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加起來,整整兩百五十六萬七千八百兩白銀,一百五十六萬七千八百石糧食。
換算起來那就是八九百萬石糧食,都快有大明全年賦稅三分之一了。
這筆財富握在手上,說句富可敵國,都不為過。
所以,看著手上這份統計表,楊為先很緊張,思索一番後,看向一旁的二叔。
“二叔,麻煩你去和大家說下,這籌集好錢糧,先別急著送來,等等......等六月初一,再安排人送到曹州或者濟寧。”
“行,二叔明白,我這去和大家說下。”
“好,辛苦二叔,我這邊也得安排人和皇上通知下。”
看著自家侄子緊張的樣子,二叔也知事情重大,點了點頭:“嗯......這事要重視,咱叔侄倆分開行動。”
“好。”
楊為先送走二叔後,一點都不敢耽誤,連忙走回書房攤開紙筆開始寫奏摺。
這筆資金數量太過龐大,穩妥起見,還是要上報永樂大帝。
以楊為先的身份,使用驛站三百里傳遞奏摺還是沒問題的。
當幾天後,永樂大帝收到這份絕密奏摺後,也被嚇了一跳,一時間都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想了半天后,他還是讓小鼻涕把楊榮、金幼孜、夏元吉、朱瞻基四人喊到武英殿。
四人看到這份絕密奏摺,也被驚的不知該如何說話了。
雖說都多多少少知道四海公司這件事,可這親眼看到資料,還是不敢相信。
永樂大帝看著四人驚訝的樣子,淡淡問道:“你們覺得這筆錢糧該如何處理?”
四人聞言,思索片刻,互相對視了下後,朱瞻基站了出來。
“皇上,如今山東災荒嚴重,百姓困苦不堪,而楊知州身為山東父母官,不辭辛苦籌備到這筆錢糧,實屬不易。
楊知州當時曾在朝堂說過,朝廷在救助山東時也應該帶動發展,正應了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臣以為這筆錢糧不能全部充實國庫,應先拿出一部分施救山東百姓。”
聽到自己這好聖孫建言,永樂大帝撫須笑了笑,但卻沒有直接回答,而是看向楊榮、金幼孜、夏元吉三人。
“你們怎麼看?”
見狀,身為內閣大學士,也是和楊為先關係比較好的楊榮、金幼孜二人,想了想一同站了出來。
“皇上,這筆錢糧是楊為先以四海公司名義籌備而來,要如何使用,臣不適合參與。”
“臣附議,這事臣不適合參與,還請皇上決斷。”
永樂大帝聞言,嗯了一聲,然後看向一旁的夏元吉:“作為戶部尚書,你有什麼想法?”
看到只剩下自己沒說,還被指明自己戶部尚書身份,夏元吉沒好氣的看了楊榮、金幼孜二人一眼,暗罵了句老狐狸。
然後整理了下衣袍,拱手站了出來:“皇上,這幾年修整運河、黃河,加上河南、山西、山東賑災,戶部已撥出近三百萬石稅糧。
所剩存餘,僅夠朝廷開支,若要操辦其他大事,只能提前預支。
臣斗膽諫言,請皇上把楊知州籌備的這筆錢糧,留下一部分以備軍資。
剩餘錢糧,按照皇太孫殿下所言,留給山東布政司和楊知州支配,施救山東百姓。”
聽完他回答,永樂大帝嗯了一聲,微微點了點頭,撫須思索一番後說道。
“那就傳旨楊為先,從這筆錢糧中,取出二十萬兩銀和二十萬石糧,平均分成兩筆,以供四海公司建設和充入曹州庫倉。
再取出三十萬兩銀,五十萬石糧,由楊為先調配,山東布政使司協助,以供救助山東百姓。
再取出一百萬兩充入內庫,其餘剩餘錢糧全部充入戶部以供河南、山西賑災,修整運河。
此事,太孫主管,楊榮、金幼孜、夏元吉佐之,監之務周,毋得有失。”