伙本質上還是想偷懶的。
但她剛剛說的只是雛形,為的也是想看看劉弘昌會有什麼反應:
果然,這傢伙當上皇帝后就開始有暴露本質的苗頭了……
不過她也知道,事必躬親的確不是什麼好事,就算皇帝當牛當馬,累死了也沒用!
當初朱元璋在胡惟庸案後便廢除丞相制,然後建立了內閣制的雛形,可他事必躬親,日均處理奏章竟達200餘件!
他不累死,誰累死?
仁宗朱高熾不也是如此嗎?
這也是為何宣宗朱瞻基會將權力下放司禮監,讓司禮監掌管代管批紅。
當然這也與那位蛐蛐皇帝貪玩有關……
正想著,不料劉弘昌又突然說道:
“只是內閣票擬、皇帝批紅,就算皇帝能應付過來,可日後一旦失去了對內閣的制約,也可能會有威脅皇權的風險吧?”
“而且,如果皇帝一時糊塗,作出了錯誤的決斷,或者是很有可能會導致嚴重的後果。”
“另外,這樣也很有可能導致皇權與文官的對立……”
蘇然不由地一怔,眼裡瞬間閃過一絲佩服:
厲害!
我只是簡單地描述了一遍,這傢伙竟這麼快就能看出這個雛形的所有弊端。
不錯!
這也是為何司禮監即使有那麼多弊端(宦官專權、干預政務),但還是必須存在。
因為其本質是明朝“廢除丞相後權力失衡”的“代償機制”:
它以“宦官專權”的風險,換取了“皇權不下移、行政不斷檔、矛盾有緩衝”的現實穩定。
若完全取消司禮監,明朝將直面“皇帝精力不足、內閣專權、行政癱瘓、君臣對立”的多重危機,其滅亡可能比歷史上更早、更慘烈。
這也說明:朱元璋設計的“絕對皇權”體制本身存在致命缺陷,司禮監的出現,不過是這一缺陷的必然產物。
蘇然笑了笑,道:“陛下果然慧眼如炬,佩服!”
她這句話是發自內心的!
畢竟在她看來,這種跨時代的朝廷制度,其複雜性絕不是任何人都能一眼看出利弊的。
可劉弘昌卻做到了。
蘇然繼續道:“不過,剛剛說的還只是初步階段!”
“在這基礎上,為了有效減輕皇帝負擔,有效制約內閣,就必須要成立司禮監!”
“凡奏摺,皆先送往內閣,由內閣大臣商議票擬,而後由司禮監呈送皇帝批紅。”
“而由皇帝身邊的宦官組成的司禮監,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掌管暫替皇帝批紅的權利!”
“當然只能是日常瑣碎事務,或者是皇帝提前授權的一些事物才能交給司禮監代為批紅,否則日後很有可能會出現宦官專權……”
見劉弘昌陷入了沉思。
蘇然像是想到了什麼,又說道:
“不過這三審六部制與內閣制各有優缺!”
“我建議,陛下與其冒險推行全新的內閣制,還不如完善現有的三省六部制……”
劉弘昌皺了皺眉,不自覺地糾結了起來:
三省六部和內閣制,到底哪個更適合現在的南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